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扬雄《方言》在今侯马方言中的痕迹 |
范文 | 【摘 要】《方言》是我国古代语言学的重要著作,对当时的汉语方言口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古侯马方言也在其中。本文以《方言》词条为纲要,简要对侯马方言词汇进行古今对比,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方言》;侯马方言;词汇;演变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6-0200-02 一、略论《方言》 (一)《方言》概述 《方言》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以下简称《方言》),是西汉学者扬雄的著作。“扬雄《方言》是世界语言学史上最早的方言比较词汇集,并开辟了方言地理学的先河。”②该书以词汇为纲,以意义为单位,按内容分13卷,涉及生活的多个方面,如服饰、饮食、生活、生产及交通等,每卷逐条列举汉语词语,先列不同方言区对某一词语的不同说法,既而通过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的方式进行训释。 《方言》可谓我国汉语方言学的开山之作,它注意到了语言因时空而发生的变化。书中提出了当时汉语方言的分区问题,明确提出了“转语”。这些观点对今天的语言学仍有指导意义。 (二)《方言》中涉及与今侯马市相关的地域 侯马市古称新田,今属山西省临汾市行署所辖。位于山西省南部的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之间,汾河与浍河交汇的平原地带,东连曲沃县,西接新绛县,南屏紫金山与闻喜县、绛县毗邻,北隔汾河与襄汾县相望。③ 《方言》所著时代的政治中心在今陕西一带,全书以“秦晋”為主要描写区域,涵盖“楚”、“韩”、“赵”、“宋”、“郑”、“齐”等地,描写范围广大。书中出现了大量的地理名词,与今侯马市及其周边县市相关的地点有六处,如: “河阴”,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的禹门口。 “冀”,《方言》中的“冀”有时表示古九州之一的冀州,有时表示汉代的冀县。冀州大致相当于今山西、河北两省的中部和南部。 “晉”,一般指以今山西省西南为中心的比较狭小的地区。 “晉之旧都”,指晋初所封的“唐”,即今山西翼城县西。侯马市位于翼城县的西边。 “唐”,即今山西翼城县西。 “秦晉之故都”,指今陕西省凤翔县南以及及山西翼城县西。 另外,书中所言“自关而西”,“自关而西秦晋之间”、“秦晋之际”、“秦晋之西鄙”等区域方言也与今侯马方言有极大的关联。 二、《方言》在今侯马方言中的痕迹 《方言》一书前后有两种不同的体例,后两卷明显沿袭《尔雅》的体例,本文仅以前11卷内容为研究对象,前11卷共有402个条目,其中“秦晋”并举的条目有88个,“晋”单独出现了107个,主要集中在第一至第五卷。“河阴”“唐”等出现的次数较少。 (一)方言词汇的消失 《方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而,书中所录绝大多数古语词汇在今侯马方言中已经不再使用。如: “悛、憮、矜、悼、憐,哀也。齐鲁之間曰矜,陳楚之間曰悼,趙魏燕代之間曰悛,自楚之北郊曰憮,秦晉之間或曰矜,或曰悼。”(卷一第七条) “汗襦,江淮南楚之間謂之缯。自關而西或謂之秖裯……”(卷四第三条) “逴、騒,蹇也。吴楚偏蹇曰騒,齐楚晉曰逴。”(卷六第十二条) “胹、飪、亨、爛、糦、酋、酷,熟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郊曰胹……”(卷七第十七条) “虎……自關東西或謂之伯都。”(卷八第一条) “車枸簍……秦晉之间自關而西謂之枸簍”(卷九第十一条) “迹迹,屑屑,不安也……秦晉謂之屑屑,或謂之塞塞,或謂之省省,不安之語也。”(卷十第二十条) (二)方言词汇的保留 《方言》所记词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饮食、服装、日常用品等,某些词条历经悠久的历史,仍活跃在今侯马方言的口语之中。 1.饮食方面 “蘴、蕘,蕪菁也。陳楚之郊謂之蘴,魯齊之郊謂之蕘,關之東西謂之蕪菁,趙魏之郊謂之大芥,其小者謂之辛芥,或謂之幽芥,其紫華者謂之蘆菔”(卷三第九条) “大芥”即芥菜头,是十字花科云台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用芥菜的根。有的是长须根,像萝卜,有的是卵圆形,象个疙瘩。最普遍的吃法是用盐腌制成咸菜。如今,侯马人的餐桌上时常有它的身影,称为“芥疙瘩”。 2.服饰方面 “襃明謂之袍。”(卷四第二十六条),《广雅》云“襃明,长襦也。”今侯马方言中讽刺穿的衣服过大或过长为“袍子”,略带贬义色彩,在保留古语的基础之上附加色彩意义。 