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岭南园林中风水植物的配置研究
范文

    吴语婧 张跃

    摘要:面对当今时代园林因照搬模仿设计导致本土文化流失的情况,造园师应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与古代造园活动息息相关的风水理论,应以科学的姿态重回造园师的视野中。本文以岭南代表性私家园林余荫山房为例,以风水思想中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风景园林设计理论,探究植物配置现状,挖掘风水理论下植物造景的研究价值,旨在为日后现代园林景观行业提供一定的设计指导。

    关键词:风水理论;岭南园林;余荫山房;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2

    0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3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乃是世界园林之母。其造园要旨与风水格局等理论相结合,相地选址、筑山理水、植物造景、建筑营建等方面融入了深刻的风水思想。而岭南园林作为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之一,其独特的地域条件、文化特色丰富了风水理论体系,孕育出了以“粤中四大园林(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和佛山梁园)”为代表的岭南造园艺术。但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岭南照搬西方和东南亚造园手法的园林比比皆是,岭南园林逐渐走出了造园师的视野之中。因此岭南园林本土文化和造园艺术的回归迫在眉睫。

    为响应弘扬传统文化的号召,造园师应结合当地特色,提取地域文化,凝练更科学深入的造园理论。由于风水理论在园林建筑领域中,在古代传统造园思想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本文深入研究风水理论中的科学部分,以岭南代表园林余荫山房为例,分析传统风水植物造景手法,梳理植物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营造,为现代岭南园林的建设提供植物风水环境的营造策略。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岭南园林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雨量充沛,因此林木茂盛,四季常青,百花争放,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为造园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清初,因为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程度高,所以岭南造园活动逐渐兴起。清中叶以后,岭南园林异军突起,独树一帜,与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私家园林形成三足鼎立的中国古典园林流派。

    岭南、江南与北方私家园林在布局、叠山理水、建筑营造和植物配置上有鲜明的风格。岭南园林务本求实、兼容并蓄、精巧秀丽。在园林布局上,多见庭园与庭园的组合,以大小的建筑空间组合为主,与江南园林中的景观建筑相比,岭南建筑更实用灵活。水面的处理也各有千秋,岭南园林因受西方造园手法的影响,水池以规则几何式为主,如余荫山房东部的方塘水庭和西部的八角形水庭。在建筑营造上,岭南园林更注重小尺度上的精致化,常在静观处对建筑的装饰精雕细刻。在植物上,江南园林的花木具有季节性,以在四季构成不同的景色;北方则受树种的局限;而岭南园林的植物搭配更灵活多样,观赏性花木种类丰富,四季如春,花团锦簇。其中,现存较完整的余荫山房作为岭南四大私家园林之一,不仅在植物配置上种类丰富多变,在造景上更体现了岭南特色文化和人文精神,研究其风水理论下的植物营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1.2 风水

    风水理论最初作为一门为选择更好的生存环境而诞生的相地理论,结合了天文、地理、水文等学问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也是风水理论历经千年仍存在的原因[1]。风水是中华民族一门历史悠久的学问,与天文历法、水文地理关系紧密,并结合这些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上升到环境生态、人体生命的层次,与中国传统园林的营建息息相关。风水理论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作为核心思想,通过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变化,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中国古典造园思想追求的境界。从“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思想,展现了风水理论与风景园林的共同目标,即设计舒适的人居环境,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所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风水的重要理论基础为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它们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观,对自然规律发展、万物矛盾统一有着深刻的论述。阴阳理论最开始只指代具体事物,阳与阴,对应的是晴天与阴天、昼夜、日月、天地、暑寒、上下、男女与君臣等,之后阴阳也被看作抽象的万物,再到互相关联的事物。此外,阴阳也作为古代的一种自然观,表现万物动态平衡、此消彼长的性质,因此相地之术则是寻求阴阳平衡的方法。五行分别指“金木水火土”五个属性,五行学说据此对世间万物进行归类。古时人们总结出了五行对应的方位、气候、味道、色彩、五脏和五官等各方面的生克关系,为万物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总之,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在哲学观上都具有矛盾统一、动态平衡的观念。

    1.3 植物风水学

    植物风水学建立在相地之术的理论基础上,为古代植物的配置提供阴阳、五行理论的指导,即将植物归類阴阳、五行的属性,利用科学的依据,将栽植手法和感官调节配置到园林中,以调节人居风水环境。从科学的角度看,植物的叶片、花朵吸收交换的气体和分泌的有机物等,为风水中常提到的“气”。它形成粒子气场,以发挥功效,如杀菌消毒,吸收有害气体、清洁空气,释放芳香类化合物凝神聚气、促进血液循环等。除“气”的功效,植物的“场”,依据风水五行理论,还可对植物花果叶的色彩进行五行归类,通过植物季相色彩的搭配组合,对人的视觉及心理健康起到动态平衡的作用,这是植物与人的“场”之间形成的作用。根据阴阳调和学说,植物不同的生态特性符合阴阳学说的对立冲突,同时根据植物生物特性分析种植手法符合阴阳学说中万物的矛盾统一、和谐共存的说法,以体现“阴阳合则生”。此外,风水讲究趋吉避凶,在园林设计的语境下,“吉兆”“凶树”的文化寓意可应用于造园。本文将结合余荫山房的实例进行植物风水研究。

