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课堂到实践访谈员工招募与测评课程教学研究
范文

    

    

    摘要:《员工招募与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随着企业招聘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新测评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让课堂教学对接实践需要是对授课老师的迫切要求。本文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采用访谈法对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分析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员工招募与测评》教学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员工招募与测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建议

    中图分类号:G 521文献标识码:A

    《员工招募与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之一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从课堂教学来看,目前已有完善的理论和丰富的教材、案例以及相关资料,为授课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企业用人单位所使用招聘和测评的方法也不断更新,这不仅对课程内容提出新的要求,也对传统的“老师课堂授课、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改革《员工招募与测评》课程教学,特别是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思考如何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与应用,以更好满足企业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1 《员工招募与测评》课程介绍

    《员工招募与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专业核心课程。虽然不同高校对课程名称略有不同,例如有《员工招聘与配置》《人才测评》等不同的课程安排[1-2]。但对于该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基本是一致的,即主要聚焦于招聘和测评这两块内容,其中包括招聘与选拔的基础理论、中西方人员招聘历史、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作用、招聘策略选择和招聘方案设计、各种测评方法的介绍、人力资源录用和反馈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本课程一共32课时,2个学分。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其中分值比例分别为60%和40%。

    2 基于半结构访谈的课程教学分析

    为了准确评估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们在工作实践中的知识应用情况。本文选取了10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访谈对象,结合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教学效果。考虑到评估效果的准确性,在访谈对象选择中剔除了攻读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的毕业学生,从而更加聚焦在企业中有机会实践所学知识的学生们。同时,为了保证访谈对象具有良好的代表,特别从不同行业、类型和规模的企业中挑选受访学生,并便于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从表1可以发现学生所在企业的所属行业较广泛,有管理咨询、食品加工、家用清洁用品、房地产、汽车制造等传统行业,也有网络直播、共享经济等新兴行业。此外,受访学生也涵盖国企、民企和外资等不同企业类型和大中小等企业规模。访谈学生所在企业的基本信息,见表1。

    调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法进行。首先依据事先设计好的标准化问题进行提问,主要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工作信息和工作实践等方面,然后围绕与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提问,并适当追问。每份访谈大约持续20分钟左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见表2。

    结合学生们的学习经历和工作实践,通过访谈发现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招聘与测评的方法与实践脱节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授课。但教材和教学大纲内容的更新速度较慢,往往难以跟上实践需求发展的速度。特别是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招聘技术迅猛发展,这让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外企工作的学生在访谈中提到,公司现在普遍采用网络招聘收集简历,并进行初步筛选。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招聘平台和渠道是他们知识所欠缺的。同时,招聘系统的操作和应用也是他们技能的短板。此外,网络招聘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信息真实度很低,如何快速筛选和甄别,并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完成人员选拔是摆在HR人员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过硬的员工招聘和测评知识,还需要对心理学、计算机技术甚至编程技术有所了解,这无疑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2.2 实践操作练习不充分

    除了知识内容与现实脱节以外,招聘和测评技能应用的熟练度不够也是学生们所面临一大问题。虽然在课堂中有案例和相关练习,但限于课堂时间以及学生理解层次等限制,常常浅尝辄止,不够深入。而工作的实际情况往往更为复杂,时间要求也更为紧迫,学生难以胜任,特别是对刚毕业新入职的学生而言尤为明显。例如,有学生在访谈中提到,胜任力模型虽然在教学中有着详细的介绍,课堂上也做过相关练习,但在实际招聘中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受领导意见的影响较大。此外,限于时间的紧迫性,往往根据岗位描述而快速构建。还有学生提到面试过程中的提问技巧,虽然教学中也讲过STAR原则,但部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混淆了适用条件。例如,STAR原则本应该是在行为化面试中使用,却错误地使用在情景化面试过程中。

    2.3 理论方法有待更新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大纲是按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人才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六大模块所设计的。但理论也在不断发展进步,特别是近年来人力资源三支柱理论:人力资源领域专家(COE)、共享服务中心(SSC)和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在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的流行与应用,在客观上对员工招聘与测评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中有部分涉及最新的理论,但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大多是采用分割、相对独立的形式进行授课,未能与《员工招聘与测评》课程充分融合,也未能在招聘和测评的方法上有所体现。

