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歌剧《木兰诗篇》中花木兰的音乐形象
范文

    彭子圯

    

    

    

    【摘 要】《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是中国歌剧《木兰诗篇》中一个十分经典的唱段,《木兰诗篇》是由剧作家刘麟作词,作曲家关峡作曲的大型情景交响歌剧,其内容主要取材于北朝乐府名歌——《木兰辞》。《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是花木兰的一段咏叹调,体现了花木兰的巾帼形象和女儿形象,对爱情、和平的憧憬。通过对彭丽媛、雷佳、王丽达的演唱分析,进一步掌握木兰的人物形象,以指导今后的学习和实践。

    【关键词】《木兰诗篇》;《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花木兰;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605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9)01-0050-05

    中国传统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近现代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关峡作曲、刘麟作词,其内容主要取材于北朝乐府名歌——《木兰辞》。创作技法新颖,风格独特,拥有多样化的音乐表现形式,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真实贴切,故事情节传奇感人。叙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家国的古老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柔并济、飒爽英姿的女英雄形象。《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是花木兰舍身为救刘爽而中箭昏迷后,憧憬爱情的一段咏叹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上,《木兰诗篇》进行了创新与发展。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及唱腔,并结合西洋的作曲技法。具有非常鲜明的东方特色和时代性。在歌剧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花木兰的经典唱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中木兰的人物形象以及音乐形象,结合不同演唱者的表现分析,才能更好的塑造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把握作品风格。该作品音域宽广,给演唱者极大的演唱空间,也是各大声乐比赛及音乐会的常备曲目。演唱歌剧作品是声乐学习者必备的学习过程,在提高艺术修养和演唱技巧的同时,准确把握歌剧中的人物形象。

    一、作品简介

    《木兰诗篇》分别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序曲、《替父出征》、《塞上风云》、《巾帼情怀》、《和平礼赞》。每个乐章开头的合唱部分都借用了长篇叙事诗《木兰辞》当中的诗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在历史的基础上直击观众心灵深处。剧中还加入了一个新角色——刘爽,作为花木兰并肩作战的战友以及深深喜欢的人,由两个人的战斗友谊逐渐发展成爱情为主线,展开全剧。揭示了华夏儿女不畏艰险、英勇善良、巾帼不让须眉的形象,以及期盼和平、推行正义的崇高理想。

    《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是《木兰诗篇》中第二部分《塞上风云》后半段花木兰的一首咏叹调。叙述了在花木兰的进攻策略取得全面胜利后,大家喜悦庆功时,敌军的漏网之鱼将一支暗箭射向了刘爽,而花木兰全然不顾自身安危,挺身上前挡在了刘爽前面,救下刘爽中箭倒地。这一唱段就是花木兰恍惚之间的一段内心独白。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出征,只能是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将士,不能暴露出自己女儿身的实情,对于刘爽的爱慕之情也只能藏在心底。昏迷后的木兰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宣泄了藏在心中已久真实的情感。在这一部分中,木兰终于脱下了战袍,换上美丽的伊人红妆,鼓起勇气向刘爽大胆的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

    二、木兰人物形象分析

    (一)木蘭的戏剧形象

    1.巾帼形象。花木兰是生活在封建统治下的一位平凡姑娘,出生于将门之后,从小便学习武艺。使得木兰和其他姑娘有了天壤之别,没有一点人们眼中大家闺秀的模样,而木兰养成了嫉恶如仇、豪爽善良的性格,体现了同男孩子一样的气势。木兰不忍父亲年迈出征,决定替父从军,在异国他乡艰苦作战,生存困难的征战生涯一晃就是十几年,木兰的勇气和魄力是无人能及的。这也造就了不畏艰险,有勇有谋的花木兰,坚定了胆色过人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2.女儿形象。不管花木兰在战场上是何等的英勇善战、坚强勇敢,她毕竟还是一位姑娘,她也有女孩的细腻柔情,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出她的温柔善良。在这首作品中,木兰受伤昏迷,睡梦中恢复了女儿装,只有趁此时才能向爱慕之人表达心意,表现出女儿柔情的一面。体现出木兰面对爱情想说却不能说的矛盾心理,展现了一位被战争所迫,向往爱情与和平的女子形象。

    (二)木兰的音乐形象

    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应将声音与作品完美结合,刚柔并济,结合木兰的戏剧形象分析,既要展现出木兰的巾帼形象,又要表现出木兰渴望爱情,委婉细腻的女儿形象。

    1.曲式结构分析。该作品是以E音为宫音的民族五声调式,主要以4/4拍为主,结构为不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下文用字母A、B、C表示。