    2 余荫山房简述

    2.1 对象概述

    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是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岭南四大私家园林之一,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该园主人为清代举人邬彬,其两个儿子先后成为举人。邬式同族为庆祝此荣耀,便在邬公祠剩下的不足三亩的土地上造园,历时5年建成。余荫山房占地总面积1598m2,方圆三百步间,充分展现了缩龙成寸、藏而不露的高超造园手法。亭台楼阁、轩谢山石、曲径回栏、名花异卉等尽纳入其中,营造出了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不仅布局手法巧妙,植物造景也为余荫山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园中大门上有一副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阴天一角绿云深”,为园子主题句。其中,“红雨足”指整个余荫山房四季花果不断,而“绿云深”则暗示了园内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宜人环境。所以选择余荫山房作为案例,不仅是因为其蕴含了岭南的独特文化,更是因为其有丰富的植物配置,具有风水理论研究的价值。

    2.2 研究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和查阅文献对风水理论和研究对象——余荫山房进行整体性的认识,再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余荫山房具体的植物种类、特征等造景现状进行清晰直接的认识。然后,根据造景手法,分感官体验和文化寓意两个方面,对余荫山房的植物风水理念进行分析。

    3 余荫山房植物配置现状和植物造景分析

    3.1 植物配置现状

    余荫山房有乔木16种,灌木14种,地被6种,棕榈类植物2种,竹类2种,藤本植物2种,盆景植物21处,水生植物1种。在乔木中,阳桃、串钱柳、鸡蛋花、柳树、白兰、蒲桃、紫玉兰、小叶紫薇、荷花玉兰、榆树、米兰、南洋杉、波罗蜜、银杏、黄兰,桂花,其中白兰、榆树、小叶紫薇、米兰和桂花为数量优势树种。灌木则有九里香、山茶、蜡梅、南天竺、叶子花、米仔兰、大叶青铁、石榴、黄婵、含笑、红果仔和龙血树。地被有6种,包括佛甲草、沿阶草、银边草、麦冬、鸢尾和冷水花,其中沿阶草和银边草居多。棕榈科植物包括棕竹和蒲葵,竹类有崖州竹和佛肚竹两种,而藤本植物包括紫藤和炮仗花,水生植物仅有莲花1种。盆栽居多,建兰、小叶榕和榆树为优势种。

    综上所列,余荫山房以竹类、盆景为特色植物,类型主要为常绿树种,落叶植物占比较少。此外,观赏性植物兼有观花、观叶、观果以及芳香类植物等,尤其是鸡蛋花、小叶紫薇、紫玉兰、紫藤等彩色植物,石榴、阳桃、菠罗蜜等观果植物,鸡蛋花、白兰、黄兰、桂花等芳香类植物。综上所述,余荫山房的植物配置充分体现了“红雨足”和“余荫深”的特点。

    3.2 植物感官体验分析

    3.2.1 视觉植物风水分析

    人通过视觉观察植物景观,景观又往往借助视觉影响人的心理状态,而风水中阴阳平衡的哲学观,则表现在植物形态的观赏性和植物色彩的季相性上。菠罗蜜是余荫山房的孤植树种,树姿高大挺拔,树冠亭亭如盖,视觉上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两株榆树对植于深柳堂花池前,一左一右,如同双龙戏水,气势磅礴;且位于建筑前,增强了主体建筑深柳堂的形式感,形成了深柳堂—方形水池—临池别馆的轴对称结构。从风水角度看,符合阴阳平衡性的状态,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感觉。除了形态上的平衡,植物色彩的变化也满足了人对观赏性的需求。从花色、果实、叶色三方面的季相色彩变化入手,营造环境色彩,以达到空间平衡性的整体效果。春有玉兰、含笑、紫薇,夏有香远益清的荷花、橙红似火的炮仗花、树姿优美的鸡蛋花,秋有金黄璀璨的银杏、飘香的桂花以及硕果累累的石榴、阳桃、菠罗蜜等,冬季则有蜡梅、崖州竹以及红艳似火的南天竺等。余荫山房可谓有四时变化之美景也,正与风水理论经典著作《易经》中提出的生生不息之道相符。一年四季,花叶果的色彩变化,表现了植物的生长不息,也表现了景观色彩之不息。此外,植物与周边环境搭配,营造了出生动和谐的环境。以余荫山房的著名景点“夹墙翠竹”为例,崖州竹种植在狭长的空间里,在高低不齐的两面墙间,姿态挺拔飘逸。在竖向与构筑上产生了独特的幽深之趣,并且采用列植的方式,形成整齐连续的界面,产生强烈的韵律感,在韵律的变化中体现了“阴阳动态平衡”之境。

