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花鸟微言 |
范文 | 吴剑珊 [摘要]宋代是一个艺术转折的时代,从宋代开始诗、词、歌、赋达到顶峰状态,有了各自完整的体系及风格流派,绘画中人物、山水、花鸟完成各自的独立领域,形成各自里程碑;宋代是思想开放的时代,综合道、释、儒的思想流派,以及以此基础上产生的程朱理学,并杂糅了唐五代以来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形成当时主流文化及审美取向,其美学思想影响着元代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宋代皇家画院的建立,使得大批文人开始重视绘画,专职的画家亦有机会大展拳脚,花鸟画也在宋代脱离山水、人物画自成一体,因此产生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宋代花鸟画精品。亦使得花鸟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取得不朽的地位,也从一个侧面代表着当时社会的美学思想。正是在宋人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使得宋代花鸟画达到了一个巅峰,思想的开放也爆发出笔墨的变化。当时有崔白不同于院体画富丽堂皇的闲逸情怀,亦有文人梁楷引领中国水墨写意画的风潮,也有文人苏轼在书法上的巨变,这些变化不能不说是当时美学思想积淀及思变的结果。追寻这种变化背后蕴藏着的美学思想积淀及变化规律对我们这个时代艺术的发展是有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宋代;花鸟画;美学思想 宋代是一个艺术转折的时代,从宋代开始诗、词、歌、赋达到顶峰状态,有了各自完整的体系及风格流派,绘画中人物、山水、花乌完成各自的独立领域,形成各自里程碑;宋代是思想开放的时代,综合道、释、儒的思想流派,以及以此基础上产生的程朱理学,并杂糅了唐五代以来外来的文化、思想的影响,形成当时主流文化及审美取向,其美学思想影响着元代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宋代皇家画院的建立,使得大批文人开始重视绘画,专职的画家亦有机会大展拳脚,因此产生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宋代花鸟画小品的精品。如南宋李安忠的精致的、书写性的《竹鸠图》,硬挺的线条不仅显示出作者书法的功力,也让这竹枝那青翠挺直又带着韧性的特征完美地呈现出来。中国花鸟画艺术也是在宋代取得不朽的地位,其内容丰富,果蔬、花卉、禽鸟、物品无一不包含,并在皇家画院中形成一派院体花鸟画的主流,它的艺术思想反映着宋代皇家的艺术主流思想,也从一个侧面代表着当时社会的美学思想。正是在宋人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使得宋代花乌画达到了一个巅峰,思想的开放也爆发出笔墨的变化。当时有崔白不同于院体画富丽堂皇的闲逸情怀,亦有文人梁楷引领中国水墨写意画的风潮,也有文人苏轼在书法上的巨变,这些变化不能不说是当时美学思想积淀及思变的结果。追寻这种变化背后蕴藏着的美学思想积淀及变化规律对我们这个时代艺术的发展是有借鉴的。 一、花鸟画在宋代的地位 宋代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是比较重要的阶段。从宋代开始,山水、花鸟、人物三种画科形成各自独立发展的领域,皇家画院的建立也使得中国传统绘画达到了空前的历史地位,艺术典籍层出不穷。皇家画院编撰的《宣和画谱》、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邓椿的《画继》、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韩拙的《山水纯全集》、米芾的《画史》、沈括的《梦溪笔谈论画》、饶自然《山水家法》等。其中,宋代重要的皇家艺术典籍《宣和画谱》,全书共20卷,著录宋徽宗时宫廷所藏的魏晋以来历代绘画作品,共计画家231人,作品6396件。按题材分为十科:道释49人,人物33人,宫室4人,番族5人,龙鱼8人,山水41人,畜兽27人,花乌46人,墨竹12人,蔬果6人。只看花乌科就记录有46人,若按广义的范围来理解花乌画,可以把畜兽、墨竹一起并入,有85人,可见花乌画在上流社会很是繁盛。 不过这种体现在数量上的繁盛与花乌画的地位并不成正比。北宋米芾曾在《画史》中提道:“鉴阅佛像故事图,有以劝戒为上;其次山水,有无穷之趣,尤是烟云雾景为佳;其次竹木水石;其次花草;至于仕女翎毛,贵游戏阅,不入清玩。”对于达官显贵者,花鸟画是用来“贵游”“戏阅”“赏玩”,并不列入上流的物品,更介乎于娱乐、游戏之物。虽然只属于上流社会的“玩物”,但其艺术造诣是不可否认的。在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对当时的花鸟画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或问近代至艺与古人何如?答日:近代方古多不及,而过亦有之。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由此可见,花乌画在当时的艺术成就已经与山水、人物齐平,又由于其作为独立艺术开始发展的起始较晚,因此在当时的发展态势更是迅猛。 二、宋代花鸟画的美学思想特征 宋代花鸟画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历史舞台。作为人类精神层面的创造,其隐含的思想、呈现的面貌必然受到其时代主流精神观念的影响,因此要剖析宋人花乌画的美学思想就不得不先讨论宋代时期的社会主流文化思想。