    A部分(图1)为乐段结构,是重复的两个乐句,一开始便是主人公花木兰内心的一段诉说,采用了对话的形式,歌唱与钢琴伴奏相互依托,前后句在旋律走向上反向进行,第一句上第二句下,更好的烘托了后一句的上行进行,使得情绪高涨。同时,句末出现的下行五度跳进也表现了木兰的女儿柔情。整体旋律呈舒缓柔和的状态,为收拢型乐段。

    B部分结构为并列复二部曲式,除了4/4拍以外,还出现了2/4拍和5/4拍。这一部分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花草树木、山山水水、草原清风、彩蝶翻飞,借景抒情。

    图2这一句采用了弱拍进,弱拍收的形式;图3后一乐句采用了弱拍进,强拍收的形式,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投身于大自然中,眼前便是山野树木、花草流水、草原清风、彩蝶鸟儿的景象。但也表现出了木兰的孤独与对爱情的渴望。虽然旋律上并没有特别大的波动,但由于作用了中国传统戏剧中板腔体的形式,民族性显现无疑。

    图4中出现了六度与五度的跳进,与后面的乐句形成对比,使音乐有更强的感染力;与前面的乐句相比也更凸显了人物角色的情感变化。

    后半部分的不稳定音使用,如图5中的“#a1”;图6中的“d2”,展现了木兰面对爱情的无奈。这一部分显示了木兰在战场上的不同风格,骁勇善战的女将军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表现出木兰不仅对自然环境的喜爱,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同时也表现了木兰深藏内心的情感不能表达,饱受煎熬的痛苦。

    图7为整首作品的高潮部分,也是全剧的主题乐句。在这里进行了重复演唱以强调主题,将主人公心中压抑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毫无保留。在重复演唱的地方出现了“f”的记号,与第一句相比更加饱满有力,声音和力量完全爆发,最后结束在强拍强位的“生”字上。大调的主音持续,产生一种强烈的终止感,声音直达远方,给观众巨大的情感冲击。

    旋律分析。前奏部分旋律舒缓悠扬,此时演唱者应随伴奏进入状态,酝酿情绪。

    A部分,旋律平稳舒缓,人声与钢琴的对话相辅相成,一唱一和,似乎是在表达木兰对爱人想说却不能说的无奈。

    B部分,开头的旋律基本没有太大波动,运用了弱起的方式进入。人声与伴奏交替进行,在演唱时要注意对歌词以及旋律准确把握。后面的旋律出现了六度大跳,引出歌曲的小高潮,在演唱时注意音色统一,前后一致。

    C部分是两段重复的旋律,与伴奏的配合体现了旋律的流动性,推动了情绪的上升。第一遍较第二遍稍弱一些,为下文的发展留有余地,第二遍旋律的进行则将情绪推向了最高点。

    结束部分由弱到强,中间每拍都用独立的和弦层层递进,推动情绪的上升,最后用两组振音加上主和弦的强调音结束,具有强烈的终止感。

    3.伴奏织体分析。伴奏类型的选择对于声乐作品的演绎是十分重要的,合理选择和声进行以及恰当的伴奏类型,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烘托音乐气氛相当重要。

    图8采用了独立柱式和弦的伴奏织体,这样的伴奏类型表现力较强,情绪比较热烈,节奏特点较为突出。弹奏时要注重和弦的准确性和同步性,不要一前一后出现。

    图9使用了双手分奏的方法:右手以八度柱状和弦的形式伴奏,营造了气势磅礴、激昂热烈的高潮气氛;左手用上下行结合的长琶音,旋律优美流畅,紧凑的节奏推动了右手主旋律的流动,营造出流水般的音响效果。加上夯实的右手主旋律,把音乐情感烘托得婉转细腻。

    图10采用了多种伴奏织体。前两小节以跳音为主,体现出歌曲旋律如百灵鸟般动听灵巧。到第35小节,出现了八度柱状和弦和三度震音,这样的伴奏使音乐变得激动,也是为高潮的推进做准备。

    4.歌词内容分析

    作品一开始(图11)便是木兰对心上人的呼唤,迫切的想告诉他自己内心深藏的女儿情。演唱稍慢,伴奏较自由,用轻柔的音色和着灵动的伴奏缓缓进入,更加贴近了主人公此时的状态和情绪。

    图12诉说中要注意歌词中的“心”“女”“情”字。“心”字要坚定清楚,随着上一个字说出;“女”字站稳扶住,保持音高位置不变,气息下沉;“情”字情感饱满,气息均匀。

    图13连续四次出现的“爱”字,每一句出现的时候都要注意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想要表达的内容,每一句都要有不同的处理,层层叠进,环环相扣。

