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唐代人物画的美学思想探析 |
范文 | 贾敏书 摘 要: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绘画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具有描绘历史史实的作用,同时还能从这些具象化的形象中,看出画家在运用笔法技巧、安排画面构图和搭配服饰色彩中所诠释的审美思想。唐代在文化思想包容和开放兼具的人文环境中,美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已有了成熟的体系。纵观唐代的人物绘画作品,能够窥探当时推崇的美学思想。可以说唐代绘画美学思想的出现、发展以及成熟,对后世绘画美学理论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唐代;人物画;哲学美学思想;绘画美学思想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中国绘画的黄金时代。在繁荣昌盛的大背景中,多元的艺术门类亦得到可观的发展,其中绘画的成就极具代表性。由于皇家贵族对书画艺术的酷爱和文化精神的追求,绘画创作持续繁荣,名家迭出。人物画最为兴盛,创作宗旨在强调“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的同时,也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即使是宗教题材也更加世俗化,富有人情味。顾恺之说过:“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所以本论文将围绕唐代统治者最喜爱的人物画展开,探讨与绘画创作密不可分的美学理论的关系。 一、唐代绘画概况 (一)唐代绘画的分期 唐代在古代发展历程中,处于社会稳定,思想开放,交流频繁,儒、道、释三家思想齐头并进的辉煌阶段。从绘画风格来看可将唐代绘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唐(高祖武德至玄宗开元前),艺术的孕育期。唐高祖称,“道第一,儒第二,佛最后”。唐代的绘画打破了六朝以来以佛画独盛的局面。初唐的绘画题材内容丰富,涉猎广泛,但还是以人物画为主。第二阶段为盛唐(玄宗开元至德宗建中,公元713-780年),艺术的全盛期。这段时间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艺术面貌焕然一新,人物、山水、花鸟画均蓬勃发展,呈现了一种齐头并进的态势。第三阶段为中晚唐(唐德宗公元780年登基之后),艺术的深化期。大唐帝国走向衰落,经济遭受破坏,艺术也受之影响。这期间的绘画题材已独立成科。 (二)唐代人物画的代表 唐代人物画名家辈出,著名的人物画家有初唐的阎立本、尉迟乙僧,盛唐的吴道子、张萱,中晚唐的周昉,他们的旷世巨作都为中国绘画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研究唐代人物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唐初,统治者采取种种措施恢复和发展政治与经济,同时作为宣扬王朝的威德与强大的文化和艺术也受到极大的重视,美术中出现了反映重大政治事件及歌颂君臣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中,无论宫廷还是民间,人物画都占据着主流地位。阎立本擅长写真,他在创作中紧密配合唐王朝的政治需要,绘画了一些歌颂王朝强盛、褒扬功臣伟绩和唐太宗政治功业的作品。如《步辇图》是唐朝与边远民族友好往來的最好见证。画家尉迟乙僧与阎立本的绘画风格完全不同,这与他的出身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尉迟乙僧是于阗人,他在贞观初年“其国王以丹青奇妙,荐之阙下”,此后一直住在长安。他的画风带有边远民族的特色,擅长画佛像和外国人物画。 盛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极为兴盛,作为艺术门类的绘画也发展到了顶峰,这个时期的人物画画家的代表就是吴道子和张萱。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特别推崇信奉宗教。吴道子的绘画作品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轰动,主要是因为他善画宗教画,迎合当时统治者的喜好。他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均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被后人称为“吴家样”。世传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早已引起专家们的质疑,他们认为此画的风格笔法是吴道子传派的一张画卷,或是来自唐人壁画粉本的传摹本。张萱在盛唐时期以画贵族人物最为出名,他在开元年间任史馆画直,“于贵公子与闺房人物最工”。“尝画贵公子、鞍马屏障、宫苑仕女,名冠于时。”他的创作以宫廷妇女为主,他笔下的仕女体态丰腴圆润,情态欢悦从容,反映了盛唐的审美风尚,这种式样被称为“张家样”。张萱传世的代表作品有《虢国夫人游春图》等。 经过“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帝国走向衰落,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艺术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将仕女画特别是绮罗人物推向新水平的代表当属中晚唐时期的画家周昉。《画鉴》中记载周昉笔下的仕女“浓丽丰肥有富贵气”,与南北朝时期秀骨清像的形象大相径庭。虽然其描绘的仕女形态丰满健壮,但表情寂寞迷惘,愁苦哀伤,反映了中晚唐时期现实生活中贵族妇女的哀怨心态。周昉的宗教壁画也自成一家,他创造的“水月观音”之体,把菩萨形象进一步中国化,被誉为“周家样”。他的存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等。 二、唐代绘画美学思想 随着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以绘画理论批评为主要传播方式的绘画美学也得以深入发展。不仅绘画创作为绘画理论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且从文化环境来说,道教、禅宗、儒学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为绘画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绘画美学的理论体系已日趋成熟,并对后世的绘画美学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本节主要围绕唐代的绘画美学作以论述。 