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
范文 | 赵红梅 【摘 要】党的十八大凝练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毋庸置疑成为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不仅为当下人们思想的凝聚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凿开了突破口。因此,无论是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还是论述二者相融的意义以及找准融合的路径,对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以及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认同;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253-02 十八大报告提炼出的“三个倡导”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似被浓缩为12个词,实则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用简单易记的24个字概括出了现阶段我国民众的价值信仰和道德追求。继十八大后,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当代大学生作为文化素质高的群体,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他们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责,其价值观如何,直接决定了能否很好地完成使命。长期以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头戏,而价值观教育则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无疑为其创新培养模式提供了契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要积极研究二者融合的地方,避免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出现仅仅以“道德教育”之实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名的现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价值基础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描述,并非个人意志的体现,也非凭空想出来的理论,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审视当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发展的现状,结合中国自身的特色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所提出来的。它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作出了相应的展望,既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同时也提出了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其内容虽简单但全面,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理应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标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价值基础。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分清社会的主流与支流,在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现实背景下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是指立足于大学生这一主体的生活特征、兴趣点以及关注点、需求等,结合时代发展的形势,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价值观教育活动,使得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用自身的良好行为影响身边的人。然而当今中国社会呈现价值观多元化的态势,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的欠缺,难免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当面对抉择时搞不清楚正确的方向,不利于他们作出最佳的选择,造成不必要的遗憾。因此,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思政工作的具体操作中,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参照点,确立培育的阶梯性目标,逐层次的完成并及时的作培育计划的调整,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找到最佳的依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用人的教育活动,其实效性如何关键在于能否根据“人的变化”作系统性的自身内部结构的更新,即根据人成长的历程、所处环境等的变化作适时的调整。当代大学生虽然受传统经济因素的影响比较少,但是正处于多种思潮互相碰撞的年代,这成为大学生正确三观形成的最大挑战。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当下引导人们思想的最新价值观取向,将24个字有机结合起来就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及价值系统,为其注入丰富、新鲜的培育材料。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无疑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新发展,从理念、目标、内容、方式、管理、环境等都要深刻领悟12个词的核心内涵,使各个子系统能够协调发展,形成一股合力,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二)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需要 价值观多元化已成为当下无需探讨的客观现实,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使得大学生的所思所愿所行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社会的价值判断标准不一,部分大学生表现为困惑迷茫,其价值取向也就出现了问题。这部分学生只看重自身的前途和发展,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片面追求自身需求的实现,在面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时总是选择后者,缺乏服务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大的方面涉及国家的建设宏图以及对社会的憧憬,从小的方面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行为规范。因此,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挖掘二者的内在一致性,充分发挥二者融合的优势,从优势入手找到最佳的培育方案,使大学生能够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有效地应对当下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及价值选择功利化现状,为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提供指导[2]。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以系统的价值观教育为主渠道,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从本质上来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塑造人”的活动,是围绕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行为模式而展开的工作。由于人脑特殊的机能,人们不可能主动去接受理论灌输,加上人的动机来源于自身的需求,只有当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可能自发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只有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全面透彻的认识,才能够使他们在明白“是什么”的基础上抓住“为什么”的源头,进而建立理论自信,并自觉践行之。因此要充分借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程设计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论知识以及独具魅力的优势,教育工作者们要在课程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上下功夫,在读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的理念,以确保内容的有用性和方法的多元性,使学生感到授课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特征和心理需求非常贴近,让他们听课有一种贴切感,主动自觉地去听。 (二)以管理学生日常生活为契机,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认知不等于认同,二者之间存在差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内在地包含了大学生“知、行、意、信”的转化过程。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灌输,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认知,即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不一定能够接受其精神内核,更不必提及践行的层面[3]。因此教育者们要把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他们日常的管理结合起来,即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捕捉学生的难处,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交友、择业等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针对大部分学生的共有问题还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随时跟踪调查获取信息。这样就使得学生得到一种归属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和自己的生活“对上号”,增进认同度。 (三)以优化校园环境为先机,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感悟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价值观念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果一些不良因素侵蚀他们的心灵和思想,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内心深处的地位。因此,教育者们要抓住环境的“可创性”特点,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维度着手去优化环境,在培育环境中注入与大学生气质相匹配的内容,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感悟。其一,在硬环境方面:着重“设计”二字。即集思广益,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设计看得见的简单易记的标语,并组织专业设计人员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页,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充分运用音乐、图片、动漫、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来精心设计页面,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查询服务。其二,在软环境方面:着重“服务”二字,即管理者们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结合培育的目标,作培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力图使学生有一种归属感。 (四)以开展实践活动为着力点,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是从认知到认同的动态过程,系统的价值观教育能不能起作用,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因此开展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实践,使得在头脑中已经建构的理论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得以验证,并经过内心的揣摩升华,成为大学生自身认同体系中的一部分。大学生只有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变成大学生一切行动的标尺和精神动力,直至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4]。因此,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整体的培育规划,从校园实践、校外实践、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出发作长期的研究并建立长效机制,指引学生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党团社团活动,拓宽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及“三下乡”活动的渠道,磨练大学生的意志,使他们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真正将其内化为自己内心的信仰,外化为自己的行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各自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彼此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统一的关系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因此,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二者的培育工作不可各自为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要全方位的审视结合的优势,拓展新思路,不断为培育工作推出新颖的点子,切实提升培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 [2]李建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25-27. [3]周恒利.道德·法治·文明:大学思政寻道[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03). [4]严仍昱.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基本任务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5):8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