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文创产品设计实训课程教学环节的探索 |
范文 | 欧阳丽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中备受关注,它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融合以及评价机制的创新上,将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环节;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6-0144-02 一、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训教学为初级课程的创意探索和专业课程的进一步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教学理念的转化落实。在已开设的实训课程中,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操作演示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以个体学习的方式进行观察和模仿制作,缺乏对学生团队协作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内容缺少与地方产业市场的对接,尤其是应用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专业识别度不够;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期末一张卷”的形式难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全方位考核。这些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训课程在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上的创新,需要结合当下高校转型发展的契机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突显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才能有效地推进实训课程教学的长远发展。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实训课程教学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建立系统性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更应突出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完成对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积累,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因此,在对接地方产业市场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社会各行业不仅看重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以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驱动下,学生须走出教室。在深层次了解当地文化资源的社会意义与经济价值的同时,侧重于当地企业的互动参与,使其在传承地域文化与服务社会间实现无缝衔接。从而更有利于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实训课程教学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走进社会,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三、文创产品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 在突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趋势下,文创产品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与教学计划的设置紧密联系,还会以其自身的独特性贯穿于实训课程教学实施的不同阶段。 (一)实训课题的选择 在选择实训课题前,教学团队会依据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实训类型对实训课题内容和实训课时进行针对性的划分,将其与相应的实训类型、教学目标和特征相结合,以满足专业转型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尤其是在“以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驱动下,引导学生立足地域文化,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形成自身的地域特色和应用特色,促使高校在转型发展、保护传承地域文化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以良性互动的方式推进人才的应用型转向。 因此,文创产品设计实训课程的课题选择,需依托当地文化艺术资源,将其蕴含的地域特色和应用特色通过实体产品的方式进行呈现,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地域文化所饱含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理解。同时通过原创性设计拓寬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开发价值,以修补课程前期对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转化的不足。 (二)教学方法的融合 针对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大多以教师课堂授课演示为主,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操作的现状,文创产品设计实训课程在立足地域文化,建立系统性、传承性的教学研究模式基础上,可以将案例讨论、分组讨论和现场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其中,努力彰显人才培养特点。 首先可以结合专业现有的工作室平台、实训平台和实践基地的教学优势,根据专业方向发展的需求对文化资源进行选择,组建与地域文化紧密关联的课程模块并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实训课题内容上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主,将学生的个体学习方式转变为团队协同合作的模式。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调动他们创作的积极性,并将设计方案带入相应的实际课题中进行实训锻炼,以提升他们在组织策划和协调工作中的能力,使其在进入社会相关工作领域后能尽快地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变。其次,可以将实训场地由教室转变为实践基地或企业,邀请民间艺人和业内专家深入实训教学一线,采取面对面的实地授课方式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让学生在“主动学”中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呈现提供多种可能性。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观摩和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就业的无缝衔接,例如在以“梅山棕编”为实训课题内容的教学中,主要以团队协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入梅山棕编企业。通过传承人的现场教学和演示,让他们近距离地观看棕编传统艺术的制作工艺。在感悟梅山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为后期的文化创意产品原创性设计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最后,教学中可结合现场参观、市场调研和实地走访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中的产品进行分析报告和总结,让学生多层面地了解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目的、创意手段和思维方法,促使市场调研结果和设计方案能够更好融合,突显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训课程参与性强、应用实践性强的特征。 (三)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须紧密结合地域文化资源这条主线,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梳理,提取其中的符号元素和文化内涵。通过视觉设计语言的形式加以呈现。同时结合当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诉求点,将文博衍生产品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旅游资源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主攻文化资源向设计转化的教学研究。 以笔者指导完成的侗景文创产品设计为例。教学内容以国家非遗名录中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锦为设计主题,提取其中独特的图案纹样与精美的编织纹理,将其运用于文化创意衍生品的创作中,让侗锦的文化内涵在设计中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因此,在实训课题开展之初,设计团队深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村落进行实地调研和田园调查。在多日的走访中不仅收集了大量的侗锦图片资料,还在与当地村民的谈话中进一步了解了侗锦的制作工艺和流程,为后续的方案设定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素材。同时结合市面上现有的同类文创衍生产品特点,在紧扣侗锦独有的图案造型基础上,尝试采用不同的应用载体进行设计,最后选用布艺作为产品的制作材料。并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与需求对包袋系列产品的尺寸、材质和制作规范进行具体要求,使其在便于人们日常使用的同时又能体现侗锦的艺术特色,促使更多的人去关注它和了解它。 (四)评价机制的创新 评价机制是保证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学环节的最后一步。在对实训课程作业的总体评价中,可以在文创衍生产品实体呈现的基础上,结合竞赛获奖、作品展览和各种文化创意实践活动等考核形式进行综合测评。这种考核形式既便于学生对自身的设计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又能让作品在展览和专业竞赛的歷练中不断得到打磨提升。同时,借助多种展演平台对实训课程作品进行推广和宣传,以达到检验教学效果和向社会推荐教学成果的目的。考核环节中评价机制的创新,不仅让教师在“教”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将教学重心放在对创新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上,以此强化设计专业在同类院校中的识别度,还激发学生在“学”中由“让我学”转变为“主动学”,形成师生、学校和企业间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切实达到推动专业转型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目的。 四、文创产品设计实训课程教学环节的再思考 文创产品设计实训课程需要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借助工作室平台、实训平台、实践基地和展演平台的优势建立专业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加强服务地方和文化传承的力度,并将课堂作业与设计转化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结合我国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形势,以及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外部环境,积极从专业内部发展需求出发,借助实训平台和实践活动寻求校企协同合作的契机。通过产学研的形式拓宽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实现与地方产业市场的对接,共同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与专业转型发展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丁伟.文创设计新观[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12). [2]王俊涛,肖慧.文创开发与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9). [3]靳埭强.文化产业与艺术设计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