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城市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 |
范文 | 李立三 汪晓春 摘要:公园是城市居民休憩的重要场所,是直观展现城市风貌的窗口。沙湖公园是武汉市现代城市公园的代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具备很高的服务能力,但在管理上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详细梳理了沙湖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总结了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园中无障碍设施缺失,垂钓安全隐患和积水难排问题等。并从增设设施,开辟专区和改换道路材料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实现公共资源的良性循环,为武汉市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公共资源;城市套园;基础设施;良性循环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公园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茶余饭后,散步遛弯,公园是首选。它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观展现城市风貌的窗口和社会精神文明创建的平台。如今城市公园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民众对城市公园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也越发地困难。韩忠在《武汉湖泊的时代变化与公众参与治理的空间策略》中,指出了武汉公众参与湖泊保护治理的空间特征与城市开发建设时序密切关联,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随着武汉湖泊时代性转变,武汉公众参与湖泊保护治理必将出现不同空间策略。重心将在共治共享,从“护岸”转向“护水”和“利生”“利民”;新城公众参与湖泊共建共治将成为热点。文章从湖泊治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公众参与的空间策略[1]。张辛阳认为丰富多彩的硬质景观材料可以满足不同人的景观喜好和需求,也能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品质。从公园景观材料的科学合理搭配出发,提出了美化公园的建议[2]。张倩认为“节约型园林”是一个环保、节约、可持续利用的园林设计理念,以沙湖公园为例,对其规划建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使沙湖公园能够成为低碳、环保、可持续的试点,在武汉市城市公园中推广应用[3]祝璟等指出公园设计中,只有城市的传统文化,公园才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将城市本土文化特征、特性融入城市公园设计中,景观实体才富有生命力。通过对沙湖公园景观设计分析,探讨如何尊重自然并利用历史文化为市民营造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园[4]。陈贞等从沙湖公园的管理方式创新入手,总结出了“五化同步”,即专业化领导、市场化运作、亲民化服务、社会化参与、特色化发展等5个方面,认为沙湖公园是城市新型公园的典范[5]。在之前对沙湖公园的研究中,学者们分别从湖泊保护,景观材料,园林设计理念,园林地域文化和管理方式出发,重在公园的设计和规划层面。而本文则以沙湖公园的基础设施入手,探究与一个与高质量公园相匹配的硬件设施,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初步建议。旨在探索城市公园如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拥有相应配套措施之后如何维护,在市民的多元化需求下如何提供完备的服务。 1 武汉市沙湖公园概况 沙湖位于武汉市武昌东北部,东邻中北路,南至小龟山,西抵武昌至大冶的铁路线,北达徐东路。按武汉市水务局最新公布的测量数据,沙湖现有面积3.197平方千米。沙湖是武汉市仅次于汤逊湖、东湖、南湖的第四大城中湖,也是武汉市区内环线内唯一的湖泊。沙湖又名“歌笛湖”,清末湖北道员任桐极爱沙湖之美,曾自封“沙湖居士”,别号琴父。任桐生长在江南水乡,深谙园林艺术,他在沙湖边仿《红楼梦》中大观园修建了一座带有现代特征的游乐公园,并以“琴园”命名。任桐把一生忘情于山水的志向全部凝聚到一本《沙湖志》里,具体到琴园里,他还为沙湖提炼出了“沙湖十六景”。“古典与现代的对话,人类与自然的融合”。公园本着“传承古典,创造经典”的目标,用古典园林的形式营造一个适合现代功能的开放式城市公园。 沙湖公园位于武汉中央文化区,公园总面积3.77平方千米(含水域),其中水域面积2.7 9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0.98平方千米(含岛屿)。该园共分为历史人文区、市民休闲区、文化艺术区、生态湿地区、运动森林区5个功能区,特色鲜明,公园建设投入达8亿元,于2013年基本建成,同年5月26日免费试开放。 