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树立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的理念 |
范文 | 黄坎文 【摘 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时期。事实证明,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声乐学习方法,有效地使自己的声乐学习更上一层楼。本文将基于因材施教理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因材施教;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80-02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特长与优势,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也可以做到更有针对性、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帮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声乐技巧、提高声乐演唱能力,优化教师的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根据不同声音风格的施教 (一)民族唱法的条件风格。声音婉转甜美、吐字清晰、气息灵活、音调高亢洪亮等等都是民族唱法的特点,由于民族风格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因此在演唱中有时需要运用方言来进行诠释和表达,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灵活地结合学生本身所擅长的地域风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比如西北的学生擅长高亢洪亮的西北民歌风格,因此教师在进行民族唱法指导时应主要以“劳动号子”、“山歌”等西北民歌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声音条件和口音特征进行指导;而南方的民歌较委婉灵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南方声音风格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作品选择上也与北方学生不同,主要以《茉莉花》《月之故乡》等偏柔美风格的歌曲为主[1]。以上的论述只是概括性地根据地域风格特点来举例说明的,具体情况还要看学生本身的声音特点,毕竟南方的学生也可能具有高亢嘹亮的声音条件,北方的学生也可能具有委婉柔美的声音条件。总之,在声乐教学当中需要教师充分地运用因材施教的理念来指导学生。在第一阶段当中,民族唱法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运用真声,此时的民族唱法要求声音位置相对靠前,讲究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口腔在发音当中要用很大的力,发音时有明显的咬字动作,吐字比较清晰,因此对于本身音色明亮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字带声的唱法进行指导,矫正学生相对单薄的声音;第二阶段继承了中国早期传统民族唱法,同时在演唱方法上灵活地混合了真假声,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真声明亮的学生灵活加入假声进行演唱,从而使得音色更加明亮,更增添了穿透性和震慑力,让声音更加流畅圆滑;民族唱法第三阶段是在原来的唱法基础上灵活地运用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本身明亮集中的本音,尽量帮助学生扩大原有的音域和音量,帮助学生放松、调整呼吸,从而在咬字上更加清晰自然,在民歌演绎中更极具表现力[2]。 (二)美声唱法的条件风格。美声唱法也叫“柔声唱法”,歌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只需要用半分力量来演唱。在进行高音演唱时,它的发声不需要用强有力的方式来处理,而是通过一种缓和柔美、流畅自然的结合气息的发声,最后从头部让声音顺利地发送出来,即用“头声”进行演唱。所有的声乐演唱都离不开呼吸与发声,而美声唱法中的混合声区唱法是其最主要的特点。美声唱法中有许多著名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声音特点和学习基础进行选择,流传比较广泛的美声作品有国外的《我亲爱的》《在我心里》等等,我国优秀的美声作品有《又见西柏坡》《松花江上》等等。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外文水平和学习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练习。真假声灵活运用是美声唱法重要的演唱技能和基础,学生想要学好美声唱法,首先就要有真假声转换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音调高低不同的真声来搭配使用相应的假声。美声唱法和其他唱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对共鸣的要求非常高,在演唱美声歌曲的时候需要充分调动歌者所有的共鸣腔体,这也使得美声唱法获得与众不同的“音响声色”。对于习惯使用老生那样大量运用真声唱法的学生来说,并不太适合学习美声唱法,因此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合适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在学习美声唱法的时候“白费功夫”;对于适合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来说,教师更要结合学生的具体音色和音域进行科学指导,从而使得学生的自身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更好地掌握声乐学习[3]。 二、根据不同音域的施教 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音域特点,从而帮助学生通过找到与自身条件相符合的声乐作品来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声乐教师在教学前要对学生的音域进行划分,大致可以把学生划分为高音条件、中音条件和低音条件。教师指导抒情男高音学生在《拾彩贝》的演唱中要注意咬字、气息以及腔体共鸣,尤其是在“啊!昨天的梦”这一句的处理上,这一句也是这首歌曲最难的部分,在唱到这五个字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整首歌曲已经进入高音区了,这时候声乐教师要及时提醒男高音学生保持喉头稳定,收紧下巴并且固定住位置,此时嘴型应该逐渐向上慢慢张开,在演唱“昨天的梦”这四个字的时候,声乐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en”的母音把“昨天的梦”四个字连贯地哼唱出来。对于声音低沉浑厚的学生,教师在选择作品的时候就要避开高音繁多的声乐作品。而属于中音的学生,音域特点刚好介于二者之间,他们既具有高音的音质,同时也兼备了低音的音质,声音明亮、柔和,却又庄重沉着。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可以选择比才歌剧《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调整好自己和学生的心态,脚踏实地地做好声乐教学和训练,切莫急于求成,盲目加大学生的训练量和训练时间,导致学生声带受损,影响其今后的声乐学习[4]。 三、根据不同音色的施教 虽然同属于一个音域,但是由于学生的性别不同、声音特质不同,即使是同一音域的学生,音色往往也大相径庭。比如说都是高音区的学生,女高音音色嘹亮柔美,而男高音的音色激情高昂,因此对于作品的诠释也就截然不同,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因材施教,对于女高音音色嘹亮柔美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怨》进行教学,在演唱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保持充沛气息完成作品,训练时加强气息练习,音色不要过于嘹亮,在尽量轻柔舒缓的同时又保持饱满,在演唱“黄河啊”这三个字时,整首歌曲进入了第一个小高潮,在“啊”字的演唱上可以稍微延长一点,紧接着在“你不要呜咽”的时候将声音收回来再轻柔地演唱出来,从而加强音乐的起伏和流动感。而男高音在《拾贝壳》的演唱过程中具体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又和女高音不一样。比如在“又到了拾贝壳的时候”这一句的演唱过程中,要在“又”、“拾”和“候”这三个字上通过增强气流量来进行着重强调,尤其是要唱“时候”两个字时,前一个字要在咬字时保持位置不变,然后逐渐慢慢扩大,将重音落在最后一个“候”字上,通过进行一个渐强的处理使歌曲的情绪达到高潮。 四、结论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不管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是世界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财富。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音域和音色进行划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结合学生具体的声音条件和学习能力,选择与之相适合的声乐作品,才能最大程度地在保护学生的嗓音、挖掘学生歌唱潜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与声乐技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有明确指向性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声乐技巧,也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荀雅丹.对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5,(17):178. [2]卞开萍.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4,(09):179. [3]冯华.树立科学的声乐教学理念[J].娘子关,2006,(06):61-62. [4]周成千.贯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体会——职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探索[J].黄河之声,2010,(04):80-8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