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穗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对策研究
范文

    汪宏飞 郭宁 朱梅 黄皓

    摘要: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政策对海归人才的利好,吸引了大批高层次海归人才回国发展。截至2017年底,留学生完成学业回国发展人数已达到313.20万人,海归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对此,各大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争抢”海归人才,提高城市的双创水平。为了提高广州市对海归人才的服务质量和吸引力,广州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联合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测评中心对留学回国人员在穗创新创业开展了课题研究。

    关键词:广州市;海归人才;创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其中海归人才是我国双创的重要力量。根据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1]数据显示,164家入选榜单的企业中由海归创办或管理的企业占比超过60%。 2018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落实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优惠政策,全方位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并发布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2],要求提升归国人才创新创业便利化水平,深入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健全对海归和外籍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对此,各大城市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

    1 广州市海归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势

    《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3]显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首选城市分布呈现“一线城市为主导,二线城市快速崛起”的基本特征,广州市排名第四,仅居北京、上海和成都之后。根据课题组的调研显示,海归人才选择在穗创业的原因主要为“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人才政策及服务公开透明”“创业政策支持度大”“城市宜居”和“子女教育环境好”等五个方面。

    1.1 政策红利高,助力海归创业

    在政策方面,广州市有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岭南英杰工程”[4]、针对海归人才的“红棉计划”[5],各区也有各自的引才政策,涵盖了创业资金资助、场租补贴、贷款贴息、安家落户等方面,给予海归人才创业全方位的支持和奖励。相比于其他城市的引才政策,广州市创业资助力度和贷款贴息力度较高,对于入选“红棉计划”的海归创业者最高可获得200万元的创业资助,2年内进行银行贷款可按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标准给予1000万元以内50%的银行贷款贴息。除此以外,广州市对于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住房补贴,如本科学历人才首年可获得2万元住房补贴、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才首年可获得3万元住房补贴、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才首年则可获得5万元住房补贴。由此可见,广州市对于海归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

    1.2 有优厚创业土壤,为创业打下基础

    多年来,广州市致力于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建设,从政务流程到产业链发展方面全覆盖,如此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能为海归人才成功创业提供强大的助力。在创业环境评价的权威榜单《2018年度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6]和《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7]中,广州市均排行第四,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在报告的评价中,广州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政务环境、产业环境和人才环境三大方面。近年来,广州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加上既有的独特区域优势、完备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巨大的市场规模。广州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市愈发受到国内外企业的关注,已成为最受国际投资者青睐的中国城市之一。此外,政府服务更是大力推进工商注册制度的便利化,实现了“二十四证合一”的登记制度改革,大大缩短了创业者在工商登记上所耗费的时间。广东省政府更是提出了2018年要全面实现政务公开的目标,完善监督机制和加强政策解读工作,解决创业相关政策理解难问题,降低创业者在解读政策上所耗费的机会成本。

    1.3 文化包容性强,创业交流无隔阂

    广州是以“粤文化”为主,多元文化为辅的城市,其人口成分主要包含广州本土居民和全国各地来穗落户的“新广州人”①。根据广州市统计局的数据[8]显示,截至2017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49.84万人,廣州户籍人口897.87万人,由“老广州人”②和“新广州人”组成,而外来人口551.97万人,外来人口占比接近四成。广州市政府为加强外来人口与本地相融,更是率先推行“融合行动计划”,开展“圆梦计划”“春风行动”“关爱候鸟儿童”等活动,减少外来人口与本地的文化隔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创业者无需担心自己或家人会有文化不适感或者遭受歧视对待;而在子女教育上,广州市更是汇集了全国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资源和全国知名的高等教育学府,保证了子女的学习和发展,解决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由于广州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城市,外来务工者和外来创业者更是广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非本地的海归人才在穗创业将不会遭受“人才应聘歧视”和“企业合作歧视”。杰纳医药公司创始人表示,相比于广州,其他城市会有一定程度的“排外”,当地人才选择企业应聘时会优先选择本土企业,且在企业合作交流过程中,也会因自己是外来企业而遭受不信任。然而,广州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城市,不会形成文化的“排外性”,从而减少了外来初创企业在人才招聘和企业合作交流上的阻力,更有利于成功创业。

