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普及化戏剧课程个案探究 |
范文 | 王峰 【摘 要】中小学戏剧教育逐步受到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化戏剧课程如何在实践中推行受到各方关注。本文以北师大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近三年来的戏剧课程(该校命名为“艺术素养课程”)为例,在高中戏剧课程的内容设置、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究,希望通过对该校戏剧课程的个案研究能够为普及中小学戏剧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普及化戏剧课程;艺术素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125-03 一、“艺术素养课程”的缘起 近年来,戏剧教育在中小学的推广逐步受到重视,2001年教育部制定《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把戏剧列入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课程规划中,使之与音乐、舞蹈、美术并列。[1]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71号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设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等教学模块。”[2] 作为优质高中校招生优惠政策之一,2015年北师大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在北京市教委统一安排下,与中央戏剧学院(下文简称中戏)合作开设面向高中生的戏剧普及教育课程,该课程被学校命名为“艺术素养课程”。该课程面向全体高中一、二年级在校生开设,到目前为止该课程实施三年,在教学实践中对高中学段戏剧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课时安排、上课形式进行了有效探索,为戏剧教育在高中学段的普及提供了有效的推广经验。 二、“艺术素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施 (一)艺术素养课程的设置 该校“艺术素养课程”的开设面向全体高一、高二在校学生。戏剧任课教师由中戏选派进行主讲,该校艺术组老师协助。 高一年级通过整班(行政班)授课模式,通过各种形式(讲座、表演游戏)学习戏剧基础课程,初步认识戏剧的概念及种类,掌握声、台、形、表的基本技能; 高二年级通过走班制、兴趣选修的形式,通过对所设置的课程(表演课程、舞台美术课程、人物造型课程、电脑美术课程)学习,能够将表演技能及与表演相关其他科目的实践技能运用到演出实践中。 (二)艺术素养课程教学内容 面向高一、高二全体学生,设置独立戏剧课程,每周均为两小时连堂。 1.高一年级 高一年级基础课以行政班为单位开设,每学期共48课时(每课时40分鐘)。 2.高二年级 高二年级兴趣选修课以课程为班级单位,每学期每科48课时(每课时40分钟)。 (三)艺术素养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该课程内容设置是在两轮(2015级、2016级高中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才形成的。我们首先看一下两届学生戏剧教学内容的差别。 1.高一年级戏剧基础课程内容 就高一年级戏剧基础课程内容来看,首先台词作为教学的基础性内容,每班配备固定的台词教师,这样有利于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使其教学安排具有持续性、递进性的特点,保证台词教学质量,打好戏剧教学的基础。 其次,教学内容变化最大的是声乐课调整为形体课。声乐课对学生自身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在这方面的差别过大,不便于做统一要求。同时在舞台演出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身姿形体方面存在不足,不利于舞台的展示,因此对2016级高一教学内容调整,以便于纠正学生身姿,为舞台表演打好基础。同时也保证每班有固定的形体教师,合理、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内容安排。 第三,就该校戏剧基础课程的开设来看,各班台词课的要求基本一致,行课方式与中戏表演系的专业课程要求基本相同,如发声练习、短绕、长绕、古诗三段式、文章朗诵、表演游戏等。而形体课程在注重身姿基础训练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的感知、表现能力,形体的专项练习则与每位任课教师的专业特点结合,如地面练习、地上练习、芭蕾、全身练习等等,使形体课程的设置与展现既统一要求又各具特色。 第四,声乐训练的变迁。在行课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学生中有先天条件和后天训练较好的人选,声乐课开设再次提上日程,将声乐训练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到2017级新生入学,沿袭艺术素养课台词课、形体课的设置外,将声乐课作为校本选修课程,挑选条件合适的男生,组成男声合唱团,继续进行声乐教学。将声乐作为校本课程开设,既保证了声乐训练的进行,又关注了学生的不同需求,使该校的艺术素养课程,与校本课程、国家课程相结合,形成较为丰富的艺术类课程体系。这种课程设置和实施,既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建设,保证了戏剧普及课程积极、健康、有序的推进和实施。 2.高二年级戏剧选修课程内容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戏剧选修类课程的设置越来越关注学生需求。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戏剧相关专业在中学的普及教育,呈现出非专业学生的“专业课”。 首先,表演班学生的选择方式以及课程内容设置一直坚持不变,保证戏剧演出力量的培养。学生的选择是以学生的意愿为主进行双向选择。其次,围绕戏剧开设多门类选修课程。由最初的讲座形式改进为学生自主选课,由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指导的上课方式。这充分体现了两校合作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以保证戏剧教育在高中学段能够较好的推进。尤其是2016级学生,戏剧选修课程的课时增加了一倍,课程内容设置丰富,课时充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增,学生的创造力不断被激发,作品的呈现一再使人惊叹。使得老师们重新审视高中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经过这两届高中学生的戏剧教学实践,学生的能力基本上达到课程预设目标,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分别举办了“基于艺术素养的育人探索与实践的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在两次展示活动中,该校的戏剧课程受到各方面的肯定,教学内容也基本确定。 