沙湖公园作为市区内环的湖泊公园,面积虽不比东湖公园,但地理位置特殊,与周边住宅区、商务区紧密联系,人们在平常休闲娱乐中考虑到可达性和就近原则,常常以此为首选。所以,沙湖公园能够辐射较大的服务范围,拥有巨大的服务群体。在武汉的湖泊公园中具有代表性,对其他城市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2 沙湖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现状 2.1 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 2.1.1 功能区划分明确,路标和指示牌安放合理 沙湖公园设计独特,整个公园既古朴又现代,是如今开放式公园的典范。它靠水的位置种植荷花,坡地种植树木,平地设置休闲娱乐设施,各个分区过渡衔接也很自然,它的琴堤,亭台楼阁,都复原了清代园林建筑的样貌,它的居民休闲区也干净开阔,兼具现代城市公园的功能。值得一提的还有它的路标和指示牌,幾乎覆盖了每一个交叉口、十字通道、林间小路等地方,路标上面不仅给出了当前所处的位置,还给出了沙湖公园的位置以及整体路线,这对于第一次来观光的游客都是很用心的设计,也符合它开放式的特点。好的路标指明的不仅是当前所处的方位,还会考虑到更多的需求,所以每一个路标和提示牌也会显示距离最近的厕所的方位和进出口,人性化的路标设日解决了很多小麻烦。 2.1.2 整体环境整洁,垃圾桶等配套设施完善 一个好的公园不仅体现在设计与独特的环境上,也体现在日常卫生维护上。沙湖公园为开放式公园做出了好的榜样,步行于园内,很难看见与景物格格不入的东西。人们随地丢垃圾的重要原因是无处可丢,沙湖公园内设置了很多垃圾桶,尤其是人员密集区、市民休闲区和文化艺术区的石凳旁、亭台前都有设置,为市民提供了丢垃圾的地方。每个垃圾捅内胆都是完好的,清洁人员每天定时清理,极少出现垃圾塞满和溢出的情况。园林内有巡逻车,有专门的清洁人员在指定时段对道路进行清洁,清洁车巡回检查,保洁人员身着工作服清扫角落,草丛中无烟头,土地上无果皮纸屑甚至杂草。园内并未有丢垃圾罚款的处罚方式,而是用温和的标语和更多的垃圾捅代替,这也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 2.1.3 公共厕所分布合理,干净卫生 作为免费开放式公园,日常人流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厕所的数量和分布就要求较高。该公园的厕所分别在侧面出口处,公园中间地段和人员密集处,它的厕所数量不是特别多,这可以缓解日常维护的麻烦,但是使用效率比较高。沙湖公园除了傍湖一边无法进入外,其他都能入园,所以考虑了无论从哪里入园都要有相应厕所,靠近出口处都有路标提示,通向最近的厕所,厕所内部都十分干净,并且时常会点一些香薰,消散厕所的味道。厕所外面有卫生纸有偿出售,解决了很多游客的后顾之忧。水龙头也都可以正常使用,配套干手机能够迅速烘干手部,各种卫生间设施齐全且能使用。 2.1.4 照明设施完善,避雨设施齐全 沙湖公园的路灯十分精致,符合公园的古朴风格,分布十分合理,沿着行人路线,全部都有照明设施,照明灯造型别致,灯光树影,错落有致,颇有苏东坡月下中庭的味道。景观灯几乎没有黯淡和熄灭的,园内有专业维修组进行维护检修,保证在公园的灯光组合景物上不出问题。 沙湖公园是现代化的古典式公园,每一个亭台都不只是单纯的观赏设施,也为市民提供了暂档风雨之处,园中亭台都有座椅,提供了雨中休憩场所。 2.1.5 单人通过式路障,通人不通车 沙湖公园沿街就能够从各路障入园,而园内禁止骑车,路障很好地防范了这一点,沙湖公园的路障不是几个石墩,也不是可移动的,是L型固定铁围栏,只欢迎步行市民的到来,完全杜绝了园内骑车的现象。还有巡逻车的日常监督,减少了园内的交通事故隐患。对于出园市民的出行,园方在路障进出口处设置了大量的共享单车,公园入口也有汽车的有偿停车位,解决了市民进出公园后的交通问题。 2.1.6 爱心服务设计,体现人胜关怀 沙湖公园的人性化公共服务集中体现在它的爱心服务,园中有妇女之家,专门为女性提供服务,还有琴园大碗茶,为市民免费提供茶水。园内除了靠近出口处和景区饭店外没有小摊贩,这样的管理不仅为园区的卫生环境提供了保障,也是对自身公共服务提出了要求。园方还提供了爱心雨伞、充电宝等常见服务项目。为了保障市民的安全,在湿地生态区和濒水地点,设置了很多救生圈。园区内还有一大片合作创造区,是武汉市的几名小学生和他们的手工老师、家长共同努力,在园林局等市政机关帮助下,一起建造的梦想天地,是儿童参与设计制作的,主要作品有:利用废弃材料、木头桩打成的路,铁板做的丹顶鹤,旧轮胎、旧管道做成的工艺品,这都是增强市民参与感的活动,有了更多人的心血倾注,给更多人提供了创造的平台,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关注和爱护。沙湖公园提供的服务不仅是物质的给予,还有设计权的下放和建议权的提供渠道,这些服务基于信任,实现了共建共管。 2.1.7 社会参与度高,与多个组织共建共管 市民参与度和公园主人翁意识是很重要的,公园作为公共设施具有非排他性,但是由于其中很多设施无法满足多人同时使用又具有排他性,所以人人爱护是公园“长青”的重要条件。沙湖公园在这一点上没有采取严惩的方式,而是以共建共管来帮助市民找到归属感,自觉养成爱护公园的习惯。沙湖公园树林里的树木都是有人认领的,有牌为证,是组织或个人参与共植的象征,公园内有片区域更是与民共创的,是一群孩子的努力成果。沙湖公园有专属的志愿者,其中有相邻社区的、有附近高校的,总之结合了社会力量一起传播文明,也为公园提供了一层社会监督。 2.2 沙翎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间题 2.2.1 无障碍设施较为缺失 沙湖公园的基础设施管理和日常维护都较为出色了,但它依然有一些不足。