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高校书法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
范文 | 都雪 摘 要:书法是我国笔墨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最重要的文化积淀成果之一。相对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高校的书法教育有着独特的意义。练好书法除了能增加生活的雅兴、陶冶情操,还能使学生的字迹变得更加工整规范。作为书法教育的主流阵地,国内各大高校似乎没有把传承书法文化很好地落实下来。虽然几年来国家针对高校的教学体系和民族文化教育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学校不重视、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环境差、文化氛围淡等问题依然存在,且成为当今我国高校书法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种,文章在分析当今国内高校书法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书法;高校;教育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凭借卓越的智慧,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孕育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传统文化,书法就是其中之一。书法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在古代,中国人只用毛笔记录文字。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大量西方文化和思想涌入国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毛笔作为记录文字主流工具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钢笔和中性笔。虽然说笔的形式改变了,用笔传承下来的文化不能丢。书法作为修身养性的工具,将其纳入高校的综合素质教育中,能够舒缓学生的心境、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品行、提高学生的教育素养。此外,随着电脑和手机在青年群体中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很多高校平时上课都采用多媒体,课后作业也大都要求交电子版的文档。大学生接触笔和纸的机会越来越少,书写能力也在逐渐下降。因此,高校中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意识到高校书法教育落后问题的严重性,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书法教育体系是当前各高校需要思考和落实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高校书法教育现状 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沉淀,具有最丰厚的底蕴。纵观全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结果令人寒心。文化不自信是现代中华民族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沟通越来越频繁,大量西方文化随着这股潮流涌入,迅速进入老百姓的视野,并一步一步侵蚀我国传统文化千年来打下的根基。很多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没有保持理性的态度,选择盲目追随和学习西方文化,有些甚至以传统文化为“耻”,抵触传统文化。前几年韩国将端午节成功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国人开始意识到文化不自信的严重性,慢慢掀起弘扬传统文化的浪潮,很多国货品牌也借着这股风大赚了一笔,但是,问题的根源没有得到解决。 (一)高校上层领导和教师不重视 学生的文化自信主要取决于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国内大部分高校领导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很多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时,理论教学的评分占比高达95%以上,而其他方面特别是历史文艺的评分占比少之又少。高校教务部门把过多的精力投入理论教学中,忽略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日常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将书法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融入进去,并且在教学任务上把书法教学排在了相对靠后的位置。除此之外,大多数高校的书法课程被列入选修课程或者通识课程供学生选学。既使书法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所分配的课时数量也很少,老师上课基本是潦草结束,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自习。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研究报道称,大约60%的教师认为高校中的书法教育并不重要。[1] (二)高校教学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 没有一个完备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是全国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书法课程教学,无论是从教学方案的讨论与制定、资金和人员的安排与配备、相关教学设备与器材的落实与到位还是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任务的安排、课程考核标准的设置等,国内高校都没有建立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体系。一些文科类学校招收书法专业的学生,这种高校的师资相对于非文科类学校来说更加优质。大多数高校不将书法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导致这些院校书法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有条件的院校通常会聘请校外艺术类专业的专家来授课,但是这些专家大多是退休的高龄教师,不能做长时间系统的教学,因此整体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更糟糕的是,因为聘用金较低,有些院校直接请师范类院校的学生过来授课,虽然都是年轻群体,但是师范类院校的学生除了理论水平有限,其工作经验和对书法精髓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学生课程的考核,大多数高校要么选择直接忽视,要么就是进行简单的提交作业式的考核,这两种考核方式都不能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足够的兴趣。因此,大部分高校都不具备强大的书法教学的专业团队,负责从教学方案的制定到学生课程考核标准的设置。 (三)教學硬件设施不到位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大多数高校的书法教学过程中,除了师资力量不到位以外,教学时所需要的毛笔和练习用纸等文具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很多高校的学生都是自行准备毛笔,他们对于笔的选择和材质的判断太过于业余,在学习过程中,劣质笔写出来的字达不到老师板书的效果或者老师的要求,不仅对学生的信心造成不小的打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很多学生为了省钱,拿用过的纸练习书法,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笔锋,书法的水平也很难得到提升。 上文提到,大多数院校书法教学的师资力量很薄弱,在学校任职的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资历不够。但是,大多数院校选修书法课程的学生较多,一名老师根本应付不了这么多学生。对学生练习的成果也不能及时进行检查和指点,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整体教学效果达标。 二、就高校书法教育现存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高校书法教学体系的发展,除了政策上要进行落实和支持以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国家教育部门除了出台宏观的教学体制改革纲要,还要为广大高校起模范带头作用,将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纳入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规划并出台更加细致全面的符合我国历史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和体制。政府和各地级市应该联合各路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大面积宣传,从根本上提升民族文化的知晓度和国民的文化自信。 对于包括书法在内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学校应该在师资建设和教学条件等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使其担起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传统文化底蕴和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这些事只能高校去做,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不应该以追求利益为目标,教育应该以民族未来发展为最终目标。 (二)建设专业师资团队,提高教学水平 书法课程教师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其学习效果。学校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制定教师招聘计划,招聘合适的教师,不盲目要求资历而聘请高薪教授,也不能过于追求廉价聘请师范类的实习生或者社会上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书法爱好者。一个完整的团队应该包括学科带头人、教学方案策划组、学生管理组等,除了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外,团队应该紧紧结合当下社会的审美观念,及时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案。 书法是一门理论和练习相结合的艺术,学生们必须在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或者窍门的基础上进行正规、完整、系统和足够的练习。每个班级的每堂课应该根据班级的实际人数安排足够数量的老师,可以选择一个老师加上若干助教的形式;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人数较多的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解决学生的问题。 对于教學场地的选择,也应当充分进行考虑。像乐器教学一样,书法课程的教学也应当有其专属的场地。[2]练习书法的课桌、毛笔、砚台、墨汁和宣纸等的选择,应该交由专业的老师或者部门去选购和布置。 (三)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学生对书法课程学习的兴趣,不仅来源于自身的爱好,学校内校园文化建设也对学生的学习冲动和潜意识里的学习欲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大学生受国外文化冲击比较严重,从小学开始就逐渐脱离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后天的文化氛围的营造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举办传统书法比赛、书法展览和书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并准备丰厚的奖品,并且考虑将这些活动取得的名次和学分、综合素质评价挂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多举办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与有关部门联系,走上街头,让学生和市民交流学习。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信心,还能够将传统文化传播到市井中,让广大群众对书法文化充分了解。 三、结语 总的来说,现在国内高校的书法教学情况不容乐观。说到底还是资金不到位,但是高校书法教育水平低下不能完全归因于资金不到位,还有国民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和对外来文化的推崇。各大高校不仅仅只对书法文化进行传承,其他所有的中华文化都需要我们不遗余力地传承下去。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特别是政府部门,要联合高校共同研发合适的传统文化教学体制和体系,为提升广大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民族文化自信和增加民族文化素养铺平道路,为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尽心尽责。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特别关注精神层面的发展,而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的社会栋梁,他们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地位,决定了我国传统文化能够走多远。 参考文献: [1]刘振.普通高校书法教育的现状及趋势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5):139-140. [2]舒易团.大学生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美术教育研究,2015(19):158. 作者单位: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