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南北派竹笛 异曲同工 情感基调呈异趣
范文

    姜妍

    【摘 要】本文描写的是南北派竹笛在演奏上技术技巧的异曲同工,列举了部分代表曲目进行分析对比,一类是侧重于“直抒胸臆”的一组:梆笛曲《乡歌》和曲笛独奏曲《幽兰逢春》;一类是侧重于“借景抒情”的一组:梆笛《收割》和排笛演奏的《水乡船歌》。

    【关键词】竹笛;南北派;异曲同工

    中图分类号:J632.11?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6-0040-02

    曲笛和梆笛由于形制、音色、技巧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因而它们各自表现哪一些类型、哪一些倾向的情感,也有一个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的问题。一般说来,曲笛和梆笛特别适宜表现的情感类型、情感倾向是南北异趣的;南北异趣,却又同样是美,南北媲美而不分轩轾,恰巧可以用得上“异曲同工”这个词来加以形容。

    一、侧重于“直抒胸臆”的梆笛曲《乡歌》和曲笛独奏曲《幽兰逢春》

    《乡歌》是作者直接抒发内心情感的一首梆笛曲,是带再现的单三部的曲式,曲式结构为“引子-A-B-A”。这首曲子取材于陕北民歌,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作品当中转了三个调,把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高潮。

    引子是优美的 E 宫调,自由的散板,音符都在高音区域,仿佛一条丝带飘浮在空中,若隐若现,渐渐远去。仿佛游子归乡,从远处眺望家乡的整体的面貌,真个美轮美奂。吹奏时恰当控制气息,力度对比较鲜明,泛音的运用恰到好处,音既吹的很轻,pp的力度,但音准并不能偏低。琶音和三十二分音符的运用,则是流畅而清晰

    A段是舒展如歌的行板,给人的感受是:在党的领导下,现代家乡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高升,家乡的建设焕然一新,由衷地满怀对党的感谢,对家乡的热爱。调式由 E 宫调转到 A 宫调,音符的音域都在中低区域,音乐的色彩也有明显变化。A段分为 a、b 乐段,里面用到了北派常用的滑音和花舌技巧。b乐段比 a 乐段更加激动,力度更上一层。

    B 段先转到了 D 宫调,深沉、忧郁的慢板。好像蒙太奇镜头,把人的思绪拉回到很久以前:家乡人民的苦难生活,家乡的贫穷落后。仿佛一位老爷爷在给孙子诉说着他小时候的故事,他小时候的家乡,满腹沧桑。在技巧演奏方面,格外注意半孔1与4的音准,腹震的运用会加强情感的表达:深沉忧伤感。

    然后,乐曲转到了 A 宫调,音乐色彩突然明亮起来,速度由慢板也变成了小快板,好似讲述着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家乡的草屋个个也变成了二层小楼。笛曲和演奏抒发着人们的喜悦之情,都在为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高兴欢呼。演奏时既不能吹成双吐也不能吹成连音,要求连音中带有软吐的音头,下滑音运用自如,不拖泥带水。长音5与2的力度由弱渐强,腹震音的力度振幅平均而清晰。

    A段是 A 段中 a 乐段的变化再现,与引子调性相呼应,E? 宫调,音域比 a乐段翻高一个八度。此处情感比 A 段更加激动,速度略快。表现了作者对家乡未来美好生活的畅想,对家乡的浓浓挚爱之情。

    用昆曲素材创作的竹笛独奏曲《幽兰逢春》,也是托物寄情、倾诉情怀的名作,但情感基调却同梆笛曲迥异其趣。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昆曲是朵兰花。”作者创作此曲就是为了缅怀总理,乐曲情景交融,深情绵绵,以情动人,表现了对总理深深的爱戴。

    乐曲分为引子、慢板、快板、华彩和尾声五个部分。此曲是一种写意的手法,描写兰花逢春重放的幽美意境,抒情委婉。

    引子,空旷的意境中带着几声叹息,幽静的气氛里透出几分急切盼望之情。一支孤苦伶仃的兰花带着哀怨直立在空旷的土地上,急切地盼望春天的到来。开头的低音6与3,吹得空灵,低沉。下面连续的低音3,吹奏出那种哀怨之声,加上强烈的腹震效果。后面渐快的一串音阶,演奏得清楚流利,初步透露出比较急切迫切的企盼之情。

    第二部分,慢板,e小调。典雅,如怨如慕,委婉的旋律中包孕着期待之情,深情的盼望又增几丝急切。演奏技法上,江南丝竹常见的颤、赠、叠、打等技巧全部出现,慢板主旋带着浓郁的昆曲韵味,三十二分音符节奏型和附点十六分音符的运用使乐曲的线条更加委婉,生动。后半段的调性由e小调转到它的同主音大调C调上,音乐色彩明显变得明亮了,这一段节奏自由,预示着春天快要到来。