3.器物方面 “瓥,陳楚宋魏之間或謂之簞……或謂之瓢(卷五第六条)”。“瓥”瓠勺也,音麗(丽)。漏勺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厨具,今侯马方言称其为【?au??li?】。 “案……自關東西謂之案”(卷五第七条),案板是厨房中必备厨具,今侯马方言中,此种说法仍完整留存。 “扇……自關而西謂之扇(卷五第二十一条)”。扇子是引风用品,是人们在夏季的必备之物,从古至今皆是如此,这种说法也沿用至今。 “槌……自關而西謂之槌(卷五第三十三条)”。今侯马方言中有“捣蒜槌”一词,“捣蒜槌”是家庭必备的厨房日用品,用来将蒜瓣根据需要捣成不同程度的泥状。 4.动植物方面 “布榖……自關而西或謂之布榖(卷八第六条)”。布谷鸟,又名大杜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体形大小和鸽子相仿,较细长,芒种前后,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的叫声。今侯马方言中,对其有两种称呼,一是“布谷”,保留了《方言》中的说法。一是“咕咕”,主要模拟其叫声。 “蝙蝠……自關而西秦隴之間謂之蝙蝠(卷八第十条)”。蝙蝠白天休息,夜间觅食,此种叫法自古至今未发生改变。除此之外,今侯马方言中还有“夜蝙蝠”一说。 “蝉……秦晉之間謂之蝉”(卷十一第二条),这种说法同样历两千年而不变。今侯马方言中还有“知了”一说。 5.其他 “娥、孆,好也。秦曰娥,宋魏之間謂之孆,秦晉之間凡好而轻者謂之娥……好,其通语也(卷一第三条)”。今侯马方言中保留了通语的說法,“好”是对女子容貌的褒奖方式之一。 “台、胎、陶、鞠,养也。晉衞燕魏曰台,陳楚韓鄭之間曰鞠,秦或曰陶……(卷一第五条)”。“鞠”是“育”的方音转语,今侯马方言中,老年人通常用“育”代替“养”这种说法,需要指出,“育”的对象一般是动物。 “叜、略,求也。秦晉之間曰叜,就室曰叜,于道曰略。略,强取也。取也。此通语也”。“叜”同“搜”,至今仍沿用此意义,今侯马方言中,常将其与“寻”字连用,表示在找东西。 “凡飲藥傅藥而毒,南楚之外謂之瘌。北燕朝鮮之間謂之癆……自關而西謂之毒。瘌,痛也(卷三第十二条)”。“毒”是如今通行的说法,今侯马方言中也有此种表达法,需要提出的是“癆”,这种用法至今仍保留在侯马方言中,使用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三、小议词汇演变原因 (一)《方言》词汇在今侯马方言中消失的原因 首先,旧有事物的消失。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些事物早已淘汰,用以指称它的词语也随之逐渐消失。如“凡戟而無刃秦晉之間謂之孑,或謂之鏔”戟指古时的兵器,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再如,第四卷服饰类词语,古今服饰变化巨大,用以记录汉代服饰的词语也已失去生命力。 其次,词语意义发生转移。如“坟,地大也……凡土而高且大者謂之坟”,坟本指高地,在今侯马方言中,词义缩小,仅指“坟墓”。 (二)《方言》词汇在今侯马方言中得以保留的原因 今侯马方言中所保存下来的词语往往是一些基本词汇,这是构成汉语词汇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贴近日常生活,使用频率较高,这些词语在世代相传中得以保存。古语词的保留反映了词汇的稳固性,只有这样,词汇才能被认识。 注释: ①裴新华(1990—),女,汉,山西临汾,西安思源学院助教,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②王智群、谢荣娥、王彩琴.扬雄方言校释汇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③侯马市志编纂委员会.《侯马市志》[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华学诚汇证.王智群、谢荣娥、王彩琴协编.扬雄方言校释汇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侯马市志编纂委员会.侯马市志[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5. [3]董志翘.扬雄方言辩证一则[J].中国语文,2017(3). [4]富翠红、赵力楠.浅析方言词汇的演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1). [5]赵振铎、黄峰.《方言》里的秦晋陇梁益方言[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6]李恕豪.扬雄《方言》中的秦晋方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