张彦远作为绘画美学家,著有第一部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他依照艺术品第的高下,将绘画分为“自然”“神”“妙”“精”“谨细”五个品级。他特别崇尚“自然”,正如他特别推崇吴道子的画一样,认为吴生的画似乎出于神品,而有自然之致。张彦远在叙述他的绘画作品时强调“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这个“意”更多的是指情意和激情,即画家面对所表达的艺术境界产生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意欲,不是画的本身。张彦远说:“夫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不知然而然。”正是因为画家创作时心中有“意”,在创作过程中抒发画家胸中所感,这样的作品才能呈现出画家的精神和心理思想。也就是说,绘画创作活动要遵循“道法自然”、无意而为的审美原则,这是吸收了道家哲学的审美思想。 朱景玄,编纂了世界第一部绘画断代史《唐朝名画录》,他把画分为“神、妙、能、逸”四品。他对绘画“道法自然”境界的推崇和绘画品格出于人的精神等观点与张彦远相同,同时也提出一些颇有价值的绘画美学问题,为研究唐代绘画美学理论做出巨大的贡献。他对绘画艺术突出的看法主要出于他的“序”:“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这里强调绘画不是自然再现,而是“万类由心”。真正艺术的价值和魅力,要由心而发,加之画家自身意气的显现,才能创作出非同寻常的绘画作品。 三、唐代绘画美学的影响及意义 唐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唐代美学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学传统,同时又对宋元时期美学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唐代美学思想承上启下,影响深远,为后世绘画领域和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关于唐代绘画美学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唐朝绘画审美已成范式,它丰富着中国美学的理论内涵。这个时期形成的美学传统使得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理论内涵、人文精神得以确立,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美学的主流。唐代绘画无论在题材、内容、形式上都已初具规模,既继承了六朝时期的绘画特点,又自成一派,独具特色。画家在刻画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引入主观审美意象,重视主观意识的发挥,不再拘泥于描写客观对象的外在之象。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同样是表现宫廷贵族妇女游园赏花的情景,但通过对人物的眼神、表情、动作等主观意识的发挥,两幅作品呈现出的心态和情感就完全不同了。其二是唐代美学思想理论系统完整,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绘画理论思想,从崭新的角度诠释了“气韵生动”这个美学范畴,主张“物我两忘”的创作状态,体现出追求自然的审美理想,对后世文人画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的艺术批评理论中以“神、妙、能、逸”品评画的理论体系,他首次提出逸品的美学思想,推动着“逸笔草草”的文人画风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境界。这些美学理论不仅在当时及随后的审美领域得以具体落实与印证,而且也被后来的美学家不断继承与弘扬。 當今,很多学者把唐代的传统美学理论与审美经验相结合作为现代中国美学发展的引擎,并借助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经验之火,将体现现代价值和人文精神的美学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推动着中国现代审美理论思想高速发展。总之,对于推进中国当前的美学学科建设来说,唐代美学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富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唐代绘画题材多样,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真迹为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唐代绘画美学理论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绘画作品与绘画理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后世绘画者的审美意趣,其创作的精美作品背后传递出的美学思想对现代中国美学依旧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可以说现代美学与传统美学哲思有着深厚的渊源。唐代文化既包括理论的建设,也指向活动主体的创造力与审美体验的激发,它能为现代文化建设提供富有美学价值的思想资源。这样的唐文化,无疑具有审美活动的性质,它既是古代的,又是现代的。说是古代,是因为唐代的审美活动与审美思想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说是现代,是因为现代的审美活动与美学思想既继承和吸收了传统的经验,又创造和改良了传统思想的不足。纵观唐代时期的人物绘画作品,能够窥探出唐代盛行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经验,这种美学思想在唐代酿造,经过慢慢发酵,醇香蔓延至后世,直到现代依然弥漫着沁人的芬芳。 参考文献: [1]何志明,潘运告.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2]李福顺.中国美术史·上卷[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第三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5]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辽宁省博物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