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义诺 |
范文 | 毕国忠 剧情介绍:号称“江左三凤凰”之一的汉族才子吴兆骞因受科场案牵连,被流放宁古塔,其挚友顾贞观因思念而创作了两首《金缕曲》。满族青年贵胄纳兰性德为顾词中的真挚情感所感动,立誓搭救吴兆骞。几经辗转,终于使吴在流放20年后重归关内,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 时 间:康熙十五年(1676)冬 地 点:京师(北京) 人 物: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贵胄,词人,乾清门侍卫,大学士明珠长子,故事发生在其22歲时。 顾贞观:号梁汾,举人,文学家,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明珠府西席(家庭教师)。故事发生在其40岁左右。 吴兆骞:字汉槎,少有才名,号称“江左三凤凰”之一,顺治十五年(1658)流放宁古塔。故事发上在其流放宁古塔18年后。 (音乐响起:古筝合奏《高山流水》) (画外音:“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北京,千佛寺,冬雪初霁) (纳兰满洲世子平常装束,上) 纳 兰? ?好一场雪。幸喜今日无差事,正好与梁汾先生对雪品茗,听先生阔论,一饱耳福。 [上台阶,叩门环][门开,小和尚出] 小和尚? [双手合十] 纳兰侍卫。 纳 兰 [故意板起脸] 你叫我什么? 小和尚 [一手搔头皮] 奥,奥,纳兰公子。 纳 兰 [手指轻点小和尚脑门] 下次再叫错,让你师傅罚你跪香。 [两人相继进山门] 小和尚? 师傅说,前日相爷发来口谕,要称您的官讳呢。 纳 兰? 相爷说的那是在官面上,咱这里是私下里,是朋友。梁汾先生,你师父,我都是以学生的身份见他们,你,和我小弟一般大小,在我心里,你也是个小兄弟呢。只不过…… [摇头,微笑] 小和尚 [仰面] 只不过什么?公子? 纳 兰? 家里的那个头上梳了个朝天纠,这里的吗? [从荷包中拿出一块银子] 赶明儿个庙会去买顶帽子,今年冬比往年冷得多。 [拉起小和尚手] 你呀,没有朝天纠。 小和尚? 多谢公子。您今儿个来是与梁汾先生讲书的吗?前个梁汾先生还和师傅说,要与您整理编排什么词集来呢。 纳 兰? 是吗?我要和梁汾先生编一部当今词人的词集,如果编成,就叫《今词集》。梁汾先生现在哪里?禅堂,还是方丈室? 小和尚? 昨天一整天,还有今儿个一大早,梁汾先生都在书斋,不知道在写什么东西。我给他送几次水,都见他一直在那里写。 纳 兰 [若有所思] 好。你去禅房给我找本《楞严经》,找到后送到书斋来。 [小和尚下,纳兰转身来到书房台阶下,书房门楣上题“心澄”匾额] 纳 兰? 梁汾兄,梁汾兄。 [半晌无人应,纳兰掀起门帘进,屋内无人。] 纳 兰 [站在书案边,四顾] 梁汾兄。 [小和尚抱着几卷书进,门帘掀起,风吹进,书案上镇纸压着的几张纸哗哗作响] 小和尚? 昨天,今儿一大早,梁汾先生一直坐在这儿写。 [小和尚把经卷放在案上,指着镇纸压着的] 八成这就是先生这两天的大作,这会子先生恐怕是上后山溜达身子骨了。公子,您在这歇歇,我找先生去。 纳 兰? 好。见到先生就说我来拜望。 小和尚? 您稍等,我就去。 纳 兰? 不急,不要催先生。 [小和尚下。纳兰坐,目光落在镇纸压的之上,轻声念] 《金缕曲》,果然梁汾兄又有大作了。 [移开镇纸,将诗稿拿起]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吴汉槎?宁古塔?梁汾兄怎么会和流放之地有瓜葛呢? [低头看手中的诗稿] (画外音,苍凉,悲愤)“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纳 兰 [胸脯起伏,情绪明显] 母老家贫子幼,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抬起脸,眼里有泪花在闪动。又低下头,翻过下一页诗稿] (画外音,更苍凉,低沉)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纳 兰 [一手扶案而起,碰倒烛台,泪流满面]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一手拭泪,低头看手中诗稿] 但愿得,河清人寿!我大清,天子圣明,四海一家,怎么还有这样生离死别之痛? [走到窗前,猛地推开窗子,寒风吹起纳兰头发、衣袍] 这吴汉槎到底是谁?为什么让你如此牵肠挂肚?他犯了什么罪,被流放到宁古塔?宁古塔,那是一个苦寒之地呀! 顾贞观 [进门,静静地站在纳兰身后,手中拿着吴兆骞的信,半晌,长出口气] 塞外苦寒,四时冰雪,鸣镝呼风,哀笳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 纳 兰 [惊回身,拭泪] 梁汾兄,你,回来了。