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
范文 | 段小丽++刘海涛 【摘 要】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教育活动。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音乐教育逐步向网络化、人文化与全球化发展。本文以当前我国积极推广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契机,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79-02 一、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几个问题 (一)高校音乐教育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系统的阐述 纵观我国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其无论是高校领导还是音乐教师都通常将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教好音乐”这个音乐教育方法上,而对于音乐教育内容则没有投入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这就给高校音乐教育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近年来,虽然国家不断提出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对高校专业教育,尤其是艺术类专业教育提出了号召。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依然有很多音乐教师为了求快、求毕业生数量与就业率,偏重各类音乐技能的教学,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系统的阐述。就目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除音乐院校外)还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以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为载体的音乐教学体系。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缺乏有经验的音乐教师 音乐教师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主导者。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问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更确切地说是结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二者结合的最终效果。就目前来讲,我国很多高校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问题上有很大的不足,其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音乐教师受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的不是很多,单纯的受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的音乐教师知识结构又单一。而且部音乐分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有误,总结能力与融合能力不强;第二,部分高校音乐教师的年龄较小,并且很多都只是本科学历。他们有限的学习生涯中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未做到全面认知与理解。这就导致他们在音乐教育实践中面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问题时,表现出知识面窄、知识结构单一,难以达到二者完美结合的要求。 (三)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方法与形式不当 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些音乐教师为了应付校领导检查,将二者的结合看作是“走形式”。在具体实践中,有些音乐教师不注意方法,忽视二者的结合点,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生搬硬套进音乐教育中;还有些音乐教师发现教材中出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知识,采取“一言以蔽之”。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在方法和手段上,只能满足一般的课堂讲授,结合方法单一、生硬、陈旧,教学手段也比较机械,没有新意。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关键点分析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不谋而合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还要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修养的人才。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高校音乐教育能够极大提高大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并以音乐为跳板增强大学生对人生、对梦想、对社会的热爱,实现美育的目的。 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以及孝文化、家文化等,都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同样具有美育的功能。不同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功能比高等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更全面,更接地气,更有民族性与人文性。为此,从育人这个角度上来说,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是必然的,而“育人”就是二者结合的第一个关键点。 (二)高校音乐教育的传承功能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如出一辙 高校音乐教育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单从教材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内外音乐的发展历史、国内外音乐名人、国内外音乐代表性作品等;从教师角度来说,它包括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育方法、音乐教育策略与音乐教育评价等。但是,无论内容何其广泛,其都是对前人的经验总结,这些都可以归属于“音乐文化”这个大概念之中。因此,我们可以说,高校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传承。再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传承性更为明显。我们当前所学的传统武术(如24太极拳)、文学典籍(如四大名著)以及各种文化景观(如北京的故宫)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学与建筑的传承。因此,从传承性上,高等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如出一辙的,都是为将好的文化传承下去,以造福后人。因此,“传承”是二者结合的第二个关键点。 三、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基本原则 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作为一种音乐与文化的结合活动,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进行。根据对现代高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以及近两年我国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二者结合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三点。 (一)音乐本位原则 所谓音乐本位原则,是指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始终将音乐教育放在核心地位,而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放在辅助地位。在具体实践中,音乐教师需要明确高校音乐教育的目标。包括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只要他们接受了音乐教育,高校就会以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为目的对他们进行培养。当然,培养内容不仅是各种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技能,还包括音乐文化,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高校开展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音乐人才,音乐教师不能本末倒置,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提到首位,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而非音乐人才。 (二)协同发展原则 近年来,各种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不仅各大地方电视台有播出,就连央视也会在综艺频道播放。一时间,高校音乐教育被赋予了很多名利性,很多学生学习音乐,并不是真心喜欢音乐,而是想通过两三年的音乐学习让自己在各类音乐选秀中实现“明星梦”。针对此情况,我国很多高校开始着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而作为强调“真”、“善”、“美”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广大高校所重视。为此,很多高校开始将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 (三)文化指引原则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纵观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地位,已经受到了全球各国的瞩目。经济发展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伴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的各类文化在发展过程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言,多年来尚未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贯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认知与践行。为此,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南针”,与社会生活、基本道德、学校教育结合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就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来讲,音乐教师也要坚持文化指引原则,即坚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指引高校音乐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仅仅是“指引”,而不是“指导”或“主导”。 四、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注意事项 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同于与舞蹈、美术、历史等结合,它结合的对象是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浓缩的各种精华,而这些精华又包含着非常多的内容,且每项内容都具有很深的内涵。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总体目标应建立在对音乐人才知识和文化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即造就一大批现代科学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音乐人才。在确立目标时,高校领导与音乐教师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必须设计实现结合目标的措施 就目前来讲,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尚有大部分高校未引起高度重视。因此,高校必须首先设计二者结合的措施。例如,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纳入高校音乐教材;在音乐教育整体规划中,安排专项课时,专门用以向学生讲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纳入音乐考核内容;鼓励音乐教师与学生对“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问题展开研究,并设奖励。 (二)要有“传统文化型”的音乐教师 高校应对音乐教师提出具有传统文化教学能力的要求。例如,音乐教师要做到音乐教育与中国音乐发展史、中国历史文学经典与中国民俗等的结合;要做到音乐教育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弘扬的“真”、“善”、“美”、“天人合一”、“和谐包容”等。 (三)融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高校音乐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然要有民族性,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性。当前,科技的发展已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无论是高校教育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都需要变革,二者的结合同样也需要变革,而变革的关键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应当建立一系列的现代化音乐教育硬件,通过智能音乐教室、音乐制作实验室、音乐教育远程认证课教室、数码钢琴教室、数字录音棚以及各种智能设备将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加多样化地呈现出来,打破封闭的、死板的、教条的结合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文.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师资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神州(中旬刊),2015(11). [2]尹娜.浅论高校音乐教育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7). [3]隋欣.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J].艺术教育,2013(1). [4]廖星麟.传统文化视野下的高校音乐教育路径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10). 作者简介: 段小丽(1980-),女,汉族,甘肃会宁人,硕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演唱; 刘海涛(1983-),男,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音乐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