三、从艺术素养课程看高中普及化戏剧课程实施的相关问题 (一)独立戏剧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无论中西方,对于戏剧的教育功能得到一致认可,将其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势在必行。尽管中国大陆地区起步相对较晚,但从国家到地方相关政策均已发布。 尤其是2017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此版艺术课程标准中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将《戏剧创编与表演》作为选择性必修模块内容。明确指出:“戏剧创编与表演模块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戏剧源于生活,是人类进行自我认知、扮演角色、探究人性、实施舞台行为的艺术门类,是融合台词、动作、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戏剧编创与表演的实践活动,建立行动性形象思维,发展艺术感知和创意表达能力。”[3]课程标准鲜明地指出高中开设戏剧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开设内容、学业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同时在课程实施的建议中指出“不同艺术门类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备课……应从艺术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积极与其他艺术教师共同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些都为高中阶段开设戏剧课程指明了方向,将高中戏剧校本课程开发提上日程,并为课程的实施搭建总体框架。 (二)中小学普及化戏剧课程实施要从实际出发 就目前中小学所开设的各类戏剧课程实践看来,受西方戏剧教育模式与理念影响较大,但并未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或教材。就中学戏剧课程实践来看,“精英化”与学科相结合的倾向明显。尤其是在高中学段,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化、独立性戏剧课程亟待开发,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丰富学校的课程内容。 高中普及化戏剧课程首先注重戏剧课程本身的专业素养要求,如基础课中的“声、台、行、表”等基本要求,但要与高中学生的学情相结合,不能按照专业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生搬硬套,根据高中生兴趣高、基础弱、非专业的特点,采取有趣味性的课程实施方式,加强对薄弱环节如形体、发声的练习等,使高中普及化戏剧课程真正实现全体化、普及化,让学生全员参与,打好基础。 其次,根据高中生对戏剧课程多样化的诉求,在高二年级开设多门课程,以满足学生全员参与,分工合作的戏剧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需求,从而使高中普及化戏剧课程呈现出“抓基础、重个性、全员参与”的特點。 由于各地、各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开发适合本校学情的校本戏剧课程可视为推广中小学戏剧教育的有效实践途径。在实践基础上,对现行戏剧课程的上课模式不断优化,戏剧课程内容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改进,从而形成校本教材,以便于更好地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中小学戏剧教育发展。戏剧课程的设置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因地(校)制宜,形成各具特点的课程体系;同时注重课程的反馈和评价工作,以保证戏剧课程教学的良性推进。 (三)中小学戏剧教育专业师资的保证和培训 专业师资力量在基础教育中必不可少,尤其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对学生的影响深远。通过对该校高中普及化戏剧课程内容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该校戏剧课程的推广与中央戏剧学院的专业师资支持紧密相连,这是来自北京市教委的政策扶持,而这种政策优惠不具备普及性。 尽管有各类戏剧学院的毕业生,但中小学引进专业戏剧教师仍受到现实条件限制,大多数学校仍是音乐、舞蹈、美术,甚至语文、英语老师兼职承担戏剧课程教学工作,因此对现有非专业戏剧任课教师的培训必须得到重视。中小学戏剧师资力量培训应借助社会力量,如专业院校、演出团体,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小学戏剧教学工作;也更期待戏剧教育专业的学生参与到中小学戏剧教学一线中。 (四)中小学戏剧教育的推广要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 中小学戏剧教育的推广立足于学校,但一定要走出去、引进来,放眼全社会,依托社会力量,全社会共同推进戏剧教育的普及工作,从而为学校戏剧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保证学校戏剧教育良性发展。例如北京市教委开展的“高参小”项目,借助高校力量参与中小学艺术教育。以中央戏剧学院为例,自2014年起与7所小学携手合作开展“高参小”项目。同时,为保证戏剧教育工作的可持续性,中央戏剧学院于2017年7月10日开展了为期14天的暑期戏剧教育师资培训,效果突出。因此专业院校(团体)力量参与中小学戏剧普及教育,会进一步促进戏剧教育的蓬勃发展。 但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力量的参与,需要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这种政策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在落实过程中困难较多,长期持续进行存在难度。因此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培养中小学校自己的专业戏剧师资才是根本解决之道,探索专业院校(团体)参与中小学戏剧师资力量培训的方式值得深入探讨。 四、小结 高中普及化戏剧课程的开设任重而道远,该校与中央戏剧学院的合作的“艺术素养课程”可视为该校高中的戏剧校本课程,这种探索和实践可为普及和推广中小学戏剧教育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P6. [2]国务院.国办发〔2015〕71号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M].2015. [3]教育部.《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P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