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承接国视角的我国服务外包就业效应研究
范文

    马晶梅 卞惟珊 梁曙霞

    

    

    摘要:基于承接国视角,在分析国际服务外包对一国就业规模影响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劳动需求的基本模型和引入服务外包变量后的扩展模型,并采用2004-2011年我国9个行业的静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劳动生产率要素的影响为负以外,工资、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外包规模等变量对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就业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研发投入的影响十分微弱。同时,不同于传统的制造外包,承接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创造效应。

    关键词:承接国;服务外包;就业效应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志码:A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纷纷将其内部的服务活动及服务过程进行外包。服务外包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全球资源的优化整合,并使得传统环境中难以进行跨国流动的劳动要素出现重组。近年来.服务外包在我国也获得较快发展。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14年1~11月,我国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918.4亿美元和68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和29.2%,新增从业人员62.9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9.1%,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初有关服务外包的研究主要从发包国角度,考察其对本国就业的影响。研究认为,发达国家跨国企业通过将其服务业务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会导致相关就业机会向这些国家转移,从而降低的国内就业水平。在以承接国角度进行的研究中,Dossani认为,印度在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的初期便获得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显著扩大其国内就业规模。在以中国为服务外包承接国的研究中,任志成等、陈银娥等、肖芍芳等、魏君英等均认为服务外包对促进我国就业具有正向影响。通过发展服务外包,不仅可以直接增加从事服务外包相关行业的就业,并且有助于构建我国吸纳就业的产业结构体系;任志成等在以江苏省服务外包作为对象的研究中,发现服务外包提高了当地劳动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从而产生工资和知识技术溢出效应。此外,李占国等¨刚通过测算2002-2011年我国28个行业承接的不同类型外包对就业的影响,得出虽然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有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可能被夸大的结论。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大国,通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否能显著扩大我国的劳动需求,促进相关行业就业,从而拉动国内经济发展,这是在当前国内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我国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采用行业面板数据,对2004-2011年我国承接9个行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进行研究。

    1.承接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模型

    1.1服务外包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

    经验研究表明,对于承接国来说,影响其服务外包就业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工资水平。发达国家跨国企业进行服务外包的根本动机首先是为降低成本,通过将其生产链中不具有成本优势的服务环节外包出去,集中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利润。而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国家往往由于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较低,而在吸引服务外包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承接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其服务外包的主要因素。

    2)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越高,代表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也较高。由于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业务质量也能够得到较好保障,从而减少发包国在技术及管理风险,节约其经营成本。因此,服务外包的发包国在选择承接国时,更趋向于选择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

    3)人力资本。当前,服务外包业务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业务(ITO)、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业务(BPO)和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业务(KPO)。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制造外包,服务外包业务对承接国人力资本要求相对更高。尤其KPO业务涉及知识产权研究、技术研发与测试、产品开发等,需要其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发包国通过衡量各国的教育水平、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选择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国家作为其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国。

    4)研发投入。随着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不断发展,跨国企业逐渐将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务开始对外发包。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进一步加大其科技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促进本国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强其承接高端服务外包业务的竞争力。

    5)服务外包的承接规模。发展中国家承接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与要受其承接的外包规模影响经验研究证明,国际制造外包对我国的就业水平主要存在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就业创造效应,即承接制造外包意味着就业机会从发包国向我国转移,直接促进国内就业;另一方面是就业转移效应,这是由于我国承接国际制造外包主要通过以加丁贸易方式进行,在承接外包的同时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而这些行业进口的增加其就业产生挤出效应。服务外包从承接内容上与制造外包有所不同,因此,其就业效应也有所不同。

    本文利用2004-2011年的行业数据,对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进行检验。这9个行业包括: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通讯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

    1)就业。本文采用各行业劳动就业人员数表示就业,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2》。

    2)工资。采用行业人均工资,即行业工资总额与就业人员数的比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2》。一般而言,承接国的工资越低,对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吸引力越大,从而该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也越强。因此,预期劳动就业与工资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即其系数预期为负。

    3)劳动生产率。本文采用行业增加值与就业人员数的比表示劳动生产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2》。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劳动生产率越高,行业所需劳动力数量越少,其就业需求也越小。因此,变量系数符号为负。

    4)人力资本。本文采用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对人力资本进行衡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2012》。相对于传统的制造外包,服务外包对承接国人力资本有更高的要求,拥有人力资本优势的国家更容易承接较高附加值的服务外包业务。因此,预期承接国人力资本与其就业需求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即变量系数预期为正。

