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南阳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探讨 |
范文 | 李永超 摘要: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本文从南阳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取得的成效、面临的压力、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南阳;建设;资源节约;城市 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 自然资源是人类延续的最基本条件,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此以往坚持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倡导简约适度,建设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南阳市尽管自然资源储量丰厚,但人均占有率不高。随着人口的增添,经济的扩容,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资源短缺及有效利用己成为每一个城市必须回答并解决的难题。 1 南阳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成效 1.1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1.1.1 强化资源节约的监管 每年给各县市下达资源节约目标要求,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能耗指标未达到要求的新报项目,一律不给通过,从源头上阻止了能源的消耗。加强节能监察法。制定了《南阳市节能监察计划的通知》,对15家重点用能单位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情况、12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监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南阳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意见》,截至目前,南阳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业项目合计21个,圆满完成省“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南阳市经济总量能耗下降率從2011年的3.65%增加到2017年的6.8%,累计下降33.45%。南阳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由2013年的8.3%逐步提高到2017年的15.9%。 1.1.2 积极开展重点部位的节能减排 实施重点浪费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重点行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在这些重点行业实施一批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制定了《南阳市工业企业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办法》,河南天冠、中源化学被认定为河南省工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f第一批)。推动城乡建筑绿色化。积极贯彻《南阳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获得国家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共3个,面积43.93万平方米。加快构建公交优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淘汰污染重的汽车,鼓励绿色出行。目前,市中心城区现有公交车辆近千台,新能源公交车辆占公交车总量的95%左右,南阳市今年在世界无车日动力之际,开展了2018乘坐绿色公交宣传周活动。2018年起,南阳市要建立和完善绿色建筑产业链,助推建筑业转型发展。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必须执行65%建筑节能标准,设计执行和实施率要达到100%,全市新建居住建筑和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要全面落实新建建筑竣工前的节能性能测评制度。 1.1.3 严格管控土地 严厉实行土地使用方向管理制度,严把耕地使用红线,利用城乡增减挂钩政策优化建设用地布局。2017年全市入库补充耕地项目66个,实施后可新增耕地19.4万亩。坚决实行建设用地报批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2015年共上报建设用地项目76批次,占用耕地面积899.845公顷,完成补充耕地面积899.845公顷,对项目建设投资强度、容积率、投入产出效益进行量化,提高标准。 1.1.4 节约集约水资源 积极落实南阳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了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城区内河治理、保护“母亲河”行动。实施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考核指标纳入市科学高效发展综合评价体系。2017年全年用水总量16.53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25.7%;列入考核的水功能区25个,水功能区达标率实际达到8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至32.4立方米,比2010年下降41.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92。强力封停自备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南水北调受水城市地下水压采和中心城区自备井整顿实施方案,按批禁止自备井使用,同时根据《河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4]72号)的要求,对南阳市城区高速环线以内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域的自备井开始整顿,动员督促100家自备井单位转换水源,停用108眼[1]。加强对重点用水行业的节水监督管理,建立节水评估体系,完善全市节水型单位、企业、社区创建机制,加快节水型城市创建进度。制定下发的《南阳市水平衡测试管理规定》,为依规进行水平衡监测行动打下了基础。更新教育方法,开展节水宣传“四进”活动(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引导公众参与节水管理和建立节水习惯,增强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 1.1.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推进天冠集团、内乡牧原、科尔沁牛业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工作,构建工农业复合循环产业链。积极推进桐柏碱硝化工专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完成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和废水循环利用。合理布局“城市矿产”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建成镇平“城市矿产”生产基地和唐河废钢铁加工基础。