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劳动仲裁案件的信息化管理 |
范文 | 曹荣辉 [摘 要]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环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劳动仲裁案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给原有的工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仲裁机构必须调整现有的工作体系,以提升解决劳动仲裁案件的效率。基于此,本文针对劳动仲裁案件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升劳动仲裁案件的处理效率。 [关键词]劳动仲裁案件;信息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8.088 [中图分类号]TP315;D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8-0-02 0? ? ?引 言 劳动仲裁问题一直是大众非常关注的内容,因此,仲裁机构必须提高劳动仲裁案件的处理效率,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信息化是劳动仲裁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结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处理劳动仲裁案件,能够有效提升劳动仲裁案件的处理 效率。 1? ? ?劳动仲裁案件的信息化管理概述 1.1? ?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劳动仲裁是我国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在进行劳动仲裁的过程中,需要准备以下3类材料:申请人员工的相关材料、申请人属集体争议的相关材料、申请人用人单位的材料。同时,在进行劳动仲裁的过程中,还要结合相关处理规则进行合理仲裁。劳动仲裁对案件的处理程序比较简单、处理周期较短,与诉讼相比,能够为当事人节省很多时间。劳动仲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相关仲裁人员具有丰富的劳动和法律方面的知识,且积累了丰富的劳动争议处理经验,极大提升了劳动仲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2? ?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信息化管理可以理解为促进某一项活动开展的管理过程,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单位需要结合相关信息,通过一套完善的处理流程,得到目标处理结果。信息化管理不是信息技术与某些经营管理理念的结合,而是通过相辅相成的融合,建立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从当前的建设发展现状看,信息化管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 ? ?劳动仲裁案件的信息化管理分析 2.1? ?需求分析 需求是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计目标,是编制信息化管理方案的关键。 2.1.1? ?设计目的 在编制信息化管理设计方案中,应明确信息化管理应用方案的应用目标,即要达到怎样的管理效果。同时,还要结合信息化管理流程与劳动仲裁管理流程,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流程。 2.1.2? ?明确信息化管理要解决的目标问题 在劳动仲裁案件的信息化管理中,仲裁机构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提升管理效率。应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处理相关案件信息的效率,不必再为调用、存取相关资料消耗大量的时间。二是改变档案管理方式。应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将各个劳动仲裁的档案信息,通过权限、职能等限制条件,快速整理和存取档案信息,这样不仅能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提升档案管理的准确性。 2.1.3? ?任务概述 劳动仲裁案件的信息化管理,是为了调整现有的劳动仲裁案件的管理模式,提升案件处理效率。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仲裁机构应注重系统的扩展性、可维护性以及交互性建设,这3种特性是提升系统性能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结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实用性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信息的安全性,这是劳动仲裁案件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基础。此外,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可以非常便捷地调动相关案件信息、计算案件中的各类数据,提升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二是可以实现劳动仲裁案件处理智能化,减少人力使用,缩短劳动仲裁使用的时间。 2.2? ?可行性分析 2.2.1? ?成本可行性 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仲裁机构应建立劳动仲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需要一定的建设成本,将这些成本与获得的效益进行对比,可以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可行性。传统的劳动仲裁案件管理中,大多通过人工的方式记录和整理案件信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也不理想,再加上纸张问题、记录的字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会衍生出其他问题,对劳动仲裁的信息管理产生不良影響。而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准确记录案件的相关信息,并自动完成信息存储和整理工作,节省建设成本。因此,从成本的可行性角度分析,劳动仲裁案件的信息化管理是可行的。 2.2.2? ?技术可行性 在劳动仲裁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是影响信息化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劳动仲裁案件信息系统建设中,采用的技术主要为Java以及JSP和SqlServer等。在开发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外包与本单位技术人员的技术理念相结合共同开发,本单位的技术人员足够了解系统的开发程序,能够更好地开展劳动仲裁案件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2.2.3? ?法律可行性 在劳动仲裁案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系统应用的基础原则是从专业性和法律两个层面进行相关劳动仲裁。其中,法律的可行性是系统应用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仲裁机构一定要保证系统的合法性,不能存在任何剽窃行为以及病毒代码等情况。 2.2.4? ?安全可行性 在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对系统的使用人员权限进行不同层级的限制,例如,基层工作人员只能应用系统的基础功能,包括:记录、调取与本人相关的案件信息等;科长一级的人员可以调动系统中所有的案件信息,但不能随意删除、修改等。同时,还要记录操作日志,严格监管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具体操作内容。此外,还要准备一个大型的数据存储空间,每天的零点对系统内当天的信息进行一次备份,以保障信息的安全。 2.3? ?系统结构分析 2.3.1? ?划分模块 劳动仲裁案件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可以划分为5个模块,分别为:系统管理、案件管理、资源管理、报表管理、个人信息管理。①系统管理中的选项内容较多,包括操作权限、隶属部门等。系统管理的应用功能较多,需要结合工作人员的级别进行划分,对于不同的层级人员,使用不同权限的系统功能。其中,拥有全部系统管理权限的人只有单位的最高领导和系统的管理人员。②案件管理是对系统中所有的案件信息进行管理,为开展劳动仲裁活动奠定基础。③资源管理指在调取案件信息时,应有上一级领导的批准。④报表管理是对劳动仲裁中很多的管理内容、活动进行管理,便于单位对阶段内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分析。⑤个人信息管理只是简单的密码管理等内容。 2.3.2? ?操作流程 首先,在系统操作过程中,先由申请人填写劳动仲裁案件的相关基础信息,内容要足够详细,并预留足够的备注空间,以保障信息记录的全面性。其次,审批案件时,将信息导入系统内,由系统结合相关案件分析标准,对其进行立案,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则不能立案,需要退回提交的信息,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提示。经过立案的环节后,对于“是否完成立案”,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当事人进行通知,避免对后期工作造成影响;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工作人员应将劳动仲裁的《应诉通知书》《决定书》《申诉书副本》向第三人传达。如果当事人想要申撤销诉,应填写《撤诉申请书》,如果不准备撤诉,应进行下一步的开庭准备。在完成开庭准备后,进行相应的开庭审理,在审理过程中,做好议庭笔录工作。准备相应的调解书,如果调解成功,则让当事人双方签署调解书。最后,完成相应的劳动仲裁的最终裁决工作,并详细记录相应的裁决结果,并将所有的案件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封存,并导入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 3? ? ?结 语 随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逐渐应用,劳动仲裁案件的处理效率随之提升。劳动仲裁案件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劳动仲裁的处理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量,并保障案件信息的安全,对劳动仲裁案件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仲裁机构应重视劳动仲裁案件的信息化管理,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友成.信阳市推进仲裁办案信息化建设效果明显[J].人才资源开发,2018(17):58-59. [2]林莉.深化仲裁机制改革,提升办案效能——深圳市全面推进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新发展[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6(2):14-16. [3]侯同林.劳动仲裁工伤案件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长江丛刊,2017(6):171. [4]谢劲,陈言章,莫于川.劳动仲裁与诉讼衔接中证据应以“不衔接”为规则[J].中国劳动,2018(1):58-63. [5]宋湛.绩效工资类案件劳动仲裁的特征和问题探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8(1):39-44. [6]张威.做好劳动仲裁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几点举措[J].兰台内外,2016(1):76. [7]张梅.和谐劳动关系中劳动仲裁的改进研究[J].中国经贸,2018 (7):80-81. [8]赵婵婵.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问题及完善[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6(4):8-1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