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媒体时代图书编辑的文化坚守
范文 杨艺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书籍的泛娱乐化、新闻化现象愈演愈烈。文章从与时俱进、主动求变,树立文化自信、坚守文化底线,坚持内容为王、多出原创精品3个方面强调编辑不管在什么时代都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文化职责与使命,推动出版事业向着健康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图书编辑;文化坚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3-0094-03
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虽然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除了书籍外的其他传播知识信息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书籍中暗藏了无数的前人智慧,每一次读书都是与作者的一次对话,在对话中交流想法,在对话中总结道理,在对话中修炼通透的灵魂。”然而,让人担忧的是,书籍的泛娱乐化、新闻化现象也愈演愈烈。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如何在“传统与新潮”“文化与市场”中定位自己,是当下每一个图书编辑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编辑都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文化职责与使命,与时俱进、主动求变,树立文化自信、坚守文化底线,坚持内容为王、多出原创精品。
1 与时俱进,主动求变
一直以来,传统出版社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之一,在为社会提供精神食粮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沿袭传统的思路和方法,在工作模式、营销策略、服务模式等方面所暴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出版社与编辑的转型升级势在必然。撇开出版社的转型升级不说,编辑首先在思想上要与时俱进,主动求变。
要有将传统出版和新兴媒体融合的思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对于图书等传统纸质媒体携带不便、搜索信息不易、互动性弱等劣势,新媒体以其形式多样、交互性强、查找便捷、覆盖范围广等优势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所谓将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就是要将二者“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从事传统出版的编辑一般具有特定的专业背景、扎实的编辑功底、稳定的作者群体和大量可信的内容资源,这些是新媒体所缺少的。但同时,新媒体具有新的技术、新的传播理念。因此,编辑在以专业为基础和核心开展的传统的选题策划、内容编排上要融入互联网思维,在传统的图书制作技术、呈现方式上要借鉴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传统的作为纯粹文字工作者的定位上要扮演起知识服务的角色,积极适应数字出版。
要认识到新媒体时代给编辑带来挑战的同时还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如何抓住这些机遇,是重新定位与转型升级的关键。例如,主动研究互联网行为,优化工作模式,捕捉互联网上海量信息资源中的有价值的“闪光点”,以此“闪光点”找到优质内容和优质作者,主动策划好的图书产品;主动学习数据分析方法,对作者、读者以及内容资源等信息做出客观、精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围绕读者开发内容产品,满足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主动接触新的传播技术,虽然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些新技术,但应该时刻思考如何用新的传播技术、传播渠道“武装”内容资源,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
不管是机遇还是挑战,都需要编辑积极“自我充电”,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有效推动出版行业创新,不能只做审稿者的“低头族”,要用新的角色定位做好具有时代特色的有文化价值的图书
产品。
2 树立文化自信,坚守文化底线
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快餐式阅读、浅阅读、阅读泛娱乐化等已经成为大众最常用的阅读方式。虽然这些阅读方式有其便捷、快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等好处,但很多专家学者还是对其所隐含的危害深感忧虑。最集中的两点忧虑主要体现在:损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健康[1-2];全民阅读量貌似提升了,然而有价值的精神食粮却很少,过多的“文化垃圾”破坏了人们在阅读时主动学习、理解与思考的过程,使人们形成阅读惰性,在智识上趋于浅薄与平庸[3-4]。出版社自转企以来,完全暴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基本的生存,个别编辑难免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有图书选题泛娱乐化、新闻化现象的发生[5-6]。
树立文化自信,坚守文化底线,是每个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这就要求每一个编辑坚持自身的信念和修养,坚守编辑职业道德,传播先进文化,传递正能量。首先,要避免盲目迎合人们“娱乐”的需求,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和健康的情趣策划选题,引导读者。其次,要避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经济效益的提高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来换取,应该在新的时代条件和要求下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就要求编辑在坚持图书内容品质的基础上,积极融入一些“现代化”因素,加大“媒介融合”力度,加强文化创新能力,争取多做一些集科学文化知识与乐趣思索于一体的图书产品,一方面保证文化品格和价值,另一方面激发人们的兴趣与思考,从而提高和引导大众的文化素养和精神
