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论 |
范文 | 侍舒玮 【摘 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创新中取得成功,我们需要继续传承,转化和创新传统文化。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型和创新发展。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实转化的原因着手和分析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模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理解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转化模式;现代转化;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2-0219-02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源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历史培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基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各种知识要素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提过:“对延绵5000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的教训和历史的警告,并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为何必须实现“现代转化” 当今世界,众所周知意识形态和文化具有多样性。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所谓的成功现代化是一种双向互动运动过程,辅以现代因素和传统因素。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传统文化,积极转化和创新,将传统文化糅合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文化思想的二次创新。 在理论层面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源于某种社会存在,并且存在于当时的经济基础之上。但意识形态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传统文化是人民辛勤工作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从历史的延续和文化发展的继承出发,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再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文化精神上的互通,具体为实践理性、社会理性以及人文关怀上有惊人的相通性。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一定程度的文化侵蚀时有发生。抵制侵蚀,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这需要我们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优秀价值观应被继承和发展,将其现代转化成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力,保证人民群众在目标一致、利益一致和诉求一致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为有机整体。在这个层面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 从实践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源泉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马克思主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性转变,切实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时代,“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為代表的理论与实践,以上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结合。作为对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简要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的价值观本质上是不同的,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这方面,要把传统文化的积极内容融入民族主流精神文明建设中①,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更好地促进其建设。 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现代转化模式 要探索传统文化的转型,必须考虑转型的路径,因此我们可以先讨论文化转型的模式。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从未被打断过,主要是因为“回本开新”模式的持续存在。这种模式主要指不同的国家或者民族坚持本国或本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发展实际对本国或本民族文化的形式与内涵进行转变与创新,民族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中不断发展。历史证明,对待外国文化,人们不能非此即彼。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用唯物史观审视传统文化。用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可以在理解传统文化方面实现划时代的飞跃,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其次,用辩证思维审视传统文化。古为今用也并非倡导“儒家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包含的传统思想恰恰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高度重视并大力克服传统文化上的消极影响,从思想的层面逐步发展,促进传统文化逐步向更高的现代文明转变。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传统元素,是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方式之一。此外,我们要利用世界的视野来审视传统文化,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成功地将优秀的外国文化本土化。东汉时期引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在中国采取了一种本土化的发展形式,并没有动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随着与中华文明的不断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中国禅宗。实质上这种文化传承模式是极为有效的,为当代文化发展带来很好的启发。 要实现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必须采用合理的文化转型模式,将“积累”的创新模式与“回本开新”的继承模式相结合②。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之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提升的实质不仅在于其传承与宣传,还在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③,必须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变,尤其是核心价值观。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变是我们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首先要有文化自信,应看到传统文化的理性所在。其次,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带有“民族性”的文化,才是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文化。传统文化要返本开新、吐故纳新,需要对其中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时刻坚持文化的“独立性”。而创造性转型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文化是一种生活文化,一种经过历史和人民审视和选择的文化。因此,只有顺应时代的步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因素,以传统文化为转型对象。文化生活和精神生产,即中国当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以作为走出文化新道路的实践中介。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来看待优秀传统文化转化问题并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角度分析和解决文化转化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核心在于科学合理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坚固防线必须依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此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推进。 注释: ①山东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研究课题组,周向军,周颜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若干重要论断[J].理论学习,2015(06):4-9. ②郗戈,董彪.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模式、机制与路径[J].学习与探索,2017(03):21. ③解璇,杜敦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述评[J].法制与社会,2018(06):121-122.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016、2018. [3]张圆梦.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下思考[J].理论月刊,2018(07) [4]佘远富.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化与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兼评《马克思主义社会风险思想研究》[J].理论月刊,2017(08). [5]杨惠娟.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7(12). [6]王恒亮,尉天骄.论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现代转化[J].前沿,2011(07). [7]张兆端.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的价值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1-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