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宜恢复财政报告作口头报告形式
范文

    卢鸿福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次把“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两个报告印发给人大代表审阅,取消以往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和财政部长口头向大会报告的做法。此后,上行下效,地方各级人大陆续跟进,财政报告改为书面形式印发会议,成为常态。

    之所以将口头报告改为书面报告,主要是考虑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两个报告的内容,与《政府工作报告》大量重复,代表听取这两个报告没有多大益处。此举,被称为是人代会瘦身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人大提升自身效率的一项改革,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代表审阅报告,使其更好地发现问题并建言献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这一改革的初衷并未如愿,特别是公众对建立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期盼,对人代会上书面报告财政报告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从一些代表反映的情况来看,由于在人代会上不集中念报告、听报告,很多代表对预算内容印象不深,因会期短、任务多,会后更难以有时间去研究、审议报告内容。财政书面报告一定程度上沦落为大会期间一份可有可无的资料,很少引起代表的重视和注意。正如一些法学专家所指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以及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报告是两个很重要的报告,是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和决定权的必要形式。改为书面提交报告有可能减少代表对其的关注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构建阳光财政是各级人大的重要职责。人代会上,每位代表人手一份的财政预算草案报告,是一个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基本计划,是全面集中反映政府收支运行过程和情况的窗口与途径。预算经过人大审查批准后,作出决议,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作出决议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调整,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改变。因此,依法审查财政预算报告,科学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管好政府的“钱袋子”,是每一个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使命,其中,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要监督政府每一笔钱都花在哪里,怎么花,盯紧每一笔钱的流向。

    无疑,将财政预算报告在人代会上作口头报告可谓益处多多。尽管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只是报告方式的不同,但是其影响和效果却不可同日而语,现场听取报告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强代表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增强代表审查监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且可以让代表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财政预算执行、安排、运行情况,增强审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口头报告也向公众传送一个信息,权力机关非常重视财政监督,关注纳税人的钱用于何处。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