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珐琅工艺的历史与技法研究
范文

    

    

    【摘 要】珐琅工艺是一种传统的金属表面装饰工艺,现广泛用于珠宝首饰设计等行业,本文回顾了珐琅工艺的中西方发展历程,从珐琅釉料、金属底胎材料及其处理方法两个角度区分各类珐琅工艺技法。

    【关键词】珐琅工艺;历史发展;掐丝珐琅

    中图分类号:J526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2-0184-03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工艺是指将类似玻璃质的釉料与金属烧结在一起的金属表面装饰技法,珐琅釉料丰富的色彩和类似宝石的光泽使珐琅工艺成为国内外工艺品、首饰等产品设计中难以被替代的传统工艺。由于珐琅工艺的历史久远且传播范围广,工艺技法变化多样,但相关文献较少,本文从珐琅工艺的历史发展和工艺技法两个角度展开,为学习、研究珐琅工艺的同仁提供参考。

    一、珐琅工艺的历史

    (一)西方珐琅工艺的发展

    珐琅工艺的产生与镶嵌、铸造等金属工艺的发展和釉的发明息息相关,北京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郭强教授在《釉的发明与珐琅工艺起源》一文中说“珐琅工艺是宝石玻璃镶嵌工艺的模仿和发展”。在能查找到的资料中发现,珐琅工艺在公元前的埃及、希腊地区就被零星地使用在珠宝首饰上,“有据可查的最早的掐丝珐琅,出现在约公元前13世纪的迈锡尼”[1]。

    到中世纪晚期,珐琅工艺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主要出现在圣遗物箱、十字架及珠宝首饰上,形成掐丝珐琅、内填珐琅、圆雕珐琅、透明珐琅等工艺类别。随着珐琅工艺的精进,15世纪在法国城市利摩日发展的画珐琅技术与之前的掐丝珐琅、内填珐琅等工艺有明显区别,这种珐琅工艺对绘画技术要求非常高。“即便这种工艺常常只是被用于背景装饰(特别是当有贵重主石出现的时候),整个17世纪的微绘艺术家们还是不断地在珐琅底板上进行绘制,打造最为艺术的绘画珠宝”[2]。珐琅在珠宝首饰中的大量应用和它色彩丰富的特点有关,在17至19世纪,悼念性的“黑色珠宝”由英国起源进而流行于整个欧洲,这类首饰中的“黑色”则大部分由珐琅表现,此外還有缟玛瑙、煤精、发丝等材料。“从纯技术层面来说,19世纪末的珐琅工艺已经发展到顶峰,这时法贝热、卡地亚和新艺术运动时期的玻璃大师拉利克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精湛技艺”[3]。

    至今,在西方首饰艺术中,珐琅仍然占据重要位置。例如具有代表性的珐琅工艺饰品品牌FREY WILLE,创建于奥地利,是世界上唯一精于制作珐琅工艺饰品的品牌,其作品的创意多取材于现代艺术作品、经典建筑、希腊神话故事,以翔实的艺术史为根据,同时以艺术的方式再现生活。此外,各珠宝奢侈品牌也大量使用珐琅工艺,如Mikimoto在2017年推出的“Praise to Nature”高级珠宝系列中使用空窗珐琅工艺设计了一枚呈现透亮蝶翼的蝴蝶胸针;Gucci 2017年的春夏珠宝新品中以黑色、白色、青蓝色珐琅绘制出对称的花叶图腾,并巧妙融入其标志性的双“G”Logo。