    5)研发投入。本文采用研究与开发机构(R&D)中R&D投入经费表示研发投入,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2012》。由于承接国政府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扩大了本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变量系数预期为正。

    6)外包。由于缺乏有关服务外包数据的统计数据,本文采用目前国际研究通常使用的中间产品进口额进行替代,数据来源于WIOD数据库的国内投入——产出表。一般而言,一国承接服务外包的规模越大,创造的就业岗位就越多,因此,该变量系数预期为正。

    为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本文对模型中涉及价值的变量进行平减。中间产品进口额按当年美元与人民币汇价换算为计价人民币。

    2.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检验

    本文采用2004-2011年我国9个行业的静态面板数据,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分别对基本模型和外包模型进行检验。通过Hausman检验方法,确定采用固定效应,2个模型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基本模型和外包扩展模型的所有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2个模型的共有变量系数符号相同。

    从基本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工资变量的系数为正,与预期相反。平均工资上升1个百分点,就业增加1.17个百分点。这主要由于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劳动力工资水平快速上升。外向型经济占主要地位的沿海发达地区表现尤为明显。尽管工资上涨会压缩就业市场的劳动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工资水平上涨的速度已经远远高于就业市场扩张的速度,因此,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无法充分发挥其对劳动需求的抑制作用,使得我国就业市场上出现工资水平与就业规模呈现正相关的现象;劳动生产率变量系数为负,与预期相符。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业机会减少0.85个百分点。这也证实了在我国劳动市场上,由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比例较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对行业劳动节约仍然起到颇为显著的作用;人力资本变量系数为正,与预期相符。人力资本提升1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增长0.045个百分点。表明提高劳动力的熟练技能有助于我国就业规模的扩大;研发投入变量系数为正,但是数值很小。研发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相关就业0.007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尽管近年以来各行业均在一定程度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但是由于多数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仍然存在不足或缺乏相关资金。因此,研发投入的实际效应并不十分显著,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也比较微弱。

    引入外包变量以后的扩展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工资变量系数符号为正,数值小于基础模型,表明通过承接跨国服务外包业务,使得国内相关行业劳动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增强了工资上涨对劳动需求扩张的抑制作用;劳动生产率变量系数同样为负且小于基础模型,表明在中国所承接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业务中,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其相关行业的劳动节约作用相对较弱,这也侧面证实了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劳动密集度相对偏低;人力资本变量系数为正,且稍小于基础模型数值。表明当前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行业的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所能承接的较高附加值的业务较少,因此,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较小;研发投入变量系数与基础模型相似,数值为0.008,同样证明我国研发投入对就业的正效应。但是,由于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尤其是高新技术知识行业上不占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研发投入没有对就业扩大起到足够的推动作用。服务外包变量系数为正。表明我国承接服务外包规模的扩大有效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劳动就业。服务外包规模每扩大1个百分点,就业岗位增加0.09个百分点,证实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在我国体现出较为显著的就业创造效应——我国企业一方面依据其劳动成本优势承接相应的服务外包业务,直接增加该行业的就业机会,扩大本国就业规模;另一方面通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促进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这些行业就业的增长。同时,从分行业的检验分析中可以得知,制造业企业所承接的服务外包业务对就业的影响最大,其次分别是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其主要的原因是,与服务业相比,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发展基础较好。而服务业的发展展环境和设施相对不够完善,国际竞争力也较弱,使得我国服务行业承接的服务外包规模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相对较弱。

    3.结论

    本文利用2004-2011年我国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由于近年我国劳动成本的快速上升,使得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行业工资上涨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对劳动需求的抑制作用,出现了工资上涨与就业扩张同方向变化的趋势;第二,承接服务外包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仍然主要起到节约劳动的作用,但是作用小于行业平均水平;第三,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均对我国承接服务外包行业就业扩大起到推动作用,其中由于承接服务外包行业具有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本的优势,通过促进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较为有效地增加高技术人才的就业规模。同时,研发投入的作用十分微弱,表明服务外包行业研发投入对国内影响相当有限;第四,服务外包规模对我国就业扩大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服务外包规模提高1个百分点,会促使就业增加0.09个百分点,这证实了在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业务也主要体现为就业创造效应。

    因此,我国需要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力度,进一步改善承接服务外包的制度环境,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引导和加快我国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此外,通过加大对相关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增加政府和企业研发投入,促进高新技术知识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质量,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和吸纳就业的能力,以有效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