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教材为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范文 韦晓霞
[摘 要]教材是开展数学教学的基石,只有不断地研读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才能从有形的文字符号中提炼无形的数学思想,获得丰富的数学外延。教师要准确解读教材,准备把握编者的用意,在教学中前后拓展贯通,灵活运用教材,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關键词]解读教材;拓展贯通;渗透思想;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85-01
深入研读教材是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只有准确领悟教材编者的用意,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才能将自己对教材的感知与体悟融入课堂教学体系中,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
一、准确解读教材,在教学中凸显编者用意
教师对编者意图的洞察越深刻,就越能促使教材的使用效益最大化。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全局观念,以宏观的视角把握教材内容,厘清教材各个部分在整套教材中所起的作用,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处理教材,多思考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排,所给的例子是否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等等。
要怎么运用教材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呢?其实,插图是编者对文字内容进行高度提炼与概括的结果,是将一些非核心元素剔除的主干。教师要在深入洞察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利用纸片进行折、多剪、多拼,直观再现教材中的“分饼”情境,强化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化对计算结果的感知,从而解开学生的疑惑。
二、深入研读教材,在教学中前后拓展贯通
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须从课程理念出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对所要教学的内容的整体性进行审视,深入研究前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引领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教材并不是一次全部编排完,而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陆续安排在不同的学段。因此,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地依照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去教学,而要深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定位,真正使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更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服务。
以“轴对称图形”为例,教材编者将其设置在两个不同的年级段,而在不同年级段中,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要求,都是有所区别的。“轴对称图形”第一次出现时,主要是让学生从视觉直观的角度对轴对称图形的构成和基本特性进行初步的了解,初步感知什么是对称轴。第二阶段,则旨在让学生通过折叠、绘制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深入体会对称轴的价值和意义,能够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数量。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在第一阶段中,为了避开对称轴的数量,教材没有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但不少教师已经在学生折叠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了对称轴数量的相关知识。
只有真正研究教材,了解编者的用意所在,教师才能实现教材内容的前后贯通,在教学时做到不滞后、不超标、巧渗透。
三、灵活运用教材,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持续生长。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发现圆形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从而顺势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引领学生认识直径的概念时,教师组织学生亲身经历“画一条线段,让这条线段通过圆心,并让线段的端点都落在圆上”的过程,让学生运用抽象的方法提炼直径的概念。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而在教学“梯形”“三角形”时,则借助转化的思想将这两种图形转化为已经学习的平行四边形来研究,促进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探究新的知识,逐步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
教师要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形成的整体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直观、深刻的感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总而言之,教材是实施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师要肯花时间研读教材,领会编者的意图,灵活地运用教材,如此方能开展高效的教学,让学生获得发展。
(责编 吴美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