    (二)中国珐琅工艺的发展

    在我国,珐琅工艺更为大家熟知的一个名字是景泰蓝,甚至常常将珐琅与景泰蓝对等起来。我国最早关于珐琅的记载是在南宋(1127-1279)顾文荐所著的《负喧杂录》中“予得一瓶,以铜为胚胎,傅之以革,外为瓤棱,彩绘外国人之奇形诡状,却似琉璃,极其工巧,不知何物,闻是蒯宾国物,更当质于博识者。”关于中国珐琅工艺的起源,大部分文献认为中国珐琅工艺属外来工艺,也仍有部分持中国本源的学者从一些早期历史文物中寻找证据。元末明初,珐琅工艺盛行,主要包括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和画珐琅,制作品有瓶、盘、炉、鼎等器物。到明代景泰年间形成中国自己的制作技巧,且蓝釉运用最多,故称作“景泰蓝”,景泰蓝属掐丝珐琅。

    除了北京,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也是保留并传承珐琅工艺的重要地区,该地聚集了一批家族代代相传的珐琅手工艺人。《新纂云南通志·工业考》里明确记载:“永北厅珐琅银器,自来擅长,清代以前,妇女首饰以金银珠翠四者制成,翠者翠鸟之羽毛也。”2009年,“珐琅银器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永胜珐琅工艺的来源,在所搜集到的文献中均认为珐琅工艺是元蒙军队自远征后将此技艺带回中原,起初传于云南(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和金官镇一带),随之传到北京。永胜珐琅工艺制品多见为酒器、茶器和首饰。

    二、珐琅工艺的分类

    在不同的文献中,对珐琅工艺类别的表述略有差别,常见的珐琅工艺种类有掐丝珐琅、画珐琅、錾胎珐琅、内填珐琅、镂空珐琅等。不同时期、地区的珐琅工艺技法中存在的差别,也有可能产生出新的命名,如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欧洲古董首饰收藏》中出现了“瑞士珐琅”“利摩日珐琅”这样以地名命名的珐琅工艺技法,也有基本类似的工艺技法但具有不同命名方式的情况,这或许说明了珐琅工艺技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各类珐琅工艺技法的流程顺序基本相似,其中共有的部分为金属底胎制作、上珐琅釉、烧制珐琅、清洁与打磨抛光。北京服装学院从事珐琅工艺教学的傅永和老师在接受《中国宝玉石》杂志的采访中说:“珐琅工艺在科学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各地区或民族在文化与艺术形式上各有选择和偏爱。比如,欧洲的珐琅工艺在画珐琅的精细与写实方面走得更远,而在掐丝珐琅工艺方面并没有大的飞跃式的发展……中国的珐琅工艺历经几百年,其主流已经发展成为以密集的丝纹和丝釉平整光亮为特征的景泰蓝样式。”

    三、珐琅工艺的技法

    本人通过对各类文献中记载的珐琅工艺技法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技法差异主要由釉料、金属底胎材料及器型影响,因此尝试从珐琅釉料的特性、金属底胎的材料及其处理方式两个方面来对目前保留下来并被广泛应用的珐琅工艺技法进行区分和研究。

    (一)珐琅釉料特性与金属底胎材料

    珐琅釉料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经一定温度加热后,具有流动性。珐琅釉料的种类按釉料的软化点或熔融点可分为低温釉料、中温釉料、高温釉料;按其烧制后呈现效果可分为不透明釉料、半透明釉料和透明釉料;按质地可分为粉状釉料、油彩质釉料和水彩类釉料。使用不同的釉料也会形成不同的珐琅工艺类别,例如在郭强教授的《釉的发明与珐琅工艺起源》中提到的“透明珐琅”工艺,即通过透明釉料的填涂从而可看见珐琅器物上的浮雕图案的技法。

    常见的珐琅金属底胎有铜、纯银、925银、金、彩金等,选择什么样的金属与珐琅制品的结构、大小、成型方式有关,例如在制作盆、炉、鼎等器物或体量较大的珐琅艺术品时常使用成本较低的铜,而制作珠宝首饰时普遍使用价值较高的金、银。在使用不同的金属底胎材料进行珐琅工艺装饰时,由于金属自身属性的差异,就会带来技法上的差异,如《欧洲古董首饰收藏》一书中提到的“背烧珐琅”就是为了防止烧釉过程中某些金属底胎易变形,而产生的在金属两面均匀涂上珐琅釉料的技法。