    紧接着后面出现的高音持续,图14中“听”字在演唱时要积极,保持口腔竖开,由气息控制声音,从强渐弱。

    图15中需注意“滋味”的“味”字,演唱时要送出去,似乎真正有苦涩的感觉一样。

    图16中两次“好疼”的出现,语言显然有不同的表达,要有层次、情感上的对比。前一次气息下沉,轻一些,后一次咬字稍重,需要更深的气息来支撑,并且带一些哭腔的感觉来演唱。

    这部分(图17-图19)有较多的高音,需要腰部力量的支撑,但并不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演唱时并不是完全的放开,运用叹气和打哈欠的感觉来帮助气息的调整,保持气息均匀稳定。面对“亲”字、“爱”字,发音要注意圆润轻巧一些,咬字松一点,保持发声通道的畅通自己前后状态一致。

    图20中的歌词有种排山倒海之势,将情绪推向最高潮。但长时间处于高音区且时值较长,需要很强的气息作为支撑,咬准字头,如“绿”字,演唱时口腔放松,轻轻说出,运用气息支撑住高音位置,演唱饱满有力。在演唱“我的爱”这几个字时可以稍弱一些,体现出木兰的女儿柔情和对爱情的渴望。演唱最后一句“相伴终生”四个字时气息要饱满下沉,尤其是“终”字在这里进行了大跳,发声时可以借助一点美声的状态,使声音浑厚、坚定有力,最后“生”字在“终”字的基础上平稳过渡,在延续情绪的同时保持音位不变,声音直达远方。

    战场上,木兰是一位骁勇善战、屡获战功的女将军,她摒除了女子的腼腆和娇羞,披上戎装保家卫国,是一位巾帼女英雄。身为女子的木兰面对烽火硝烟的战场,时刻提醒自己是个男儿、是个战士,要不惧艰险、沉着冷静,拥有战之必胜的信心。尽管木兰有如此的英雄气魄,但依然挡不住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尽显女子的柔情似水。

    三、不同演唱者的人物形象分析

    所谓二度创作是指歌唱者在表演过程中,首先要保持曲作者基本的要求,然后对音乐加以自己的理解、处理,是音乐带有个人的风格,准确、完美的解释作品的内涵和风格,创造出更加鲜明的音乐形象。根据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不同层次的艺术修养,作品的诠释和解读也各有不同。

    (一)彭丽媛版“木兰”人物形象分析。彭丽媛是花木兰的第一代的扮演者,《木兰诗篇》之所以能如此成功,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音乐、舞蹈,漂亮的服饰外,还需要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技巧以及歌唱家的演唱。彭丽媛丰富的舞台经验,为她准确表现花木兰巾帼女英雄的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彭丽媛汲取中国传统戏曲的发音、咬字状态,行腔、表演等,借鉴西洋发声方法,成功诠释出花木兰坚韧不屈的精神。她的演唱咬字清晰,唱腔圆润,声音饱满有力,张弛有度(如圖21),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倾诉出木兰对刘爽的真实情感。通过弱化声音来表现木兰娇羞细腻的女儿情。在歌剧的感情表达中,慢慢流露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情感,矛盾的音乐情绪贯穿整首歌曲,成功地表现了木兰内心对刘爽的感情。

    (二)雷佳版“木兰”人物形象分析。雷佳出生于湖南,拥有一副天然好嗓,在湖南艺术学校的求学经历为她打下了歌唱与戏曲基础,受到了良好的戏曲表演教育。雷佳演唱的歌曲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通常都会加入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她的演唱自然而流畅,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气息控制使雷佳的声音极具张力与爆发力,音质清澈多变,具有极强的穿透力。

    她集戏曲、民族、美声于一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艺术修养雷佳的演唱增添了许多色彩。2009年雷佳饰演的第二代“花木兰”在日本进行文化交流表演,成功诠释了木兰刚柔并济的巾帼形象。她不仅继承了彭丽媛的演绎精髓,还加入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为歌剧注入了新鲜血液。

    雷佳的演唱音质纯美清澈,她的声音极具张力和渗透力,使情绪、情感更加戏剧化,展现出木兰柔情似水的女儿情,塑造了一个新的木兰形象(如图22)。雷佳用甜美的声线和细腻的情感演绎了木兰对刘爽的爱情。

