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语文课提问的作用、问题与艺术
范文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敏捷的思维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课堂提问,不断提高提问的艺术性,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艺术;误区;提问设计
1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
1.1 引发思维深化
乌申斯基说:“一切思维由问题开始。”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具有引发学生思维深化的作用。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观点强调了学习的思考价值,这里的“思”虽然是学生的自行思考,但学生引发深思的来源在于教师主导性的启,而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提问法就是教师启的一个具体体现。提问是最直接、最恰切的引导性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思维更深化。追溯过去,无论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还是苏格拉底教学法都离不开提问的刺激作用,因为启在于问,不问不启、不启不发。
1.2 建构知识体系
提问在知识体系的纵向建构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学生所学知识。在课堂上,语文教师用旧知识联系新知识的例子随处可见,一般来说,设计问题的目的在于了解与检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例如新课中的讲解与提问不免与旧知进行联系,学生就新知与旧知的冲突碰撞出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明确问题的重难点,也使得学生的认知能力获得进一步提升。而提问在知识体系的横向建构上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将章节、单元、单篇文章之间建立起必要联系时,必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知识网络,使其开阔眼界,明确知识之间的必然往来,而不用孤立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1.3 调动课堂气氛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提问是影响课堂氛围的内在因素,这以问题内容的趣味性、提问语言的幽默感、学生的接受程度等为前提。提问内容的趣味性与提问语言的幽默感,是学生积极回答的驱动力。如果教师再把机会留给更多的学生,并借此契机,便能够调动起全班学生学习的热忱,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并促使更多的人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并在质疑处能够说出不同见解,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在疑问中产生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良好教学氛围,增强共同解决问题的决心与动力,促使课堂教学持续有效地进行。灵活而有效的提问可以提升教师的亲和力,促使教师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保持持久活力,进而保证良好课堂氛围的持续发展。通过有效提问的积极作用,使师学生在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现状
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使用频繁,但在中学语文课堂使用的效果却存在明显的不足:
2.1 提问数量的两极化
从提问数量上看,课堂提问数量呈现出两极化(满堂灌与满堂问)倾向:有些老师面对新课程,依然是“换汤不换药”,仍然采用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没有实质变化,因为学生对问题的参与度较低,就很少甚至不提问,这类老师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师队伍中并不少见。而也有一些老师,由于对新课程的曲解或者“误读”,例如对“平等对话与课堂提问”的认识,认为学生只要开始回答问题,教学气氛热闹就算是平等对话,就算是新课程;误把传统的“谈话法”当做“与学生的对话,认为多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于是极尽所能的多提问,这种课堂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学生依然被老师牵着走,并没有“平等对话”的权利与机会,这种仅仅改变传授知识的形式,由直接传授变为通过问题的形式来传授,教学效果并没有多少提升,学生也没有得到实质的发展。
2.2 提问质量不高
课堂提问的质量与提问的内容和提问的范围密切相关,而课堂现状表现出来的提问的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提问内容和范围的选择失当:课堂提问的内容呈现出随意化、简单化倾向,问题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缺乏对提问原因的思考。例如有些老师经常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种无需思考且指向不明的问题,或者问一些不经过思考就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这篇课文有多少段?”等,我们发现老师的提问中,其中考查记忆力、理解力的问题占据大多数,仅仅这两类问题明显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发展,因为仅仅这种类型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很难向更深更高处拓展。
3 有效提问的三度
3.1 难度
根据动机规律,最佳激起水平的位置,取决于要完成作业的难度。完成容易任务时,最佳激起水平位置最高较高;完成中等难度任务时,中等激起水平最佳;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位置越低。简单任务线索较少,一般只需要一种正确的反映,相反,复杂任务-一般包含较多线索,需要学习者同时注意多种因素,面对各种可能性做出复杂反应。这时,动机水平太高,会分散注意,妨碍学习者在多种选择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学习效果反而不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和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如焦虑水平),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激起程度。
3.2 新颖度
教师的教学提问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其具有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深思、多思的兴趣。这样的问题,学生思维被激活。这样培养学生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成为了习惯,教师讲不到的,学生自己也能想到,是谓“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当然教学提问新颗角度的确定,要求教师首先下一番琢磨推敲的功夫,才能设计出角度新颖、引趣启思的变式问题来。有教师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中提问“于勒真的发财回来了,那会出现什么情景呢?”“如果把《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一段抒情议论的文字删掉,你认为好吗?”....这类“假如式”设问,将学生置于愤悱状态的问题情境之中,往往一问下去,学生便会思绪飞扬,议论风生。
3.3 频度
有的老师为了活跃课堂,过多的进行提问,往往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对于问题的解答也往往不全面、不深入。旧的问题没有弄清就又提出新的问题,看似学生注意力集中,实则学生只把精力放在應付老师的提问上,对于问题的深入探索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提了一大堆问题,结果是越来越困惑,收效甚微。
4 结束语
课堂提问不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它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设计巧妙、有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对课堂教学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提问的多向性、艺术性,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切合学生基础的提问艺术风格,通过“抛砖引玉”,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景鸿,李会.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析[J].文学教育(下),2017(09):66.
[2]金玲玲.思之始,学之端——浅析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6):161.
[3]郭江红.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艺术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24):276-278.
[4]贾淑俊.对语文教学中提问艺术的认识[J].教育现代化,2017,4(22):121-122+159.
[5]何玉华.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与技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4):56.
作者简介
杨娟(1993-),女,汉族,四川安岳人,四川省安岳县永清镇初级中学教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