你说什么? 顾贞观 [将手中的信递给纳兰] 我在窗外听你说宁古塔苦寒,就随口把汉槎在信上的话念出来了。 納 兰 [边看信边问] 梁汾兄,这吴汉槎是何等人物,怎么如此让兄台倾倒? [放下信,拿起书案上的诗稿] 让你‘留取心魂相守?看来你与他真是知音呢。 顾贞观 [拉着纳兰手,相对坐在书案两端] 容若,你知道这吴汉槎吗?早年他可是江左三凤凰之一呀![抬头,目光远望,略带神驰状] 顺治十年,江浙一带的文人才士几次聚会在虎丘、鸳湖,汉槎、我,还有其他文人,与吴梅村等老前辈作诗唱和,领风气一时呀。 纳 兰 [放下诗稿] 就是与宜兴的陈维崧、华亭的彭师度并称的吴兆骞?健庵先生曾提起过,只不过我倒没有把他和你联系起来。只是,他怎么去了宁古塔? 顾贞观 [起身,来回踱步] 少不更事,不晓得木秀于林,风必摧残之呀。都是少年轻狂呀。 纳 兰 [不以为意] 侧目士林,白眼鸡虫,读书人本色嘛。梁汾兄怎会有如此感慨?这不是你的本性呀。你我,不都是狂人吗? 顾贞观 [盯着纳兰的眼睛] 可是,你知道汉槎的遭遇吗? 纳 兰 [疑惑地看着顾贞观] 是呀,刚才我不是问你,他怎么去了宁古塔?难道—— 顾贞观 [面向北方] 容若,你听说过顺治爷年间的丁酉科场案吗? 纳 兰 [起身站立,肃容] 在家里曾听我家老爷说过此事。那可是朝野震动的大案子。那次南闱、北闱俱出弊情,光考官就斩了几十人呢。 顾贞观 丁酉年南闱科场,真是物议沸腾,考后士子们把贡院牌匾都改成卖完了,江宁书坊出了部传奇《万金记》,斯文扫地呀。 纳 兰 后来尤侗先生有写了部《均天乐》,在京师书肆也是火爆得不得了。听我家老爷说,先帝爷龙颜震怒,采用雷霆霹雳手段,处置了贪赃枉法的考官,革退、放逐了作弊的举子。重振士林,大快人心呀。 顾贞观 [叹气] 话是不假,可难免池鱼之殃啊。 纳 兰 [拿起吴兆骞的信,转向梁汾] 你是说这吴汉槎是受南闱之祸,无辜遭殃了? 顾贞观 汉槎才思敏捷,学富五车,诗文俱佳,科场春风得意,功名本是唾手可得。南闱案发,顺治爷谕旨江南正副榜举子俱到京师复考。 纳 兰 以吴汉槎的才学,复考也没什么。真金不怕火炼嘛。 顾贞观 话虽如此,可是汉槎他,复试未能终卷,交了白卷! 纳 兰 [极度惊讶] 啊?白卷? 顾贞观 [以手捂胸] 造化弄人呀。复试先帝爷出的是春雨诗五十韵,很平常的题目。 纳 兰? 那他为什么交白卷? 顾贞观 [没理会,继续自己言语] 复试在瀛台进行,数九隆冬,滴水成冰。应试的举子带着刑具参加考试,每人身边各站一位军营护兵,刀剑出鞘,虎视眈眈,哪里是科场,就是杀人的刑场。 纳 兰 这么说,汉槎是因为惧怕天威,未完成考试? 顾贞观 谁见过这种阵势?又冷又怕,别说做春雨诗,恐怕连句完整的话都不见得说出说不出呢。汉槎最终交了白卷。事后虽然查得没有作弊的情由,但因为汉槎曾经得罪过士林小人,为人诬陷,又交了白卷,最终落得个革退功名,流放宁古塔的下场。 [拭泪,缓气] 纳 兰 其情可悯,其人可怜。 顾贞观 [双手摊开]十八年了,十八年啦,容若。汉槎出关那年才二十八岁,如今,我从这书信中可以推测出他今天的模样,哀笳带血,双鬓渐星。十八年,我不敢梦见汉槎,可一闭眼,虎丘吟诗的汉槎,宁古塔冰天雪地爬行的汉槎,翻来覆去,让我日夜不得安宁啊。 纳 兰 梁汾兄的这份知己情义,真的可以感天动地了。 [拿起诗稿,放在胸口上] 河阳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梁汾兄,你的这金缕曲可与古人媲美了。这吴汉槎有像梁汾兄这样的知己,也算是不枉一生了。 [略顿] 汉槎真的也叫人羡慕。 顾贞观 [上前,拉住纳兰手] 容若,汉槎与你我真的有些相像呢。如果有一天汉槎能回来,我一定叫你们见一见,我相信,你和他,也会成为知己的。古人说“白头新知,倾盖如故”。更重要的是,你刚才不是说读书人的本色吗?我们都是读书人,我们要保住读书的种子呀! 纳 兰 保住读书的种子? 书法作者:王东海 顾贞观 对。只要保住读书的种子,就可以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就可以保全民族、国家。容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汉槎就回来,我们一起保住读书的种子,为了这个国,为了这个家! 纳 兰 [情绪激动] 梁汾兄,给我十年时间,我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搭救汉槎! 顾贞观 [作揖,躬身]容若,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请以五年为期! 纳 兰 [拉住顾贞观双手] 梁汾兄,好,我答应你,五年为期! 纳兰、顾贞观? 保住读书的种子! (背景音乐响起) (画外音:吟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附:手书纳兰词(王东海)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