    (三)王丽达版“木兰”人物形象分析。王丽达凭借柔美的嗓音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踏入了声乐的殿堂,演唱过许多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拥有深厚的戏曲功底和丰富的舞台经验,加上她对民族声乐的热爱以及不懈的努力,使得她对作品的演绎和理解具有独特的风格。

    这一句前后声音强弱有明显对比,前半句(图23)表现出木兰急切表达女儿身的愿望,后半句(图24)表达出木兰替父从军不能诉说的事实。王丽达的舞台形象优雅活泼,为歌剧的表演创造出浓郁的音乐气氛,他的歌声充满热情和灵性,富有感染力,造就了“木兰-王丽达”式的娇羞和矛盾的情境。

    在声乐演唱活动中,不同的演唱者对歌曲的理解以及音乐的想象是不同的,根据自身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经历,对歌曲的二度创作也是风格各异。但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都是想通的,应娴熟运用,如正确的呼吸、科学的发声方法、气息的完美驾驭以及腔体共鸣等等。此外,我们还应学习并继承优秀演唱者的演绎精髓。

    彭丽媛在塑造花木兰一角时,将西方的发声方法与中国传统唱腔相结合,咬字清晰、唱腔圆润,声音柔美、张弛有度,将木兰威武的巾帼形象与柔情似水的女儿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散发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今后的学习、演唱中,我们也要探索、借鉴先进的发声技术,融入到传统民族声乐中,塑造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形象。雷佳在饰演花木兰一角时继承了彭丽媛的演绎精髓,并根据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为她所饰演的花木兰注入了新鲜血液。雷佳的成功并不在于她有多么“漂亮”的声音、多么巧妙的换气等纯技术因素,而是在于她根据角色的需要恰当地“发声”,在声乐演唱上实现了完全打通。我们也要学习雷佳塑造人物的能力,在声音上多做处理,优美而富于变化。王丽达是一位湘籍歌唱家,她的演唱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演唱风格以抒情见长。处理作品细腻入微,舞台展现声情并茂,除了强烈的民族风格外,王丽达在饰演花木兰一角时还带有一份来自军人的飒爽英姿。我们在演绎作品时也应将自身的特色融入角色,展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

    四、结语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她巾帼女英雄形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曲家关峡借助这个丰富、传奇的历史题材,将古老的中国文化以全新的方式重现舞台。《木兰诗篇》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国民族歌剧别具一格的特色,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是创新性与民族性的完美结合,具有时代精神。

    通过对木兰的咏叹调:《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进行分析,了解了木兰的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感受了不同演唱者对作品的处理。在今后的演绎“花木兰”这角色时,应从作品背景、故事内容、木兰形象着手,通过分析解读作品,真正了解“木兰”后,将声音与情感融为一体,用声音来表现作品。学习并继承彭丽媛、雷佳、王丽达等歌唱家的演绎精髓,将西方发声方法与中国传统唱腔相结合,气息饱满,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演唱时声音清澈富有感染力,体现出木兰的双重身份,不仅是驰骋沙场的女将军,也是憧憬爱情的平凡女子。

    中国歌剧以它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融入西方音乐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相信中国民族歌剧不久便会在世界的艺术舞台上迎来最辉煌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刘军霞.歌剧《木兰诗篇》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D].云南艺术学院,2016.

    [2]韩林林.歌剧选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演唱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李杨.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女主角的唱段分析及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3.

    [4]裴倩萍.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中木兰主要唱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5]刘雪颖.中国声乐作品五种常用伴奏类型的运用——以《我的爱与你相伴终身》为例[J].艺海,2017,(10):78-80.

    [6]许迪迪.歌剧《木兰诗篇》之咏叹调《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演唱处理[J].戏剧之家,2016,(17):95-96.

    [7]李向峰.歌剧选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艺术分析与处理[J].黄河之声,2016,(08):13-14.

    [8]智凯聪.好一个巾帼女英雄——评雷佳版《木兰诗篇》的演唱与演绎[J].大舞台,2016,(04):8-10.

    [9]尤越.试论《木兰诗篇》中“木兰”女儿郎形象的塑造——以《我的愛将与你相伴终生》为例[J].黄河之声,2015,(24):89.

    [10]韩路雨.浅析雷佳在歌剧《木兰诗篇》中塑造的艺术形象[J].大众文艺,2013,(10):30-31.

    [11]史倩.试论中国民族歌剧演唱技巧——如何演唱歌剧《木兰诗篇》选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8):154-155.

    [12]王斐.从歌剧《木兰诗篇》中解读彭丽媛的表演艺术[J].黄河之声,2012,(03):97-9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