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医院手术科室绩效分配政策的应用 |
范文 | 摘要:手术科室绩效的分配政策对于医院特别是手术科室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比较分析X医院调整手术科室绩效分配政策之后的效果,以此来判断手术科室绩效政策的有效性,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医院;手术台次;绩效;分配政策 中图分类号:R 197.322文献标识码:A 手术是人类医学发展的成果,在医院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治疗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实力,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在医院绩效分配政策中,融入合理有效的手术科室绩效政策,对手术科室进行考核和激励,能大大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1]。 1 手术科室绩效政策实施背景 2017年X医院按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补偿调整方案》要求,于2016年12月20日前完成对8756项手术项目的系列调整,包括价格调增和等级上调。因此,为进一步加强X院手术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手术行为,根据调整后的手术价格与等级,采用2017年1-3月数据对手术台次奖励重新进行测算,重新拟定了关于手术科室的台次奖励政策。 2 手术科室绩效政策实施效果 新的手术科室绩效分配政策从2017年5月开始试行,截至2017年底,己施行8个月。现以2016年5 -12月和2017年同期的手术分级台次数据为基础,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2.1手术总台次分析,见表l 2016年5 -12月手术台次为7530台,2017年同期为7035台,2017年较2016年减少495台,降幅为6.57%。而2016年同期入院人次为50930人,2017年為55813人。由此可以看出,收治病人在数量增加的基础上,质量(参与手术的病人)有下降趋势。 从科室来看,手术台次增幅最大的是心胸外科(增幅46%)和疼痛科(增幅548%)。手术台次减少最多的是肛肠科(降低幅度24%)和泌尿外科(降低幅度20%)。 2.2三、四级手术台次分析,见表2 由于上述手术科室绩效奖励分配政策仅针对三四级手术进行奖励,故对三四级手术的台次进行重点分析。 2016年5 -12月三四级手术台次为5529台,2017年同期为5112台,减少了417台,降幅为8%。 从各科室情况来看,手术台次增加最多的是疼痛科(增加252台,增幅548%),该科为2016年新设立科室,故基数小,增幅没有太大参考价值。手术台次减少最多的是肛肠科(减少432台,降幅41%)和泌尿外科(减少84台,降幅30%)。分析原因,肛肠科手术量下降主要是由于科室人员结构调整,导致科室手术医生减少;泌尿外科及其他科室手术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他绩效方案的调整,致使医生重门诊轻病房,对手术的开展没有积极性。 3 手术科室绩效分配政策缺陷分析 由以上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上述手术科室绩效奖励分配政策并有没对大部分手术科室产生正向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才导致手术量不增反降,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分析,主要原因有: 第一,住院费用相对较高,在同行业中缺乏竞争力。X医院为中医医院,所以手术病人在住院期间,科室会对病人辅以中医治疗手段,虽然疗效比只进行西医治疗要好,也得到了部分病人的认同,但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费用负担。在同等条件下,部分病人更愿意选择级别相同但费用相对较低的西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第二,中医医院病源限制,病人数量增长缓慢。就诊X医院病人患病程度相较同级别西医院轻,部分病人抱着“吃中药调理”的心态前来就诊,故虽然门诊病人数量增加,但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数量却不增反降。 第三,由于同期出台的门诊工作量方面的绩效政策的影响,使得手术科室医生参与手术的积极性不高,重门诊轻病房,造成手术量的下降。 第四,信息系统不完善、陈旧落后,导致手术台次等相关数据无法快速准确地获取,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精细化绩效评价的管理要求,也无法优化工作环节、提高绩效管理效率。 第五,医院内外部均处于修建状态,影响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医院外市政施工,医院内部部分住院楼处于装修状态,相应科室只能在条件相对较差的临时病房过度,对收治病人也有一定影响。 4措施 第一,加大对手术科室的扶持力度,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升科室和医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对新技术给予政策性扶持。同时要求科室注重新技术创新和持续发展,要注重新技术的内涵建设,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和实施过程的监管和指导,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每个科室的发展情况和影响因素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科室,从手术例数、手术时间、手术级别、风险系数、手术质量等维度进行设计[2],制定符合实际的考核指标和奖励标准,绩效分配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向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科室倾斜,重技术、重实绩、重责任、重贡献,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对科室能起到更加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第三,调整相关可能影响手术开展的消极政策,保证医院良性运行和发展。医院所有的绩效政策,都应该围绕总体目标来进行,那就是通过完善绩效政策,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通过成本核算与控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所有的政策都应该导向一致、目标一致,不能相互偏离或者发生矛盾。 第四,完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会给医院绩效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便利,通过绩效手段和信息化手段的结合,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开发合适的信息化系统,通过系统进行绩效数据的获取、管理和输出,能够极大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3]。 5结束语 手术作为一个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必须要大力支持和发展,鼓励医生积极参与手术、开展新技术,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病源。而手术科室绩效分配制度的构建应该强调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遵循客观性、公平性、公正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在指标体系设计中应涵盖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效率、学科建设、科研管理、教育培训、经济运营等方面,应着重提高医疗质量与效率在绩效分配中的比重。在医院这种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组织中,不仅要关注到工作量,也应该关注到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贡献度的差异。具体到手术科室,就包括个人所拥有的技术、水平的高低,所承担的风险,以及所完成的手术难度等,要把这些因素与量效结合在一起去考量,才能鼓励科室和员工提升个人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勇于挑战更难、更高的技术[4]。 参考文献: [1]王少君.县级医院手术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效果探究[J].管理观察,2015 (7):190-192. [2]彭明强.合计设计手术科室绩效分配方案并适时调整[J].中国医院,2013 (7) : 5. [3]李松森.公立医院手术业务财务绩效管理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 (9):11-12. [4]吕玉波.在选定的价值取向指导下设计分配制度[J].中国医院,201 3(7) : 5 5. 作者简介:田密(1986-),女,汉族,籍贯:四川简阳,学历:本科,职称: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医院绩效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