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舞台上的心灵交织 |
范文 | 时晓彤 【摘 要】“舞台交流”是表演艺术中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交流是戏剧表演的基础,如果没有交流那就缺乏真实感,也就变得没有生命。所以,把“舞台交流”作为一个重要的探究对象是十分必要的。演员在创作角色的过程中,不仅要和对手交流、和观众交流、和想象的对象交流,最后还要上升到有机交流,也就是交流与适应。交流的基础动因是欲望,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内部渴求,也是一种本能。所以“舞台交流”在戏剧表演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交流;对象;想象;适应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29-01 一、“舞台交流”的概念 “舞台交流”是根据剧本的规定情境,人物之间的关系,以行动目的为基础,和对手进行不断的接受和给予的思想情感的过程。 二、“舞台交流”的形式 “舞台交流”的形式分为三种:与同台的对手交流,与想象的对象交流,与观众交流。下面,结合《高山下的花环》分别谈谈这三种交流。 (一)与同台的对手交流 在表演中,这种交流都是不间断进行着的。这种交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相互交流。比如《高山下的花环》第一幕二场,靳开来和兄弟几个有意暗示赵蒙生,让三喜回家探亲。可蒙生一直没有说话,只是打哈欠,心不在焉。这让靳开来很不高兴一下子站了起来,梁三喜向他摆手瞪着眼睛,靳开来把牌一摔,烟一扔,气呼呼地摔门而走。从这一系列动作中,从一个眼神,从几个动作,可以看出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想要做什么。不需要语言,就可以把自己的情感相互交流着,这就是相互交流。另一种是影响交流。比如《高山下的花环》第一幕三场,赵蒙生来到连队上一直在喊哭喊累,连里的人给他起个外号叫“卧龙”,唯有梁三喜又是给他铺床又是洗衣服,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每次赵蒙生的大少爷作风,也只有他能忍耐,正是这些才让他在这三个月里,慢慢地发生了改变,当梁三喜知道调令的时候对他大发雷霆,赵蒙生最后没有走,他随着九连来到了云南边防线上。这就是梁三喜以自己的行动切实有效地改变了对方行动,这就是影响交流。 (二)与想象的对象交流 这种交流的形式,是全凭想象出来的,是在与非现实的对象进行交流,如《高山下的花环》,赵蒙生與梁大娘相认一幕,当蒙生接过照片,看到的全是演员想象出来的。如同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最后才能泣不成声,真情流露。 (三)与观众交流 舞台人物形象是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在舞台上可以直接与观众交流,它是观众与剧中人物的直接互动,演员演出时受观众的检验,观众的审美观点可能是很不相同的,这就必须根据观众反应即兴调整自己的表演能力。这种反应表明观众参加了这台戏的演出。 三、在舞台上真实的交流与适应对演员有什么帮助 (一)可以帮助演员相互影响、相互行动 例如《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向蒙生暗示让梁三喜回家探亲,可蒙生没有说话,打着哈欠,心不在焉。这个举动刺激到了靳开来,他刚要大骂,这时梁三喜向他摆摆手,摇摇头,给他一个眼神。这样一做,三个人都互相的影响到了对方,真的去适应了,那么这部分的节奏就很让人舒服。 (二)可以帮助演员塑造出鲜活的人物性格,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演员饰演的角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遇到事情了会想些什么,会做什么,怎么做,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其实剧中的人物性格在生活上也是有的,一定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就要和观众归纳到一起,达到共鸣。 (三)可以帮助演员产生出真实的人物情感 比如我在排《高山下的花环》,之前导演一直在说我,梁大娘的外在形体感觉有,但还是差一截,内心太空。后来自己琢磨后发现我只顾着说台词,对方的言行举止,对我说的话还有态度,我根本就没有完全听进去,把在舞台上有机交流与适应给忽略了。带着这个我们再进行排练,就和之前不一样了,这里有爱、有情、有喜、有惊讶,所有的感情都交织在一起。 (四)可以丰富演员的内心感受 如果演员缺乏交流,表演就会苍白无力,人物也就不生动了。如在第三幕二场,吴爽从台下快步走上来,带着着急、担心、还有生气的心情来到连队看望儿子,等确定儿子没事没有受伤的时候,生气和疼爱的感受又交织在一起,如果演员没有准确地把握好当时吴爽的状态,那么从上台就会让观众觉得假。 四、结论 一个好的演员就是能够把作家所写的人物活生生地立在舞台上,能够按照导演所要求的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那么交流就是演好角色的首要基础,之后再深化人物,把“活”的人物变成“死”的人物,创作就要上升到有机交流。演员在舞台上永远都要做到第一次,要不断地思考,对不断出现的情感、对手、想象的对象、观众,不断地交流下去,那一刻的情感就会带动着体验,最终产生精彩的效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