    2 广州市海归创新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

    2.1 创业政策统筹性和延续性不足

    广州市不同机关单位及各区政府均出台了各自的人才引进计划,各政策之间存在较高的孤立性,导致广州市的人才计划纷繁复杂,创业者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逐一解读和研究。虽然,各单位和创业园都提供政策解读服务,但广州市的初创企业数量众多,服务范围无法完全覆盖,服务质量更是难以保证。此外,部分政策的延续性不足,2012年7月政府颁布了政府令76号取代了原10号令,部分如原3万元的项目启动费等优惠政策条款由于至今未有后续配套实施细则出台,导致部分优惠措施在执行上无法兑现。根据被访的海归创业者,广州市部分人才政策变动周期较短,甚至最短的政策只持续了一年时间。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政策的纷繁复杂和变更频繁意味着企业对政策解读和研究的机会成本将大幅提高,反而无法起到助力海归人才成功创业的作用。

    2.2 创业园和孵化器服务质量良芬不齐

    根据广州科技创新工作总结[9],截至2017年,广州市的创业孵化器己达212家,众创空间139家,为初创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申报、创业指导、行业交流、政策解读等服务。然而,除了部分创业园会打造自己品牌的创业指导活动,如极地创业园的创业课堂和华南新材料创业园的华新荟,大部分创业园只提供办公场地、融资活动以及政策介绍等基础服务。创业载体的资源分散限制了广州市在海归创业服务上的发展,无法形成服务效果最大化。

    2.3 初创企业在融资和人才招聘方面受限

    人才、资本和市场是一家企业成功运营的三大必要因素。尤其初创企业处于技术和业务探索阶段,需要技术人才进行产品研发和“烧钱”推广来打开市场。然而,基于成本原因,在穗初创企业大多是工作地点偏远和无法提供较高的薪酬待遇,导致许多初创企业存在招人难的问题。课题组调研发现,87.50%的海归人才的创业资金是通过自筹获得,而只有42.05%的海归企业能通过风投公司获得融资,仅5.68%的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由于初创企业对土地和厂房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从而导致其难以通过金融机构的资产评估而获得融资。而且广州市的风投资本比较保守,在投资项目上往往偏向于已经实现盈利的项目,即正在实现“1-N”模式的企业,致使尚处于业务探索阶段的初创企业难以通过风险投资渠道获得足够的资金。虽然,留服中心和各创业园区举办了人才招聘会和创业比赛等活动帮助初创企业获得融资和招聘合适的人才,但依然难以满足大部分的初创企业需求。

    3 广州市海归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优化建议

    第一,打造广州特色的人才引进政策,塑造“惜才重才”的品牌形象。广州人才引进政策主要为两大作用,即引进人才和解决海归人才在穗所遇到的问题。对此,广州市政府应联合各区政府成立联合办事工作组,共享人才服务数据,方能共同提高广州市人才服务质量。此外,联合办事工作组应将各区人才计划的资源整合成广州市人才品牌政策,保持原有的扶持力度优势,根据各区特色整体规划各区的产业定位,减少交叉重叠的奖励所导致的资源内耗,将原有重叠消耗的资源用以增加奖励对象的覆盖面,使更多的海归创业者受惠。

    此外,人才计划应具有延续性,根据广州市及各区的发展情况和计划实施情况,对原有计划的条款和实施细则进行调整,加快相关实施细则的完善。延续同一计划既有利于降低初创企业对政策解读所耗费的机会成本,也有利于广州市塑造“惜才重才”的品牌形象,提高人才计划的推广度和广州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第二,整合广州人才服务资源,打造“贴心管家式”服务体系。广州市拥有大量的海归人才服务资源,包括留学服务机构、留学回国就业机构、创业孵化园区等。但是,由于部分机构的经验尚浅,导致海归人才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对此,广州市应由政府机关牵头,开办海归人才服务研讨会,对海归人才服务的优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中包括对各方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最终达成政府机关和企业双边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海归人才服务体系,囊括从申请出国留学到学成归国就业创业等“一条龙”服务。政企合作的服务体系还能深化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各方资源定期举办各种特色服务活动,如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留学人才交流大会以及各国(地区)校友会等,深化海归人才的交流,协助海归人才构建人脉网络。