    第三部分,小快板,喜悦欢快,吐音、连音、颤音交替使用,表现了兰花逢春时,内心渴望得以实现的激动。成功的演奏者总是严格按照谱子所标记的技巧演奏,哪个音该吐,哪个音该连,而不会随意乱用技巧,以免打破了该曲意境。

    第四部分是华彩部分,这是曲子的高潮,演奏时指法极富有弹性,高难度的循环换气把乐句一气呵成,再加上飞指等快速的技巧,把此段情绪推到极点。

    尾聲简单明了,给听众一种遐想的空间。短短的几个单音,让人回味无穷。

    以上两首代表作,基本上是直抒胸臆的,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却都是尽善尽美,堪称异曲同工的典范笛曲。

    二、侧重于“借景抒情”的梆笛《收割》和排笛演奏的《水乡船歌》

    侧重于借景抒情的作品,梆笛和曲笛的曲子往往通过不同的景致抒发不同类型和倾向的感情,同样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梆笛作品《收割》原是板胡曲,1973年被俞逊发先生改编成竹笛独奏曲,描写了北方农民收割庄稼时火热的劳动场面。《收割》的曲式结构为 A-B-A,也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曲子一开始就是热烈欢腾的小快板,以ff的力度奏出来。每个音都非常地结实有力,虽然主干音都是高音5,但不同的倚音装饰,还有半音的衬托,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变化,把主音逐一地多重美化,因而并不显得单调重复。这就一下子把场面的气氛烘托起来,给人以热火朝天的感受。

    A 段旋律中还出现了大量的下滑音技巧,诙谐幽默,可见劳动场面嘻笑连天,分工明确,干活卖力。在这里,高音的连续双吐节奏紧凑,表现了农人们干活干的迅速麻利。吹奏时速度放慢,把每个音高吹到位,每个音吹饱满,乐曲的节奏紧凑和劳动的紧凑节奏相呼相应。

    B段是抒情歌唱性的慢板,里面也出现了大量的南派技巧,例如打音,波音,叠音。俞逊发先生的不少作品都能达到南北兼容的境界,梆笛和曲笛相互借鉴,综合运用。这一首《收割》的慢板恰能表现出南巧北用。

    B段结束时慢起渐快过渡到 A段,几个单音坚强有力,倚音的装饰加上腹部的力度,吹奏的效果就像二胡的滑弦一样,诙谐幽默。整首曲子在一片熱烈欢快声中结束。

    《水乡船歌》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的竹笛独奏曲。此曲的素材来自浙江民歌《柳元郎》,鱼米之乡的音乐特点非常鲜明。江南农村的那种蓬勃兴旺的春日景象,鱼米之乡的那种特有的风土人情,本来就大不同于北国风光。正像第一章、第二章所论述的那样,中华大地南北的审美文化同源异流,却又地域色彩浓郁;江南丝竹和二人台牌子曲两种曲艺形式都是扎根民间,却又各具乡土风情;由此带来笛子的特点:丝竹曲笛是秀雅细腻而内蕴浑厚,北派梆笛则是粗犷豪放而刚柔相济。就拿刚刚分析过的《收割》跟这一首《水乡船歌》相比,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两首作品都有景致描摹,一个是江南的秀丽水乡,一个是北方的收割景象,它们也分别运用了曲笛和梆笛各自特有的音色与技巧来借景抒情,两者都充溢着丰收的喜悦,一个是北方收获庄稼,一个是南方鱼儿满舱,一样的欢快却又格调相异:前者更多爽朗,奔放,带着几分豪气,后者类似吴侬软语,多了几许秀雅细腻。因为这一首《水乡船歌》曾用排笛演奏——曲笛与梆笛绑在一起共同完成而且取得极大的成功,所以待到下一章还要展开具体的分析,这里只是为了说明“异曲同工”而略作比较。

    通过以上的两个类型的两组作品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两种笛子在情感表达上的确是各擅其长。因此,这里的比较研究并不是要一比高下,而是为了更为深入地认识曲笛和梆笛各自的特色,更加准确地把握两者的异曲同工之美,以便在今后的创作和演奏中一方面发扬其各自的特长,一方面互相借鉴,努力汲取对方之所长,进而促进竹笛艺术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百科名片.陆春龄.http://baike.baidu.com/view/157253.htm

    [2]百科名片.冯子存.http://baike.baidu.com/view/357324.htm

    [3]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

    [4]《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上海卷》编辑委员会编撰.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上海卷[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5]田斌.竹笛演奏艺术中的“心”、“技”、“韵”[D].天津音乐学院,200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