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趣味诗词》微课作品在教育意义上的推广价值 |
范文 | 王德丞 【摘 要】《趣味诗词》微课作品是依托现代计算机技术,利用新奇有趣的平面化方式来展现古诗词所描写的景象。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微课作品的制作方法,浅谈了本节微课的实验价值,以及在以后教育方向上的影响价值。 【关键词】《趣味诗词》;教育;推广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6-0178-01 一、关于《趣味诗词》微课作品的制作 (一)作品制作初衷。在众多中国传统文化中,语言文化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而古诗更是历经了千年的洗礼而保留至今,诗词的学习对于学生教育来说是重要的一课,但从小的经历告诉我们,诗词是比较难懂的,想要记得牢固必须多次复习、天天背诵,所以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小学生,通过新型动画的方式,让学习诗词变得简单易懂,从而能够更广泛地传播我们的诗词文化,让学生们爱上诗词。 (二)作品制作以及风格特征。本作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软件,通过丰富的场景与生动的语言,将《元日》这首诗中的人物、场景、字词所代表的现实意义,全部都以MG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从无到有,利用AI、PS等软件创作诗词场景、人物等。作为每一名中国学生的必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受到学生包括家长的高度重视,而作品《趣味诗词》则是提供了一个教学范例,通过图形图像,包括小动画的处理方式来让学生们更易接受,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与效率。 二、《趣味诗词》微课作品的教育推广 (一)《趣味詩词》作品的主题性。《趣味诗词》作品本着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表达理念,多方位考察了小学六个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点与难点,以及老师的教学目标等内容,多维度立体地剖析了教学内容,以创造出一种既能充分表达教学内容又能让小学生们充满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同时作品紧紧围绕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需求,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上进行改革与完善,将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一种连贯的教学状态。所有的这一切我们都通过有趣的动画形象生动展现出来,让小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课堂教学45分钟所达不到的效果。 (二)《趣味诗词》作品的教育价值。作为现代教育的新型依托方式,本作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和效率,作品最大的优势是把握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将视频的趣味性展现出来,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受到文学与美学的双重熏陶,并能够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趣味诗词》作品的试用对象及推广对象。本作品从内容和形式上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表现。小学生们学习诗词经常摸不着头脑,从字词到字意再到背诵,每个环节都让他们很“头疼”。而《趣味诗词》本着寓学于乐的宗旨来传递诗词学习的快乐。我们将作品带到了小学六年级的补习班课堂,通过观察与提问等方式发现小学生们的学习效率确实有所提高,从背诵与释义的方面来看掌握情况良好,所以我们对此就更加有信心了,将作品的推广对象确定为小学生,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尚未完全形成,其心理状态急切需要通过这种卡通的形式来丰富,所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会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重大帮助。 (四)《趣味诗词》作品的沉浸式学习体验。作为信息技术应用下的新型微课教学方式,《趣味诗词》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教学体验,通过小动画的处理方式配合MG动画来表现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向与场景,让小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悟诗人作诗的感受与过程。依托于帧动画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兴趣,不知不觉加深学习印象,在背诵的时候能够由动画场景想象到具体的诗词。从人的感官体验到人的认知体验,一步一步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带入其中,实现沉浸式的学习体验。相信所有人都不会拒绝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 (五)《趣味诗词》作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必定也是全面的,素质教育推行了多年,但成果还不太显著,所以我们想通过微课的方式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们这种形式在以后的制作上会非常简单,教师可以通过已经制作好的人物、场景、装饰物以及语音等插件,根据诗词含义进行简单的组合拼装,从而快速制作一节微课小视频,从而达到轻松有趣的教学效果,让同学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像看动画片一样沉浸其中,加快学习与理解。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推广起来就十分容易了,经过了实践的证明,取得的效果会让教师们欣喜万分,后续再通过加大宣传,相信能够大大改变现在小学生学习诗词的消极态度,更加有效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彭寿清,蔡其勇,苏贵民,冉隆锋.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2. [2]马敏.变革中的教师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