宋代在文化政策上,提倡开放的、兼容并蓄的文化态度,因此在宋代社会主流文化思想中,既有儒家的“德治”“礼治”“人治”,也有释家的“一切皆空”“因果”和道家的“无为”“道法自然”。同时,还有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道家、释家为行为、思维方式的程朱理学也在这一时代从青涩发展到成熟。而宋代的美学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思想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一)“修身养性”的行为自觉,“格物致知”的绘画理念 在儒家的影响下,宋代花乌画有着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的思想特征和行为自觉。儒家提倡的德治、礼治和人治占据宋代社会文化主流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其中“德治”思想主张用道德感化人,“礼治”用君臣尊卑伦理规范约束人,“人治”重视人的本质发展,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提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要任务即为“修身”。作为有治国平天下志向的君子必须增加自身修养,积累文化底蕴,这个思想左右着治国平天下的人们。其为何人?答日:贵族、文人士大夫、普通民众等,占据着社会各阶层,是社会的主流。在宋代画院中,画家均须参加考试,并根据诗文进行创作,考进画院皆有官品在身。每个人都饱读诗书,不是脑中空泛之辈。儒家的行为、思维方式,让花乌画家修养深厚、厚积薄发、胸中有竹。 再看上述引文中的“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这种儒家提倡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让花乌画家崇敬自然、贴近自然。从大自然的造像中提取各自的素材,并养成认真观察,深究物象细节而认识事物的本质、造型规律,然后着手个人的绘画创作。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提道:“鸟兽草木之赋状也,其在五方,自各不同,而观画者独以其方所见,论难形似之不同,以为或小或大,或长或短,或丰或瘠,互相讥笑以为口实,非善观者也。”又有明代董其昌评宋画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句:“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余曰:‘此宋画也。”宋画,画非只画画中之意,存画外之言,诗中藏画,画中藏诗,互为延伸,难能可贵。诗与画皆为内心的映照,由内而外的创作方式正是儒家通过内省的修身理念,带动了从人的内心世界来认识外物的格物方式。契合了中国绘画由内而外的独立创作行为,让绘画不仅成为记录历史事件的手段,更成为修身养性的途径。 (二)“清静无为”的内心追求,“守静笃”的画面意境 道家、佛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使得宋代美学呈现清雅与静谧的美学追求。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养生,希望生命无限延长。道家思想核心为“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形神兼养”等。《老子》《庄子》有“致虚极,守静笃”“心斋”“坐忘”等。道家的“守静笃”“心斋”“坐忘”与佛家的“空”“清静”虽主张不同,但修行行为却相似。道家的这种顺应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影响着宋人的处世方式,对于美学观念的影响则在于观察自然时、表现自然时的处理方式。 在道家、释家求真、恬淡、守静笃的精神影响下,宋代花鸟绘画中体现出静谧、恬淡的意境追求,画面显现出亲近自然、贴近自然的清静、情志等。画家通过自我修养、内观反省的思维方式认知世界万物,以涵养心性的修为方式滋养自身艺术厚度,以求厚积薄发、胸有成竹,这样的修养方式所催生的宋代文化是一种平淡恬静的审美观。与绘画想通的书法、琴棋、诗歌等艺术形式,其追求的审美观念也是那种平淡、细腻的情感。佛家的世界万物皆有因果,与画理相通。“提笔时澄心静虑,意在笔先,神思专一,不杂不乱,然后落笔……详审四时,荣枯老嫩,随意下笔,自然枝叶活动,生意具足,若待设色而后成竹,则无复有画矣。”落笔之前讲究静心、专一,描绘花乌树木要符合自然中事物的规律、结构、四季枯荣等特征,这与道家的清静、顺应自然的理念是分不开的。 (三)“穷理”的绘画执着,“内省”的涵养方式 宋代理学影响和启发了宋代的绘画观念中平淡天真的生动意境、引人深思的言外之意。宋代绘画讲求自然生动,画理通自然之理,画面中的景、物、情、趣都应符合自然的规律。艺术造诣极高的宋徽宗画仙鹤居然能深究至仙鹤踏石左右脚的先后,并以此严谨的态度来挑选宫廷画师,可见其对自然之理的追求。这种“穷理”的执着影响着其时代的绘画理念。北宋仲仁《华光梅谱》就有对于花卉画法严格要求:“三十六病:枝成指捻,落笔再填。停笔作节,起笔不颠。枝无生意,枝无后先。枝老无刺,枝嫩刺连。落花多片,画月取圆。树老花繁,曲枝重叠。花无向背,枝无南北。雪花全露,参差积雪。写景无景,有烟有月。老干墨浓,新枝墨轻。过枝无花,枯枝无藓,挑处卷曲,圈花太圆。阴阳不分,宾主无情。花大如桃,花小如李。弃条写花,当桠起蕊。树轻枝重,花并犯忌。阳花犯少,阴花过取。双花并生,二本并举。”0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画辩》亦写道:“人物如尸似塑,花果如瓶中所插,飞禽走兽但取皮毛,山水林泉模糊遮掩,屋庐高大不称,桥徇强作断形,山脚水源无来历。