    3 教学改革建议与对策

    3.1 更新理论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近年来,新的人力资源理论和测评技术不断涌现,而教学内容却未能得到及时更新。严格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更新与介绍应是安排在前置课程上讲解,而《员工招募与测评》应更加侧重实践与应用。但实际上,教学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若抛开理论的讲解,学生则难以真正掌握测评方法的内涵和背后的原理。此外,考虑到学生们可能会对知识有所遗忘,在授课时也需要适当地讲解理论,帮助其回忆。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采取两点措施进行改革。首先,除了讲解课本知识以外,还将准备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外材料,通常是近三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实现向学生更新理论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例如,当讲解到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HRBP)时,会在课前准备好相关论文《项目HRBP后备人才培养的探索性研究

    以华为公司为例》[3],以供学生提前学习。第二,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论文知识的学习。若仅将论文简单地提前发给学生,不对学习内容和流程做出具体的要求,那么课外学习的质量则难以保证。因此,有必要设置一系列的考核要求和具体指标,监督并引导学生有效的完成学习。本课程具体改革措施:要求学生采用PPT汇报的形式进行知识学习,其中PPT汇报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内容总结、知识理论讲解以及点评感悟这三个部分组成。由于工作量较大,需要准备的内容较多,PPT汇报将由3-4位学生组建小组,合作完成。论文汇报被安排在课堂临下课的最后10 -15分钟进行,这样的安排在确保老师授课的主导地位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参与教学并获得课本以外的最新知识。PPT汇报结束后,还会安排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授课老师在最后进行总结和点评。此外,为了保证学习质量,论文汇报的结果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并且在评分的时候还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具体分工和完成情况。

    3.2 增加案例练习,实施参与式教学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很有限,除了讲解知识点以外,往往难以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案例或知识点的练习。若缺乏有效的练习,学生们对知识理论难以产生深刻的记忆,很可能下课后便遗忘。同时,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只停留在课本文字的描述,缺乏对实践操作的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增加案例练习,让学生切身体会知识点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在讲解人格测验方法时,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体验霍德兰职业兴趣测试量表的环节,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同时也深入了解该量表的特点和原理。此外,还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例如简历修改、电话面试等招聘测评中所常见的工作事务作为随堂练习,并根据简历筛选原则、面试技巧等知识点进行点评。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面试官和求职者,模拟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的过程,通过这种代入感很强的模拟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深刻了解两种面试方法的差异,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们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学习”。

    3.3 完善實验操作,强化实验考核

    为了满足网络招聘和计算机测评技术的实践操作,目前教学计划中安排了两节实验课。但从实施效果来看,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主要问题有两点,首先,教学所使用的测评模拟软件版本老旧,练习的案例未能及时更新。目前实验课所使用的是北森人力资源测评系统,近年来版本未有更新。学生们虽然能够通过该系统了解公文筐测评、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评价中心技术的基本实施流程,但与现实中复杂的情景相差甚远,难以在将来的工作实践过程中有效应用。其二,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升。目前,课程最终的成绩评定考核并不包括实验课的内容,因此实验课未能引起学生们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端正,降低了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将对实验软件进行更新,补充最新的练习案例。此外,将实验课内容纳入平时作业或期末成绩考核中,让学生充分重视实验课。

    3.4 邀请优秀学子返回课堂开展经验交流

    虽然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每年都会进行更新和完善,但与行业最新动态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大多就职于各企事业单位的HR岗位,对招聘和测评技术发展和实践经验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可邀请已毕业的优秀学子返回课堂,开展经验交流,重点介绍他们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方法和感悟。同时,已毕业的优秀学子的经验交流更贴近学生的理解视角,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结束语

    《员工招募与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课堂知识更好地被学生应用于工作实践中,学生的感悟和反馈对教学改革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介绍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该课程的教学安排和考核方式。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对10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和课程教学分析。通过访谈发现,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招聘与测评的方法与实践操作脱节、实践操作练习不充分和理论方法有待更新等三项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更新理论方法、增加案例练习、完善实验操作以及邀请优秀学子返回课堂开展经验交流等教学改革措施。通过教学改革,希望能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将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从而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海,伍江平,员工招聘与配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2]张爱卿,人才测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葛明磊,项目HRBP后备人才培养的探索性研究——以华为公司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 (18):11-19.

    作者简介:袁方(1988-),男,籍贯:安徽安庆,学历:博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