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析贵州黔南州苗族锦鸡舞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 |
范文 | 赵丽 【摘 要】锦鸡舞是贵州黔南州地區流行的一种舞蹈形式,在芦笙音乐的引导下,苗族民众穿着含有锦鸡元素的服饰,围聚在一起,模仿锦鸡的神态翩翩起舞。锦鸡舞源自苗族的锦鸡图腾,包含着丰富的艺术特性和文化内涵,并且简单易懂,是苗族人民普遍喜爱的群众性舞蹈文化,同时也深受国内外观众及艺术家的青睐。本文通过分析贵州黔南州苗族锦鸡舞的意义及特性,阐述了苗族锦鸡舞的艺术特征,并提出了其特殊的文化价值,为研究贵州黔南州锦鸡舞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贵州黔南州;苗族;锦鸡舞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2-0132-02 一、贵州黔南州苗族锦鸡舞的概述 锦鸡舞起源于贵州省黔东南的丹寨县,从苗族信仰的图腾锦鸡中演化而来,象征着苗家儿女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体现出苗家儿女对锦鸡的崇拜和向往之情。锦鸡舞又被称作芦笙舞,也就是“跳芦笙”。随着锦鸡舞的不断发展,锦鸡舞的舞蹈动作愈发丰富,舞步轻盈流畅,具有温和娴静的美感。 锦鸡舞在苗族儿女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有不同的作用。锦鸡舞主要有以下几种特性。 第一,祭祀性。由于锦鸡舞是从苗族信仰的锦鸡图腾中演化而来的,也就使得锦鸡舞带有了一种祭祀的特性。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中老年人的身上,利用木鼓或铜鼓进行伴奏,可以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气氛,体现出对锦鸡图腾及祖先的尊重。 第二,习俗性。首先,苗族人在节日期间,经常围聚在一起跳锦鸡舞。例如,在花山节期间,苗族人会聚集在一起,在芦笙的伴奏下成群跳锦鸡舞,表达对节日的赞美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其次,苗族男女在示爱时或婚礼上,也会选择跳锦鸡舞,这种舞步普遍较为简单,用芦笙吹奏曲子,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三,礼仪性。锦鸡舞适合各种场合,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苗族男女的婚礼上,伴着欢快的曲调跳锦鸡舞,表达对男女双方的祝愿。而在葬礼上,也可以通过锦鸡舞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第四,自娱性。锦鸡舞对于舞者的年龄、性别等没有特别要求,苗族人经常在各种场合伴随着芦笙起舞,体现出了自娱性的特点。 第五,表演性。锦鸡舞不仅经常出现在苗族人的生活中,还体现在表演当中。许多苗族人村庄都会组建锦鸡舞队,各个村落在节日期间会进行锦鸡舞比赛,比赛时会出现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例如“过门槛”“巧喝酒”等。 二、贵州黔南州苗族锦鸡舞的艺术特征 (一)以锦鸡的神态和动作为基础。锦鸡舞是苗族人模仿锦鸡的神态,继承锦鸡图腾而产生的舞蹈形式,其中每一个动作都是以锦鸡为参照物,神态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同时又具有舞蹈的审美特性。另外,苗族人在跳锦鸡舞时所穿的衣服也包含了锦鸡的元素,头上会缀以饰物,后摆比较长,体现出了锦鸡的特征。 (二)锦鸡舞的舞步较为简单。由于锦鸡舞是一种群众性的舞蹈,其舞步必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且难度不会太高的。锦鸡舞的舞步以四步舞为主,步骤较为简单,主要体现为下肢动作,上肢动作比较少,一般只做微微颤抖,体现出锦鸡展翅的样貌。锦鸡舞的舞步流畅自然,动作轻快、优美,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得锦鸡舞成为了苗族人喜闻乐见的舞蹈。 (三)锦鸡舞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由于锦鸡舞是一种苗族人喜闻乐见的舞蹈文化,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和开放性。首先,锦鸡舞不受时间的限制,遇到苗族人的节日,苗族民众会从上午10时开始,一直跳到深夜,如果有舞者或芦笙手累了,马上会有人顶替上去,保证锦鸡舞不会中断,而这些换下来的人休息片刻后,又将加入到队伍中去。 其次,锦鸡舞不受空间限制。锦鸡舞的类型众多,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舞蹈风格,使得锦鸡舞的舞蹈空间并不局限于舞台或特殊的场合,只要苗族人想跳,挑选一个平坦的地方就可以开始,具有高度的自由性。 (四)锦鸡舞具有全民性的特点。在苗族人的村落中,锦鸡舞是人们必会的一项技能。由于锦鸡舞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并且跳舞的频率较为频繁,因此,锦鸡舞成为了苗族老少都会的舞蹈形式。可以说,只要会说话的苗族人就会唱苗族歌曲,只要会走路的人就会跳锦鸡舞。 三、贵州黔南州苗族锦鸡舞的文化价值 (一)锦鸡舞能够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舞蹈实际上是一种能够表达丰富情感的肢体语言,每一段优秀的舞蹈必然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理念,锦鸡舞同样如此。苗族人随着芦笙曲翩翩起舞,不仅能够展现出优美的舞姿,还能够体现苗族人对生活、对自然、对祖先和图腾的美好向往。人们在观赏锦鸡舞的过程(下接第141页)中,也同样能够切身体会到舞者的思想感情,使得锦鸡舞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锦鸡舞能够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锦鸡舞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艺术感染力强,也成为了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有利于促进苗族人的文化认同感。苗族人中,无论双方是否相识,只要响起芦笙曲,大家就能够聚集在一起跳锦鸡舞,锦鸡舞促进了苗族人的文化认同感。对于苗族人而言,锦鸡舞是人们沟通思想的主要方式。在各种思想广泛传播的今天,苗族人仍然能够利用锦鸡舞这种传统的舞蹈及文化形式跨越各种障碍进行人际交往,使得锦鸡舞成为维系苗族人乃至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尤其是在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锦鸡舞广泛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既丰富了锦鸡舞的形式,又加深了苗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程度,形成了苗族人所特有的审美及精神文化。 (三)有利于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锦鸡舞的存在,为苗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提升了苗族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使苗族文化成为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形式,锦鸡舞也成为了维系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苗族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并没有形成特色文字,但锦鸡舞这种简单的表演形式深刻体现出苗族文化多年发展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核,这也就使得锦鸡舞成为了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 四、结语 锦鸡舞从苗族信仰的图腾锦鸡中演化而来,是一种群众参与性较强的民间舞蹈。锦鸡舞具有祭祀性、习俗性、礼仪性、自娱性、表演性等特征。锦鸡舞以锦鸡的神态和动作为基础,通过运用较为简单的舞蹈动作和步伐,将锦鸡的神态灵活体现出来,这种舞步轻快、优美,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由于锦鸡舞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苗族人民都可以参与到舞蹈活动中来,也使得锦鸡舞成为了苗族男女老少都会的舞蹈形式。舞蹈实际上是一种能够表达丰富情感的肢体语言,锦鸡舞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表现出人们的思想感情,同时能够促进苗族人的文化认同感,对于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云聪.论现代教育视野下苗族“锦鸡舞”的教育功能[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02):164-168. [2]欧光艳.浅析贵州苗族原生态舞蹈“锦鸡舞”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2011,(14):160-161. [3]阿土.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舞(锦鸡舞)[J].贵州民族研究,2010,31(05):1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