提升废品搬运处理设备档次,增加生活垃圾收纳力度,投入资金5876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固废园区基础设施,提升环境综合承载处置能力。对焚烧秸秆这个重点,堵疏结合,实施秸秆归田、加工饲料、制作基料、转换能源等多种措施,进行有效利用。市财政拿出1278万元,补助秸秆机械粉碎深耕还田。2018年首次实现了夏季秸秆焚烧卫星监测零火点目标,南阳市夏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超越了河南省平均水平,得到河南省政府的奖励和表彰。南阳市绿色有机农业的产品生产虽然目前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南阳市有机认证总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处于先进水平,居全国第一。绿色食品出口总额占全省三分之一强、稳居全省第一。 2 南阳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面临的压力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预测三产比重为:2015年15.7:53.8:30.50,2017年13.9:54.2:31.90, 202011.2:54 8:34.0.人口持续增长。2012年,南阳总人口1165.70万人,按照“十二五”年均增长率6.5‰计算,2015年总人口为1194.39万人。预计“十三五”期间,人口年均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则2017年人口规模达到1206.36万人,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1224.55万人。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根据2005-2012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率为5.26%,预计2015年南阳市城镇化率为42.92%,2017年南阳市城镇化率47.55%,2020年南阳市城镇化率为55.46%。 第二,资源能源约束趋紧,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进一步加大。根据土地十三五规划预测,与2005年相比,2010年、2020年建设用地分别增加了8900公顷、27000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重增加了0.34%、1.02%。耕地分别增加了17220公顷、40910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重增加了0.65%、1.54%。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呈上升趋势。根据《南阳市总体规划》,分别计算南阳市2015年、2017年、2020年城市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即2015年、2017年、2020年的城市用水需求量分别为43.63万立方米/日(1.59亿立方米/年)、53.55万立方米/日(1.95亿立方米/年)和68.42万立方米/日(2.50亿立方米/年)。 第三,资源节约不容乐观,节能减排任重道远。根据《南阳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按照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排放率85%,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比例70%,独立取水的电厂和铁路系统产生的污水量按其取水量的60%,计算排放量,考虑其它途径污水排放,2015年、2017年、2020年污水排放总量分别为42.00万立方米/日、47.20万立方米/日、55.00万立方米/日。(参照南阳市“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各项污染物指标的减排要求,2015年生活源、农业源、集中处理设施等),2017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12万吨、氨氮排放量0.97万吨,202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66万吨、氨氮排放量0.89万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但排放量仍较大。根据《南阳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所规定的减排指标,201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8.7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8.37万吨,2017年二氧化硫排放量7.7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7.90万吨,202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6.35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7.20万吨。2015年生活垃圾总量419.15万吨,2017年438.64万吨,2020年468.19万吨2015年一般工业废弃物产生量为129.50万吨,2017年145.77万吨,2020年182.28万吨;2015年医疗废弃物产生总量为4583.80吨,2017年为4901.36吨,2020年5377.70吨。 第四,产业生态化改造任务艰巨。南阳市产业发展到了过分依靠自然资源与低成本要素投入、过分依靠投资拉动与产能扩张的状况已经不能持续以及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新时期。长期以来南阳能源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性分析发现,南阳市大气工业污染物排放总数会有增长。“十三五”期间,随着全市工业投资的不断加大,全市对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煤电油气保障供应难度将越来越大。 3 南阳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实施的对策 3.1 以意识提升为基础前提 一是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做倡导者。要倡导“节约资源无上光荣、浪费资源极其可耻”的新念,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享受简单生活方式,养成从简生活习性,从每一个细节上培养绿色、向上、文明、生态的生活工作方式,積极响应南阳市节能减排的要求,自觉按照南阳市人大出台的生态文明法规办事。倡导“节能就是时尚”、“节能减排光荣”、“破坏生态有罪”的新理念;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监督者。敢于抵制周围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做法,坚持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大力节耗减能;三是身体力行,从我做起,做实践者。积极投身到“节能、环保、健康”活动中来,从自己干起,从目前开始,从细节入手,做节能表率,做环保标兵。 3.2 以规划设计为“总开关” 制定《南阳市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规划》,以资源总量控制为依据进行城镇建设规划,保证规划落实到位。《南阳市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规划》式指导南阳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行动纲领,是南阳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重点领域制定工作方案的重要依据。