其中的突出问题是盲道缺失,园内没有无障碍坡道,公园侧面入口也没有盲人标识和残疾人专用通道。每个卫生间只有一个无障碍扶手,对于残疾人来说,他们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關注,而一个现代化公园应该考虑到这个弱势群体。 2.2.2 违规垂钓现象突出,安全隐患较大 湖泊公园对于钓鱼爱好者有天然吸引力,但是钓鱼网鱼毕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所以园区内外都是禁止的。但是在沙湖公园,垂钓者一直较多,且屡禁不止,并且这些爱好者装备很专业,长杆短杆,捕鱼网,他们往往站在湖畔的斜坡上,进行垂钓活动,没有平地,久站有坠湖隐患。在夏天,湖中的荷花盛开,网鱼行为可能会破坏水中植物,影响植物生长以及市民的观赏。而在冬天,荷花枯萎,大量的枯荷被沙湖管理处清理到靠岸一侧,垂钓者就拿块木板垫在清理的植物上,然后坐在木板上钓鱼,由于承重未知,也有安全隐患。钓鱼者的行为会带来大量围观,一旦发生意外,在责任上不好划分。垂钓者全天都有,靠志愿者和安保力量无法禁绝。 2.2.3 阴雨天气积水难排 园内许多道路由于设计问题,比如为了美观而铺设的石子路、木桩路,坑坑洼洼的路面特别容易造成积水,而主路是沥青混凝土铺成的,排水性也较差,所以在大雨情况下,也让市民也难以行走。同时,沙湖公园的植物仍然要靠人工灌溉来维持景观效果,园区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合理地利用雨水,合理蓄水灌溉植物。 3 建议和措施 3.1 增加无障碍设施和智能播报系统 对于残疾人等需要特别对待的群体,增加盲道,保证盲道的规范性和连续性,不可断,亦不可出现死路。在狭窄和拐弯路段设置智能语音播报系统,为其提示并指路。增加厕所的无障碍扶手,服务中心预备轮椅拐杖等帮助残疾人的工具,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与方便。城市公园作为面向大众的具有公共属性的场所,可达性是基本原则,应当充分保障弱势群体获得与健康群体平等的游览体验,可以增设一条快捷方便,直接通往核心区域的道路,服务弱势群体。 3.2 开辟垂钓专区 对于屡禁不止的垂钓现象,堵不如疏,可以专门开辟出一片垂钓区,垂钓区的位置避免陡峭坡地,尽量在块平地围出来。根据园内情况进行时间限制,比如夜晚禁渔,园内承办大型社会活动时禁渔,违者罚款或登记沙湖信用记录,限制其垂钓行为。同时靠岸设置救生圈,尽量满足市民的需求,也能减小安全隐患。 3.3 道路改用透水材料铺设,提高土地绿化覆盖率 而在沙湖的排水难问题上,公园尽量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选择透水、耐热、防滑、吸水等环保材料[6]。继续提高园内土地绿化覆盖率,增强雨水滞留和吸收能力,使其不混成泥水,不形成道路积水。短时期内,加强降雨天气的管道疏通工作,避免垃圾和泥沙堵塞排水口。 4 结束语 沙湖公园作为武汉市现代城市公园的典型,以其独特的设计,先进的管理理念,人性化的服务,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能够满足各年龄段各类型城市居民的多元化要求,无论是大妈跳广场舞,情侣拍照,大爷遛狗,美术生写生,一家人野炊,还是举办花展、长跑等社会活动,沙湖公园都能够以清新整洁的环境容纳,这是它最成功的一点。但沙湖公园也有继续提高的空间,为残疾人考虑,为市民的共同爱好考虑,持续增强公园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性。完全免费开放的沙湖公园已经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提升了城市品位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良好的管理下必然能继续提供高品质服务,实现公共资源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韩忠.式汉湖泊的时代变化与公众参与治理的空间策略[J].中国名城,2019(2):57-64. [2]张辛阳,王胜,陈丽.沙湖公园硬质景观材料应用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8,41(5):16-18. [3]张倩,胡佳诺.“节约型园林”在沙湖公園中的应用初探[J].绿色科技,2015(9):99-100. [4]祝璟,蔡青.地域文化在城市'A\园中的表达——以沙湖公园为例[J].大舞台,2015(7):257-258. [5]陈贞,石超,于阳,曾白玉,韩忠.武汉沙湖公园管理创新初探[J].绿色科技,2014(11):107-109. [6]粟晓丽.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分析[J].现代园艺,2018(6):156-15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18Q014)。 作者简介:李立三(1999-),男,籍贯:湖北宜昌,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为套共事业管理。 通讯作者:汪晓春(1984-),女,籍贯:湖北鄂州,学历:博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资源产业经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