凡此数病,皆谬笔也。”可见宋人绘画穷尽自然之规律。 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同时拥有道家、佛学的行为、思维特点。道家讲究思辨、讲阴阳,佛学讲一切皆空,在修养方面道家、佛家均“主静”。“理学影响下的宋代文化的内省思维方式、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涵养心性的修为方式以及平淡的审美观,启发了宋代绘画观念,而绘画观念规范了绘画实践,而绘画实践又丰富了理学的实践方式。”从这样的思想观念中可窥见宋代理学在修身养性、提高人格修养方面与禅宗、道家注重个人内在修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宋代花鸟画美学思想中体现出注重个人心性涵养的积淀、平淡恬静的画面意境、规范的绘画法度、画面的弦外之音。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绘画意境。明代董其昌也在他的《画旨》中提道:“东坡有诗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余日:‘此元画也。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余日:‘此宋画也。”由此可见,其实画的是画也不是画。 当然影响是互相的,理学影响了宋代绘画的思想观念,规范了格物致知的绘画观念及创作实践,绘画也反过来丰富了理学的修养方式,与诗、词、歌、赋的艺术形式一起作为个人的心性修养途径。这与宋代绘画讲涵养功夫,注重画家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理”之于绘画,不仅使得画家正确对待自然之规律,也使得绘画作品有了更耐人寻味的境界。如“四君子”“岁寒三友”之类的题材,描绘景物的同时也在表达画外之人性、品行,花卉作品也蕴含着“一花一世界”的比兴与联想。可见,宋代理学思想与美学思想是互通的。宋代美学思想表达出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描绘追求自然的规律、道理,同时用外物的比兴隐喻和内在的内省及穷其道理表达执着。 (四)怡情雅兴的“玩物”,脱离束缚的洒脱 由于宋历代皇帝的推崇,宋代画院主导着宋代时期的主流审美思想。而宋代画院最初成立时,原五代时期画院的高手都在宋画院供职,因此宋代画院的审美特征及美学思想,均可与唐五代绘画思想相衔接。而花乌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蜀时画院画家黄筌、黄居案父子。皇室子孙们从小接受经典艺术作品的熏陶,各自有着自己的艺术建树,其中不乏艺术大家。拥有阶层领导者及艺术支持者的双重身份,其艺术导向无疑对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南宋邓椿《画继》中有这样的描述:“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即位未几,因公宰奉清闲之宴,顾谓之日:‘朕万几馀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故秘府之藏充韧填溢,百倍先朝。又取古今名人所画,上自曹弗兴,下至黄居案,集为一百帙,列十四门,总一千五百件,名之日《宣和睿览集》,盖前世图籍,未有如是之盛者也。于是圣鉴周悉,笔墨天成,妙体众形,兼备六法。独于翎毛,尤为注意,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众史莫能也。”宋徽宗的作品中,花鸟画占了很大的比重,且有很高的造诣。从他追究仙鹤走路先迈哪条腿的执着开始,他的艺术倾向即引领了皇室贵族、官宦文人中的一批花乌画艺术精品。从其作品来看,不难看出他对自然的尊重、对艺术创作的认真态度与穷理的绘画理念,以及崇尚线条精细、色彩丰富、追求恬淡天真的审美观念。亦可管窥“黄家富贵”的富丽堂皇、精致细腻的画风。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花鸟画在当时是皇室贵胄们的赏玩之物,北宋米芾曾在《画史》中提道:“鉴阅佛像故事图,有以劝戒为上;其次山水,有无穷之趣,尤是烟云雾景为佳:其次竹木水石:其次花草;至于仕女翎毛,贵游戏阅,不入清玩。”对于达官显贵者,花乌画是不列入清雅的赏玩品,更介乎于娱乐、游戏之物,只属于上流社会恰情雅兴的“玩物”。既然是“玩物”,那肯定追求“趣”“意”,不会那么工整而正统,正是它不用那么“循规蹈矩”才能显示出脱离束缚的洒脱。也正是因为有“玩物”的身份,才使得花乌画脱离传统的藩篱,树立起独特的艺术面貌。 结语 通过对宋代美学思想的梳理及当时思想对美学思想的影响分析,可窥见宋代美学思想中蕴含着儒、道、释及理学的影响,怀着兼容并蓄的宽大胸怀形成了宋代美学思想中“修身养性”的行为自觉,“格物致知”的绘画理念;“清静无为”的内心追求,“守静笃”的画面意境;“穷理”的绘画执着,“内省”的涵养方式;以及追求意趣、脱离束缚的洒脱不羁。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再看其时代的作品,就能发现宋代花鸟画中格物致知的精神对笔墨的讲究、对“神会”的表现、对静谧而优雅的意境追求。当然,宋代花鸟画美学思想特征绝不仅仅表现为对画面元素的组合及绘画技法的追求,而是在穷极自然之理的同时表达弦外之音、画外之意。它已经成为当时文人表达思想的窗口,体现出当时的主流审美观、世界观、处世观等。也为后世展现其时代的恢弘气势,代表着中国花乌画的历史巅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