要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低碳排放建筑,都要建立本规划与已有规划的衔接,突出其权威性和有效性,当本规划与已有规划和方案有冲突时,有批准机关负责协调和解释。定期检查、评估、监督规划实施的效果和问题,及时对需要协调的问题予以处理,并向社会分布检查评估的结果。在节省能源、有效利用水资源和最大限度使用本地区可回收资源基础之上,逐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地方标志体系,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 3.3 以政府推动为扶持主体 第一,建立领导机制。建立南阳资源节约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南阳市政府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级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南阳资源节约城市建设办公室,负责南阳市资源节约城市建设各项具体工作。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共同推进南阳市资源节约城市建设。确保“换届不换人、换人不换思路”,落实资源节约城市建设目标责任。 第二,强化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严格执行国家、省和市关于资源节约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该类企业在淘汰期限前完成搬迁改造;对逾期仍生产、销售和使用者予以处罚。 第三,扩大财征税收政策的奖励力度。对于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要加大奖励力度,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予适当减免。设立南阳市节能奖励资金,每年进行考核评比,对排名靠前的要利用奖励基金给予重奖。 第四,加强政府对节约工作的评估考核。成立南阳市节能考核监督中心,开展节能评估、监督、监察工作。该机构要强化评估考核,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部门代表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核查和监督,评价规划实施情况及效益,提出针对性对策和方案,以保障规划能够实时更新、完善、长久实施。 第五,强化政府机关的资源节约。南阳市各级党政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团体等,要遵循资源节约各项法规制度,自觉履行节约职责和义务,开源节流,做好自己的资源节约工作,创建资源节约型部门和机关,争当南阳市资源节约型标兵。 3.4 以法制建设为条件保障 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在取得地方立法权后,应加大资源节约方面立法力度,加快起草、出台《南阳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条例》,使南阳市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中,有章可遵,有法可循,有规可行。 第一,源头预防制度建设。尽快设立南阳市自然资源利用红线,通过相应法定程序和步骤使其制度化、法制化,并作为贯彻落实其他各项资源节约制度的高压线、最底线。控制自然资源乱开采、乱使用,促使自然资源能源得到监督保护。建立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不符合资源节约要求的,要建立审核、评估、退出机制。引进项目过程中,严把关口,对于污染严重,耗能不达标,环评不合格的,要坚决杜绝不予审批、立项、通过,不因为其能带来大量资金就高抬贵手,开放绿灯。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无视长远后果,搞短期行为。 第二,过程严管制度建设。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节约考核评价制度。把自然资源节约和增值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政绩和离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与领导干部的目标考核挂钩,与领导干部的升迁、使用相联系,使其成为引导干部形成节约意识和行动的有效指挥棒。制定和完善森林、矿山、水等自然资源开发的监管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在旅游开发中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大力保护,特别是重要自然保护区要加大保护生态资源的执法力度。 第三,后果严惩制度建设。完善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和刑事责任追究制度。尝试建立南阳市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基金,确保自然资源侵权受害人得到及时全面赔偿,同时使责任人付出高昂代价。尝试建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加快部署推进与南阳市情相符的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与核算方法。对于那些一味追求政绩,不考虑自然资源是否增值,瞎指挥、乱决策、造成自然资源损害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给予严厉惩处。 3.5 以机制创新为根本动力 第一,建立集中统一的资源节约新管理体制。尝试建立南阳市资源节约城市建设指挥部,整合国土开發、节能节水、环境保护等职能,提高资源节约在地方综合决策中的权威和地位,在市级范围首先尝试建立资源节约的管理体制、机构和职能。与环保部门、节能、节水、公安部门等联合执法,保证执法公正,防止行政对执法的随意干预。加强并扩大基层资源节约管理队伍和机构,增加对其资金投入,把资源节约机构向县及乡镇延伸。 第二,建立能源消耗管理新机制。有效安排规划能源分配和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节能减排力度,完善供热供电系统,充分利用能源和蒸汽资源,开展预热回收利用和冷却水回收再利用。同时积极推广天然气等低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鼓励企业和公共机构对清洁能源的使用。督促和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引进、开发和推广生物质能源、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使用中的比例。给企业带上资源节约紧箍咒,夯实其责任,发挥企业在能源消耗管理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法规制度促使其建立废品回收、安全处置资源化综合利用管理体系。建立企业污染减排制度,推动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和节约标志认证工作。在企业节约行为评级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企业资源节约行为公开制度。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认证制度、产品标识等,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Z].豫政L2014]72号,2014-09-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