    (二)珐琅工艺技法特色

    1.掐丝珐琅

    在众多珐琅工艺中,掐丝珐琅或许是历史最悠久且最容易辨识的珐琅技术,是利用金属丝或金属片将珐琅釉料区隔开来的技法。早期的掐丝珐琅从形式上看像极了用金属包边的宝石镶嵌,从工艺上,“掐丝珐琅通过‘掐丝可以有效地防止珐琅釉的破碎和脱落,这是因为金属丝将釉面分割成更小的珐琅区域,从而增强了金属的约束力,限制了珐琅的变形”[4]。

    2.内填珐琅与錾胎珐琅

    除了可以利用“掐丝”塑造便于填涂珐琅釉料的“间隔”,还可以利用蚀刻、雕刻、铸造等工艺使珐琅金属底胎形成凹槽来进行釉料填充,这便是內填珐琅,由于对金属底胎的处理方式灵活多样,内填珐琅也是较容易实现批量生产的珐琅工艺。与内填珐琅容易混淆的珐琅工艺是錾胎珐琅,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錾胎珐琅需要将底胎整体覆盖上透明珐琅,不管是凸起还是凹陷的区域;而在内填珐琅技艺中,尽管可能使用同样的金属工艺来制作底胎的凹陷部分,但其只在凹陷的区域内烧制珐琅,凸起部分仍是裸露的金属”[5]。錾胎珐琅可以透过透明釉料层看到金属底胎上利用锤敲、簪花、冲压、蚀刻、车花等工艺形成的花纹肌理,因此也被称为透底珐琅。

    3.画珐琅

    画珐琅工艺是与以上几类珐琅工艺在图案绘制上具有明显差别的一种珐琅技法,通过分层上釉,多次烧制的方法在底胎表面进行绘画,这种工艺不但需要精湛的绘画技巧,还需熟悉各种釉料在烧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4.景泰蓝与永胜珐琅

    我国的景泰蓝工艺属掐丝珐琅,云南丽江永胜珐琅工艺则是掐丝珐琅与錾胎珐琅的结合,虽然二者都是掐丝工艺,但其对“丝”的表达有明显差别。景泰蓝工艺中的“丝”为金属扁丝(图1),扁丝焊接在金属底胎后需多次上釉、烧釉,直到釉料与金属丝围成的间隔齐平或略为高出,随后进行表面磨光、镀金,形成似“金线”描边的画面风格。而永胜珐琅工艺以银胎为主,掐丝前先用錾花工艺将图案錾于底胎表面(图2),且“掐丝”用的“丝”为极细的、双股合并搓成麻花状的银丝,再进行掐丝、焊接、上釉、烧制(图3)。在永胜珐琅工艺中,多用透明或半透明釉料,以透出银胎的金属光泽,在实用性较强或体量较大的珐琅器上,也常进行半珐琅装饰,部分区域直接露出银胎,永胜珐琅银器给人透亮、精致的视觉效果。

    四、结论

    通过对珐琅工艺的历史与技法的文献研究,感受到珐琅工艺灵活多样的技法和极强的艺术表现力。珐琅工艺的技法差异往往与器型、底胎材料及珐琅釉料有关,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具的更新,珐琅工艺还将会有新的变化。在艺术表现方面,西方珐琅器强调其丰富的颜色和透亮的光泽,并将绘画艺术融入其中,而我国的珐琅器则更强调了“线”的变化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史永、贺贝,珠宝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1:p42.

    [2]史永、贺贝,珠宝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1:p165.

    [3] John Benjamin[英],杨柳、任伟译,欧洲古董首饰收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7:p70.

    [4] Linda Darty[美],王磊译,珐琅艺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1:p106.

    [5] Linda Darty[美],王磊译,珐琅艺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1:p74.

    作者简介:杨孟杰(1990-),女,汉族,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昆明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