    3.2.2 听觉植物风水分析

    “天人合一”是风水理论的重要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天”有意志,人能感应天意,与万物对话交流。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天人合一”属于精神层面的体现,除视觉外的感官,也能感受独特的园林之美。余荫山房的深柳堂前种植有炮仗花,夏天红花似火,攀缘在棚架上,花朵累累成串,仿佛春节鞭炮声响,震耳欲聋。园内栽植的倚墙竹,也能产生“风过有声留竹韵”的声景。此外,松、芭蕉、柳树等在风和雨的作用下也能产生“风过松林”“雨打芭蕉”“柳浪闻莺”之声景。人们作为自然的一员,被声景触发了感情,感受了自然规律和天性。正如张潮所云:“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而虫蝉鸟又生存于草木之间,可见植物在声景营造的重要性,也充分展现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风水理念。

    3.2.3 嗅觉植物风水分析

    植物存在风水中“气”的功能,即植物释放的香味或挥发性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体健康,如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人体温度、养神镇静。因此植物在风水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风景园林行业也肯定了植物气味的作用。《气味景观》由加拿大地理学家Porteous提出,他认为“气味景观的概念类似于视觉印象,气味应该是空间秩序或者空间关系。但是任何对气味景观的概念化都必须认识到:气味景观的感知是不连续的,在空间上是碎片化的,在时间上具有偶发性”[2],说明气味植物在园林造景中具有重要作用。余荫山房的玲珑水榭旁种植了一株古蜡梅,为八景之一“蜡梅花盛开”。蜡梅隆冬绽放,香气沁人心脾。玲珑水榭对面种植桂花,更在闻木樨香亭处丛植桂花,为八景之一“丹桂迎旭日”。每逢金秋佳节,暗香浮动,扑鼻而来。夏日荷风扑面,香远益清;春日玉兰满堂,弥漫花香。可见余荫山房在嗅觉景观的营造上也体现了四季变化,飘香不断。从风水理论出发,植物的“气”的合理搭配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舒缓调节,以成功改变风水运势。

    3.3 植物文化寓意分析

    风水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深存于各族文化之中,各民族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发展。古典园林广泛运用风水理论,经过代代积累,民族文化寓意也融入其中[3]。风水理论讲究趋吉避凶,因此有吉祥植物和“凶树”之说。纵观全园,大多都采取当地文化元素,打造风水植物文化性。余荫山房大多选擇有吉祥寓意的植物,当地热带树种有着特殊的地域文化和民俗典故,如玲珑水榭南边孤植了一棵蒲葵,由于蝙蝠喜欢栖息在蒲葵树上,便有了“万福临门”之寓意;棕竹与蒲葵结合,则有“钟馗”之意,可以起到镇宅的作用。菠罗蜜作为外来树种,深含佛教寓意,种其于庭院中,则有营造净土的寓意与幽深的禅意,可为园主增福添寿。荷花作为观音道场种植的水生植物,也被赋予了特定的佛教植物的寓意;鸡蛋花作为热带植物特色树种,色彩艳丽,芳香四溢,为东南亚佛教“六花”之一,具有吉祥之意。同时,植物形态也有美好寓意。余荫山房中孤植百年的银杏,枝干挺拔,象征长寿;崖州竹亭亭玉立,有谦谦君子之感;石榴每到秋季果实风生,含多子多福之意。第三种比德植物更是从道德角度赋予人文意境,玲珑水榭旁孤植的蜡梅、山房正门放置的剑兰、二门之间(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种植的崖州竹、闻木樨香亭的桂花,体现了园主人高风亮节、宁静致远等高尚人格。同时,园内也尽量避免出现“凶树”。岭南园林对植物种植的方位也有讲究,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前不种杨,后不种柳,院间不种鬼拍手”“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白兰屋前种,美花香气送”等民间俗话,都展现了岭南园林植物配置的吉凶风水理论。因此柏树、李子等凶兆植物很少采用。

    4 结语

    本文运用风水相关理论,提取其科学性,结合风景园林设计领域,对余荫山房的园林植物配置进行研究,希望对今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应用提供参考,将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论结合,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设计出具有岭南乃至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马真.基于风水理论园林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9.

    [2] 陈意微,袁晓梅.气味景观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17(02):107-108.

    [3] 姜丽丽,蔡平,刘振,等.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风水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5):24-26.

    作者简介:吴语婧(2000—),女,广东广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张跃(1987—),男,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伦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