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简述戏曲表演程式特征
范文

    钟英

    【摘 要】生活是程式形成的源泉,如果少了生活依据,程式就成了没有灵魂的空壳。程式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关键词】程式性;戏曲;特征;体验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43-01

    一、程式来源于生活

    通过对戏曲程式的学习和剖析,充分说明戏曲的程式性是来自于生活的,但同时它又高于生活,它把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习惯进行美化,选出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动作,然后进行舞台装饰,以强调戏曲程式性动作的特性,使它作为在舞台上的形象比在生活中的形象更清楚、更鲜明,更美、更准确。以生活出为基础,选则关键动作,进行修饰,每一种技术技巧格式都是在创作具体人物的过程中形成的,当它完成以后,又可作为其他艺术模仿和进行人物再创造的形象点,并渐渐成为可以广泛应用的规范。

    二、程式高于生活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论篇(张庚撰写)为中国戏曲概括了三个特征,其中之—便是“程式性”,另外两个特征是“综合艺术性”和“虚拟性”。而这都是戏曲艺术特征,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1993年,陈斌善发表于《文艺报》的文章更有深度明确的辨析“以表演艺术为核心的中国戏曲,在长达千余年的发展史中,创造了一系列用非自然语言的技艺密码“讲话”的语汇。按不同表达媒介,可划分为三大类:一是“装饰语汇”类,二是“形体语汇”类,三是“声响语汇”类——这种源于自然的程式说明,就使观众能欣然领悟其内涵的技艺密码。”由此可见生活是制造艺术程式性的源泉。很多舞台程式就是对生活现状的提炼和摹拟,戏曲演员不仅仅是对生活的直接摹拟和体验,而且致力于广泛的间接生活和各种表演领域,从中吸收创造灵感,诸如民歌说唱、诗词舞蹈、武术杂艺、书画雕塑、花开花落、鸟飞鱼跃、袅袅轻烟,直至行云流水的动态等种种生活规律和艺术规律,都是戏曲演员体验和观察的视野范畴,或模仿,或提升,然后加入自己的角色构思,塑造成为种种表演形式。

    三、程式的继承与发展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把前人的艺术作品同自己的生活理解结合在一起,利用旧作品,改造新程式并发展。梅兰芳曾经提出了中国戏曲程式性演变和运用的三项定律:“第一,程式性的变化和运用一定要从生活出发,这是戏曲程式行的依据。第二,程式性,它的改变不能超越一定的范畴,第三,程式性的变化和运用首先要求稳,其次,要有步骤有顺序地求创新。”从整体看来,戏曲程式性是以演员为中心,演员来看剧目的主要的赏美和娱乐,由于程式性和戏曲形象、动作不明确,表现力就更为重要,同时它又为观赏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甚至可以激发创作者的想象空间。这些都说明程式性是戏曲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独立看待。到底是要保持“原汁原味”还是符合现代化改革成“时髦”戏曲?我认为要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舞台形象,同时也不断地把新的想象力带进了传统的程式性体系中来,使程式性能跟随生活的变化而发展,不致成为固定的模式。

    (二)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我们经常说没有程式就没有原则,是指戏曲本身的一切表现手法都需经过程式性进行加工,不是说程式性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演讲内容:“提起戏曲的程式,有些人就以为凡‘程式一定是陋习,一定是被框起来的,一定是对戏曲改革了。其实,我个人认为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戏曲一样存在着程式性,没有了程式性就没有了艺术。”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声先生曾说:“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心、步,不是手段,它是表演者永远攀登的十座高峰.这些是戏曲的程式性,京剧的本质,是京剧的核心。”专业戏曲表演者从小就要接受各种形式的严格练习,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正式登台的水平和质量。京剧演员在继承与改革创新方面作出探索在继承,挖掘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更要创作一批优秀的新编历史剧和反映当代生活的现代戏。戏曲表演者必须坚持刻苦的训练,把大量表演程式进行积累,才有可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进行体验,进行舞台形象的塑造。

    四、结论

    程式性是中国戏曲艺术在怎样表现生活这一问题上的一个重要艺术表现。中国戏曲舞台上的特殊性和这一条艺术定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说没有程式性就没有中国戏曲时,这里面实在包含着太多的意义。程式性在表演剧情和人物刻画形象中是取之不尽的,运用程式性的方法方式也是变化莫测的,我们戏曲要具备“一套程式,万千性格”的表演方法来利用好每套精心创造的程式,拒绝“匠艺式”的表演方法。只要表演者掌握了程式性运用中起承转合的原则,按戏曲表演艺术的规律进行再创作并加以创新,就会在京剧的舞台上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剧目,戏曲艺术也会更加繁荣。但是不管怎么样,都要保存戏曲的程式化这一特点,它是戏曲的核心,表演的手段,演员与观众的纽带。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戏曲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黄克保.戏曲表演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3]宋俊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钟 英,辽宁沈阳人,毕业院校: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