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压抑的彷徨与美好的憧憬 |
范文 | 肖海燕 【摘 要】本文以莫扎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主要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演奏要领两方面进行简要论述,这对演绎该作品及正确理解该作品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a小调奏鸣曲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0-0073-01 一、作者简介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義音乐作曲家之一。其作品创作数量惊人,题材丰富,如歌剧、交响乐、钢琴奏鸣曲、协奏曲、室内乐等,作品旋律朗朗上口,结构清晰明了,同时又严谨细致富有内涵。 二、作品介绍及分析 (一)创作背景介绍 1778年是莫扎特人生中情绪最为波动、喜怒哀乐最多的一年;1778年是莫扎特一生中具有转折性的一年,是他在恋爱中体味到苦与乐的一年,是他的母亲过了世,再没有了妈妈的困惑年;1778年是莫扎特向上帝祷告与呼唤得最为虔诚与热烈的一年; 1778年是莫扎特深处卑微与孤立无助,与命运抗争的一年。 1778年在莫扎特母亲死于巴黎之后,莫扎特创作了这首a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亦被称为《巴黎奏鸣曲》。乐曲虽标有maestoso(庄严、雄伟)之意,但却暗含了痛苦与挣扎。莫扎特身处巴黎,但却经济窘迫、苦闷而悲伤。这些都似乎暗藏了莫扎特当时的紧张情绪与丧失母亲这一意外变故的悲恸之情。较之莫扎特之前其他作品而言,这首a小调奏鸣曲在结构与内容上都显得更为宏伟、丰富、完美。 (二)作品分析 乐章为庄严的快板,开头的几个同音“mi”就仿佛是“绝望”的音符在敲门,情绪饱满热烈而又富有进行曲的味道,反复重复的音型是主要主题的主要支撑力量。而这也构成了整个乐章的主导情绪与主导发展动力,并通过生动丰富的节奏来巩固乐曲的整个结构,以此来推进乐曲不停地向前发展。同时,强烈的小调性色彩也一直充溢着整首作品,曲中不协和的和弦带给人一种隐形的压迫感,使音乐之间充满了灰暗的张力,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炽热的思恋,压抑的畏惧,哀伤的梦境,同时又饱满而热烈,像是在寻求力量与命运进行抗拒、挣扎。 乐曲这里没有体现出真正的副部主题,而是通过一种模进音型的手法予以替代,且十六分音符的进行一直贯彻到呈式部的结尾。 在乐曲的展开部中,主要主题的节奏随着转调和强弱的的变化而表现得丰富多彩。而在高潮处,莫扎特采用了一场大胆而锐利的不协和音,并用夸张的力度对比记号pp与ff来表现出乐曲所需的发展动力与发展情绪,印象深刻而新颖。 接下来乐曲的旋律片段则由左右手轮流演奏出,并利用半音阶的创作手法与乐句走向直接进入到再现部。这种创作手法明显地体现出了莫扎特独特的处理方式。与呈示部相比,乐曲再现部开头与呈示部相同,但主要主题却出现在了左手。此时,紧张的旋律感充斥着一股内在力量,情绪的饱满性与紧张性进一步激起了内心的颤动、悲恸与挣扎。在此不明显的副部主题仍以它应答的音型做出了丰富的和声变化。在乐曲结束时,莫扎特以十六分音符直接推向尾声时,同时中间又插入了快速分解的拿波里六和弦及减七和弦。 纵观整个乐章而言,乐曲色彩鲜明、简练而朴素,如泣如诉的音调充满着全曲,热情炽烈而感伤激情,悲观戏剧而痛苦挣扎。此外,作品力度丰富多元,由以往局限的p、f增至pp、ff,且dim、cresc的大量使用,进一步丰富和强化了乐曲的情绪与发展。 三、结语 在演奏此部作品时,能感受到莫扎特音乐的纯洁与美好,但同时乐曲里又隐含了坚强不屈的意志与宽容,是逆风翱翔,是乐观中抵御悲伤,是笑声中的哭声,是上帝对受伤的心灵的抚慰,是压抑的彷徨与美好的憧憬。 参考文献: [1]郑兴三,著.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2]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7月. [3]张巍,主编.吴晓娜,王健,编著.钢琴音乐教程(修订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4]张大胜,著.钢琴音乐研究(第六版)[M].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81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