追求。
3 坚持内容为王,多出原创精品
虽然有专家学者一直强调渠道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多媒体时代,但笔者还是和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观点一致,即不管在什么时代,“内容为王”的理念是不变的,因为读者最终的阅读需求是体现在内容上的。作为从事传统出版的编辑,内容资源正是其优势所在,那么如何开发和建设这些内容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保证内容资源的权威性。从事传统出版的编辑不仅具有扎实的编辑功底,而且具有特定的专业背景,对于对口专业图书的出版显然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同时,传统出版的图书是在从事对口专业的科研工作者与编辑的协作中完成的,要经过严格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因此在質量上也是有保证的。例如,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大辞典》是对口地学专业的辞典,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不仅在从事地球科学研究的科研院所中广泛使用,而且也是地学期刊杂志社编辑的必要工具书之一。在多媒体时代,两本(上下册)近10 cm厚的大16开精装辞典不可能随时携带在身边,尤其对于出野外在外的地质人员更是不便,这就促使将其数字化。相对于百度百科、360百科等网络搜索的五花八门甚至存在矛盾的结果,线上《地球科学大辞典》地学词条的定义与解释更能得到地学工作者的信赖与肯定。只有保证了线上线下内容资源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与发展。
其次,挖掘内容资源的创新性。挖掘内容资源的创新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整合内容资源。传统出版是一种图书一种资源,界线很清晰。但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碎片化的内容资源之间的界线已经非常模糊了,有点“英雄不问出处”的感觉。也正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使资源整合成为一种必然。资源之间相互交叉可以产生许多新的结合点,这就为内容资源创新提供了一条途径,作为编辑要有发现和挖掘这些新的结合点的能力。二是激发读者的阅读新需求。虽然大数据等技术可以抓取读者的阅读需求,实现精准化图书产品的定向开发与信息推送服务,但是其并不能完完全全读懂读者。读者的一些需求是需要激发出来的。在万变不离其宗的明星各种秀等娱乐节目泛滥的环境下,《舌尖上的中国》《见字如面》《朗读者》《加油!向未来》《国家宝藏》等以其创新的节目内容与形式碰触到了观众深埋内心的文化需求,堪称一股股清流。这些节目得到的广泛认可与赞赏恰恰指明了广大的读者或者观众真正的心理需求点。因此,不管是电视节目还是图书出版,真正能走进人内心的才是好的内容产品,这也就需要编辑有很强的深入分析读者的能力,并勇于大胆创新。
再次,加强内容产品的原创性。在任何时候,原创内容产品和品牌建设都是传统出版的终极追求,因此在多媒体时代,编辑要在不断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回归专业内容,做具有专业性的特色产品。作为一名地质出版社的编辑,职责定位为服务国土资源和促进国土资源出版繁荣,在平时的工作中接触的最多内容资源就是奋斗在工作第一線的国土资源系统各个单位科研工作者们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凝聚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与智力,它们无疑是原创的内容资源,特别是那些有重大发现、有理论突破、有技术革新、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这些内容资源经过编辑的细细打磨,最终可成为反映国土资源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最新技术进度、最新发展态势的具有原创性的精品力作。可以说,这些原创的精品力作是目前出版社原创内容产品中占比最大的部分。然而,笔者想强调的是编辑本身是否可以做一些原创的内容产品?比如可以对科研工作者们提供的原创内容资源或者内容产品进行二次开发,或者可以将相同类型或相似类型内容资源或产品进行整合,或者将内容“小题大做”“粗题细做”,或者将内容开发成影视等衍生产品或反过来做。实际上,类似的尝试已经不乏成功的案例了。比如,基于《加油!向未来》节目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反响和对科普读物、电视节目衍生读物的市场调研,高等教育出版社敏锐地觉察到《加油!向未来》衍生读物具备很好的“畅销潜质”,于是很快成立了项目组,并最终与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策划与出版了一套图文并茂的融视频、VR视频以及各种新媒体于一体的新形态科普读物《加油向未来 科学一起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7]。
4 结束语
在“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的社会背景下,需要编辑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在实际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继续发挥传统出版的优势,补缺技术与渠道方面的短板,让传统出版插上科技的翅膀,强化原创意识、创新意识,做有特色的内容产品,避免同质化内容,推动出版事业向着健康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宏亮,陆颖,裴洪亮.对泛娱乐化现象的反思[J].新闻传播,2010(10):21.
[2]梁胜,谭正刚.浅议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6(10):57.
[3]赵雅文.大众传媒媚俗化的成因及其遏制[J].新闻知识,2005(4):26-29.
[4]张贺.人民日报:泛娱乐化伤害了谁[EB/OL].(2013-06-20)[2018-01-08].http://media.people.com.cn/n/2013/0620/c40606-21905201.html.
[5]蒋莹.过度娱乐或去娱乐:国学经典出版的再反思[J].中国出版,2015(20):32-35.
[6]王希.图书出版新闻化现象的负面影响及其规避[J].社会科学论坛,2005(2):51-52.
[7]傅雪林,王文颖,桑丽,等.探索新形态科普读物的研发路径——《加油向未来 科学一起嗨》案例分析[J].中国编辑,2017(9):51-5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