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继承与传承 |
范文 | 胡嘉博 【摘 要】京剧艺术的继承是指从艺术本身和艺术精神两个方面,全方位地学习和获得前辈的精湛技艺和艺德,传承则是指在继承的前提下,传播和弘扬所领悟到的知识和品德。从宏观上讲,继承和传承的可以是京剧大师们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可以是他们的勤于琢磨、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可以是他们形成的精彩纷呈的流派特色,从微观上讲,我们要继承和传承的也包括他们对每出戏细节的挖掘,对伴奏、服装、切末的苛求等等。“口传心授”是京剧传承与继承的主要手段,所以不至于京剧衰亡凋零,而繁华如今,也促成了如余叔岩、梅兰芳、裘盛戎等诸位流派大师的出现。 【关键词】京剧;继承与传承;《铁弓缘》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035-01 笔者作为一名京剧演员,深谙“继承与传承”的重要性,在2018年,我有幸在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的支持下,受业于著名京剧演员李玉声老师,学习了《铁弓缘》这一出经典的传统戏,并在大连宏济大舞台上演了这一出唱、念、做、打、舞样样俱全的好戏。由于这出戏本身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其诸多特色深深吸引了我,让我能够废寝忘食地去分析人物、研习技艺。在李玉声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首演较为成功,虽然还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但经过这次历练,我对《铁弓缘》的体悟不断加深。 在这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分析人物、演人物的重要性。 从荀慧生到戴绮霞,从到关肃霜再到侯丹梅,《铁弓缘》作为一出京剧经典剧目已传承了五代,因为时代的缘故,我没有在现场看过关肃霜先生表演《铁弓缘》,只在1978年她主演的戏曲电影《铁弓缘》中一睹先姿,只此一次,便觉得无比震撼。那一刻便意识到,《铁弓缘》是一出“戏保人”的剧目,完全可以以情节的巧妙设计而取胜,但即便情节再好,也不能没了人物,相反更要认真分析人物性格,分析陈秀英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活动,进而通过不同行当的各类程式化的动作演绎出来。关先生的陈秀英完全是从人物出发,加之出色的表演,才塑造出一位在舞台上性格鲜明、独一无二的女侠客。 刚开始,陈秀英与母亲在茶馆相依为命,遇见心上人定亲,是花旦来应工的,后来经历了一些变故后,内心变得成熟了,需要“稳”下来,就变成青衣了。怎么样才能把这段青衣戏演得感人?就需要我的感同身受,让自己变成陈秀英,去体会每个阶段、每个情景中的她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 我很欣赏和佩服《铁弓缘》里的陈秀英,她其实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但对爱情忠贞,又嫉恶如仇。演这出戏最难的地方就是如何用自己的“情”来带动观众的“情”,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看进去”。饰演陈秀英需要横跨四个行当,我们在演到位的同时,不能完全按照四个行当的规矩来饰演这个人物。一方面,要意识到《铁弓缘》自始至终都是一出花旦戏,且陈秀英是一个人物贯穿始终,演员需要演绎的是一个人的四个阶段,并非是四个不同的人物需要一个演员来演,故不管她身在何种的状态下,或者在闺房,或者扎靠对打,其实都跑脱不了她本身就是一位天真烂漫女孩子的宗旨,所以在她的身上,观众应该始终都能感受到一种轻快活泼的气质;另一方面,从京剧本身的艺术规律来说,舞台上每个人物的特征都是明显的,尤其是主角,这也是观众为什么能够从以出场就能分辨出谁是马超谁是赵云的原因,如果都按照行当的规矩来演,虽然看起来没有问题,但容易把人物演“散”,把情节演“散”,进而导致整出戏“散”。 例如,在匡忠被害发配充军之后, 石伦再次来茶馆抢亲, 陈秀英手持利剑怒斩石伦之后女扮男装逃往太行山。在这一场戏中,陈秀英是由武旦反串小生的,这时候她的相貌神态应该是倜傥俊美的少年侠客。虽然此时的陈秀英是“小生”,但一长段西皮“娃娃调”却不能完全用小生唱法,而是需要把旦角和小生腔結合起来,虽然二者发声听起来很相似。在念白当中,是时而京白时而韵白的“风搅雪”,步子和表演也是时而花旦时而小生。让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女性特征,不至于“跳戏”。后面的几场戏都是贯穿着这样的表演思路,在山寨的聚义堂前是这样,在激烈的战斗中也是这样。战场上,她看见匡忠已长满胡子,觉得不像原先的匡忠, 想试探一下,便伸手去抓他的髯口。这样的动作在长靠武生行当里是绝对不会出现的,但毕竟陈秀英是女孩儿,她本身带有天真无邪,所以这个动作在体现这个人物时,显得格外恰当。女扮男装,时不时露出女性的某些下意识动作,观众不但不会认为不真实,反而感到增加了喜剧色彩。 所以,在饰演陈秀英时,既要按照各行当的规范来要求自己,又不能过多地强调流派特征,时刻注意要回归人物本身,只有从人物性格出发, 灵活运用适当的程式, 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演得栩栩如生。这一点,与“袁派”花脸讲究的“架子花脸铜锤唱”但不能失了“架子味”和“杨派”武生的“武戏文唱”,不能把戏唱“瘟”有共通之处。 传授我这出戏的李玉声老师在1984年拜关肃霜先生为师,得到她的悉心指导和真传,被关肃霜先生亲自认可并誉为“小关肃霜”,之后便成了关肃霜先生的嫡传弟子,所以深谙“关派”艺术精髓。李晓玉老师给我讲授的时候,首先讲的就是人物,帮助我理解陈秀英,致使我对这个人物愈加了解。京剧的继承与传承实际上不仅仅指技艺上的习得,更加重要的是学习前辈大师们对整部剧目的把握,对人物灵魂挖掘的敬业精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