    此外,海归人才服务体系应构建“金字塔式”的信息传递渠道,由留服中心主要对接留学服务机构和创业孵化载体等基层服务机构,并通过基层服务机构传播相关政策信息以及获取海归人才的反馈信息,形成信息闭环。这样,既能通过层层传导的方式扩大政策宣传范围和宣传渠道,从而降低宣传成本和提高宣传效果,还能通过海归人才的反馈信息充分了解海归人才在穗创业实际情况,获得人才政策调整的参考数据,使政策优化更具有针对性。

    第三,拓展海归初创企业的融资渠道。為海归初创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其关键在于拓展融资渠道,其中包括贷款和风险投资两种融资渠道。前文已经论述了海归初创企业在这两种融资途径中所面临的困境,对于该困境的解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归初创企业融资的困难。因此,政府应通过指导和规划来疏通商业银行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加强对融资贷款行业的监督和引导,督促商业银行建立相应的机制,为海归初创企业提供充足的贷款业务,降低商业银行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

    广州应拓展初创企业利用风投融资的渠道,利用各方资源增加融资路演活动的频次以及对外宣传的力度,从而最大化现有融资渠道的效果,增加海归企业在国内外风投机构的曝光率。同时,政府应联合高校、创业指导机构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等各方力量,对企业融资路演的技术上进行指导,提高企业融资的成功率。此外,政府应建立海归人才创业基金,通过对优质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可以改变过往单向财务支出的情况,不仅能拓展了企业融资的渠道,还减少了政府在创业扶持资金上的财务压力。

    第四,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广州的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不只是要培养人才,更需要引进和留住人才,并把人才引流到企业中去。在人才培养上,广州集中了华南地区优秀的教师力量和高等院校,每年产出大量的专业人才,而且广州的人才政策也为优秀人才提供了衣食住行的保障。可以说,相比于其他城市,广州市具备人才优势。然而,广州市的人才结构并不合理,大量的高精专人才聚集在天河、越秀等商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虽然政府近年来着力打造其他区域,但依然收效甚微。而且,海归企业由于资金的限制,大多分布在黄埔区等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区域,大部分的高校人才更偏向于在市中心工作和生活,导致海归企业出现招人难的问题。因此,政府在优化人才结构分布上,应采用多种手段并行的方式,不仅需要构建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还应通过政策优惠和补贴等方式引流人才到非中心区域就业,为海归初创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在服务上,政府机关应联合其他海归创业服务机构,构建海归人才就业创业对接平台,通过对接留学人员归国就业口来解决海归企业招人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海归企业解决海归人才就业问题,并将之打造成为广州市的品牌活动,持续定期地为海归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R].北京:科技部火炬中心、长城战略咨询,2018-3-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Z].2018-09-26.

    [3]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R].北京:全球化智库、智联招聘,2017-8-22.

    [4]中共广州市组织部、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实施意见[Z].2018-01-10.

    [5]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鼓励海外人才来穗创业“红棉计划”的意见[Z].2017-12-20.

    [6]2018年中国城市创新创业活力排行榜[R].西安:标准排名研究院,2018-5-22.

    [7]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R].北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8-12-12.

    [8]叶卡斯.2017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49.84万人[EB/OL].http://honse.peoplexom.cn/n1/2018/0301/c164220-29840881.html,2018-03-01.

    [9]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安排[Z].广州: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17-11-21.

    注释:①新广州人,指从其他城市来广州落户的居民。

    ②老广州人,指祖籍在广州的居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6: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