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小说《狼图腾》的狼性精神 |
范文 | 李家美 【摘 要】论文主要分析了《狼图腾》中反映出的草原狼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精神和狼群独特的集体智慧,体现出草原牧民千百年来所蕴含的勇猛、健康、血性的图腾文化内涵。明晰我国民族精神支柱的脉络,了解草原、了解狼,打破人们对狼的固化思想。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狼图腾精神的转变与流传。通过研究狼性精神能够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图腾文化;狼性精神;狼图腾;启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4-0236-02 一、《狼图腾》的狼性精神内涵分析 《狼图腾》这部作品描写生动形象,场面恢宏广阔,再加上作者年轻时在草原的人生经历才创作出了这部畅销海内外的巨作。这是文学作品上第一部以草原狼为主题的小说,也是唯一一部以草原狼作为叙事主体的佳作。作者妙笔生花,将默默无名的草原狼搬到了民众的视线当中,激起了“陈阵”们强烈的好奇心,前赴后继的草原狼,想要一探究竟,揭开草原狼神秘而又熟悉的面纱。 (一)狼性尊严 1.坚韧不拔 《狼图腾》中的草原狼可以为了捕获猎物趴在原地一整夜、一整天,就是为了等待一个一击必殺的机会。由此我不禁发出感慨: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在历史长河中激流勇进,即使处在国破家亡的边缘,也能力挽狂澜?正是因为民族的坚韧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经受了历史长河的披沙拣金,中华民族战胜了天灾,挺过了人祸,得了天时,也有地利,更有人和,只要有根,民族就不会灭亡,根,就蕴含在民族所信仰的图腾里。坚韧,是故事中草原狼的精神,也是现实中中华民族的精神根系之一。 2.威武不屈 狼与人的斗争千万年前就存在着,当人类配备火枪之后,这场斗争就开始一边倒,人类的疯狂捕杀让草原再无草原狼的立足之地。但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斗争中,狼群少了,不屈的精神却依然坚挺。 从作品中狼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我们可看出狼有自己的高傲和倔劲,它们宁愿把洞撅塌了也不愿被俘虏。狼,是不会被驯服的,那些被驯服了的,都已经成了狗。同样的,回到我们人类社会,我们也都听过文天祥、刘胡兰的传奇故事,其中体现的就是英雄的不屈精神,面对强敌,面对压迫,他们都保住了自己的尊严。狼与人是相似的,面对穷途末路,会有自己的选择,就这一点比有些人的奴颜婢膝要强。 (二)狼性智慧 1.群体作战 众所周知,狼是群居性动物。群居性动物的优势就在于分工明确,使自身生存概率大幅上升,人也是群居性、社会性的群体,这一点与狼群有着共同之处。 作品中展现的草原杀戮和我们在电视、纪录片中看到狮子、猎豹捕猎的纪录片是一样的,但也有几点不同,草原狼群都是群体作战,有统一、集中的规划,有鲜明的分工,有多变的战术,就类似于军队作战,侦查、埋伏、选择最佳时机突袭、有意识地包围或者驱赶,这些都是军队常用的战术。而且作者将这些画面经过艺术加工,使群的概念深入人心,作品主线以及支线剧情中的矛盾纠纷都是以群体形式进行,如“狼群与羊群”“狼群与马群”“狼群与人群”。 作品中的主人公陈阵在与狼的第一次相遇时就是他闯进了狼阵,一群狼盯着他看,让他毛骨悚然仿佛灵魂出窍。在狼的角度看,狼王就是指挥官,狼群就是军队,服从指挥,合理布局,统一部署,齐心协力打赢事关生存和发展的一场场战役。可见,群体爆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只狼或许你不会怕,但是一群狼出现在面前,任何生物都会感到本能的恐惧。一群老鼠尚可咬死猫,更何况是一群狼。 2.分工协作 陈阵在人与狼群“休战”的空档从毕利格老人口中了解到狼的一些习性,这更让他对狼群产生了敬畏之情。狼群在捕猎时会有头狼指挥,其余的狼或是追赶或是埋伏起来;掏鼠洞的时候有大狼负责抛开洞口,小狼进入洞口把旱獭、老鼠之类的叼出来。 作为群居性的动物,狼群的这种做法已经具备了一些动物社会属性,它们也是通过“劳动”来维系种群的发展,而且通过分工协作提高“劳动效率”和生存概率,“兄弟”一心,其“力”断金。它们和人类社会一样,作为同一社会的生存者,冰川时代下,狼和人活了下来,剑齿虎、恐鸟这种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却走向了灭绝的深渊,区别就在于我们都是群居性动物,通过分工协作,可以更多地搜集资源,处理事情更快,存活下来也就更容易。 (三)狼群责任 《狼图腾》中毕利格老人曾说:“狼群为啥就能霸占住草原?就是因为狼群比老虎花豹抱团齐心。狼打食儿想着自个儿也想着狼群,还想着跟不上狼群的老狼、瘸子狼、小狼、病狼和产崽喂奶的母狼。”这类似于我们先辈很早提起的一个词——天下大同。在狼群活动中体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纽带,这也是草原狼能够更好地生存下来的原因。 万物皆有灵性,人与动物最本最真的本能反应并无多大的差别。狼群的育婴观念放在人类社会就相当于人类对弃婴或是孤儿的抚养,说是人性就太过片面,跨出种族的界限,应该说这是母性,母性是个笼统的观念,因为母性不仅体现在人类身上,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都有这种本性,猫、狗、鼠等生物与人类一样存在母性,这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二、新形势下狼性精神传承的启示 (一)现实处境 图腾精神对人的精神影响是深刻的、深远的,它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民族;它影响的不是一代人,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它代表了一个民族,体现出了民族性格。现代的蒙古族人多数已经放弃游牧转而定居,草原狼数量急剧减少,草原人与草原狼的斗争已经逐渐消停,狼图腾的影响力在逐渐变小。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对狼图腾精神的改革和创新是保持狼性精神先进性的必由之路。 (二)革故鼎新 作者在书中探索到:狼图腾文化中蕴含的侵略性强,容易对其他民族造成伤害,不利于各民族相互团结,我们在吸收融合的过程中要剔除掉其中的侵略性元素,但要保留其血性,一個民族要有血性,和平时期我们要和平相处互敬互爱,当我们受到压迫时就不能像待宰的羔羊一样无助无能。血性是民族的脊梁,宁折不弯是民族的品质,当我们体内的血性被唤醒时,就没人敢欺凌我们中华民族,现代中国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融合发展 中国的图腾精神并没有被其他的精神所取代,而是被历史有选择的保留了下来,狼性精神想要不退出历史舞台,就要保留下有生命力的东西,或者是与时代相融合。前文所述,狼图腾蕴含的狼性精神和民族情感是纯正的、质朴的。坚韧、不屈、责任、顽强、睿智等品质都是经历了时间的磨砺,是历史长河淘出来的金子。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人们所倡导和弘扬的精神品质,适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只有与时代相结合,将自身孕育的发光发热的点融入时代发展的道路上,播撒进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改进、完善,狼图腾的内在品质才会永续流传。 三、结语 作者通过对草原狼的描写,揭示了草原霸主的消亡轨迹,展示了农牧文明之间的交流和摩擦,探寻了广袤的草原退化的原因。“在那个敏感的时期,生活在城市里的陈阵向往着草原的自由与奔放,在草原上,他借着被囚禁的小狼发出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作者将草原狼升华为图腾。是一种期待,一个梦想,一只企图重新启动、出航远征的乌托邦之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人的认识水平和精神层面已经得到大幅度提高,狼性精神也不像以前那样直接影响人的思想观念,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和素质也在逐渐提高。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整个民族的国民素质也在积极改变,人们不必刻意去追求图腾信仰,因为狼性精神和图腾信仰已经渐渐融入每个人的身上,仔细体味,你会发现,狼性精神一直都在。 参考文献: [1]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2]罗燕.新世纪文学中狼性精神解读[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孙毅.论狼意象的文化内涵[D].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李溦.“狼性崇拜”背后的理性反思[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