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晋商民居门饰及其文化研究 |
范文 |
【摘要】晋商通常意义指的是从明清时代到民国初期的500年间的山西商人,绝大多数山西商人在经营盐业、票号等,他们不仅创造了商业的奇迹,还留下丰富而灿烂的民居建筑遗产。晋商民居门饰极为精美、气势伟岸以及用料讲究,其间也包含着深层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出晋商对于美好精致生活的追求,以及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无穷智慧。本文将进一步对晋商民居门饰及其文化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晋商民居;门饰;文化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3-199-03 【本文著录格式】董博芳.晋商民居门饰及其文化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03):199-201. 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民居建筑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形成了自身的地域特点。不同时代社会发展背景下会形成不同的习俗文化,这样也造就了我国古代民居建筑门饰的内容极为丰富,能够充分凸显出古代人民的智慧。门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设计应用包含了两种属性,一种是物质功能属性,另一种则是精神功能属性,无论是哪种属性都充分反映出了古代社会发展文化、艺术以及生活等内容的不同特征。晋商民居作为北方传统民居的重要代表之一,本身就有着极为浓郁的地方特色,当地能工巧匠根据地域环境和人文气候,合理设计出了多样化的晋商民居门式装饰内容,其不仅能够突出民居大门的整体表现,又能够让细节之处变得更加精致雅观,促使民居大门远观有效果,近看又有文化内涵,从而造就了中国建筑中“门”的一个辉煌完美时代。 一、晋商民居特点与宅门现状 晋商民居大多数属于平地院落,其空间形态特征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内容:1)窄院高墙,院落内部处于封闭状态,平面布局呈现出狭长的显著特征;2)晋商民居院落组合形态有着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大部分的院落造型设计都属于砖木结构;3)院落内外部的装饰都极为讲究。晋商民居宅院基本单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三合院,另一种则是四合院。晋商民居建筑设计主要包括了正房、厢房、宅门以及过厅等,院落之间则分为了主院、花园以及辅院等。 三合院在晋商民居住宅中是一种常见的空间布局形式,其主要包含了一个正房、两个厢房。而四合院与三合院相比较,主要是多了一个倒座,就形成了一个正房、两个厢房以及一个倒座空间布局形式。晋商民居院落在布局上则是以南北长、东西窄的“目”或者“旧”的字形为多,整体布局形态的长宽比例通常控制在2:1。晋商院落组合形式有着多种多样的特点,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种,分别是并联式院落、串联式院落、单进院落以及混合型院落。像并联式院落指的是几处一进或者多进院落的横向并置,串联式院落指的是通过过厅或者二门、三门等将两处、三处或者多处院落纵向连接,单进院落则通常设置了正房、厢房以及大门等,混合型院落则同时包含了并联式院落与串聯式院落两种组合形式[1]。混合型院落通常是那些具有一定财富或者权势的人所拥有建立的,在该院落中有着宽敞的主院、文雅的书房院以及美丽的花园等。晋商民居院落布置原则讲究主从有序,院落最末端通常用来建造正房,院落中间左右两侧则用来建造厢房,轴线明确而清晰。 当前绝大多数的晋商民居建筑为古代明清时期的遗存,在该段历史发展期间晋商群体有着大量的富商,他们有着较多的财富,并且追求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因此,晋商在民居建筑修建上愿意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晋商民居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质量高、类型丰富以及规模大。在历史长河各种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我国晋商民居大院像其他古老建筑一样也在历史车轮碾压下逐步凋零。如今人们所熟知的晋商民居大院主要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以及曹家大院等,这些晋商民居大院传承保护相对较好,具有较好的文化研究价值。在山西晋中还存在着一些民居宅院仍然在被人们使用居住,只是没有对外以旅游形式进行开放。这些当地民居宅院不像那些大院规模较大,它们被建造在祁县古城、太谷古城等区域位置。这些晋商民居宅院最早的主人家通常为各个商号的管理层,有着不错的经济条件,因此他们会根据自身的财富力量去合理修建民居宅院,虽然说难以和东家那些大的民居院落建筑相比较,但同样也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有着简单美观实用的特点。而无论是哪种晋商民居,它们都极为讲究对宅门的规划建造。宅门象征着民居院落在当地社会的地位与身份,是一个建筑的“门面”担当。因此,每家每户在民居住宅建造过程中都会高度重视对宅门的设计。晋商民居中的宅门保存较为完整,像上述讲到的各个民居大院都有着一定完整规模的宅门,这些宅门有的是砖石构造形态、有的是木材构造形态。 二、晋商民居门饰艺术 (一)门上装饰 门楣作为晋商民居门饰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位于门框上边的横木,处于较为醒目的位置,为了凸显出其艺术装饰美观性,门楣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民居建筑整体风格合理采用不同类型的木材材料。在晋商民居大院中门楣实际采用的木材料主要包括了红木、楠木、花梨以及松木等较为高档的材料,这些木材料的应用优势是坚硬而细腻,能够满足不同民居住宅的门楣装饰要求。除了木质门楣外,王家大院其中一处院落的门楣采用青砖雕刻,有着规矩平整、材质细腻兼任的特点[2],能够充分体现出主人家的独特品位。在门楣装饰设计上,设计人员通常会采用一些吉语文字纹图案,比如晋商民居门楣上的“竹梅双喜” “紫气东来”“鹤鹿同春”等,鹤鹿同春图案充分表达了民居住宅主人家对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同时也体现出了主人家的文化品位和地位。 (二)门环与门钉 在晋商民居门饰艺术中,门环与门钉的设计运用有着美观实用的特点,其中门环在民居门上有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门环装饰部分的制作极为讲究,不仅要考虑到其对于大门整体的美观装饰性,还需要突出其实用功能,能够有效反映出民居主人翁在当地社会环境的阶层地位和处世观点。门环又被人们称之为“铺首”,我们能够从各种古代建筑大门中看到门环装饰物,在世人印象中它最为主要的作用就是方便人们去敲门和开拉门。然而由于大门作为一个民居建筑的门面,门环又处于民居建筑大门的焦点中心位置,因此其还有着强化装饰的作用,能工巧匠可以根据民居住宅主人的需求赋予门环不同的文化寓意。比如,在晋商民居门环装饰设计上,我们能够经常看到工匠将门环底座设计成一个有雄伟气势的灵兽脸面,其象征着帮助主人家驱魔辟邪、抵抗疫病的文化寓意。晋商民居大院大门的门环装饰设计对于封建等级、礼教较为讲究。如下图1所示,为晋商王家大院的门环设计实物,从该门环图片我们可以直观看到工匠将其设计成典型的荷花纹饰衔环门环,荷花在古代文人骚客眼里是君子的象征,我国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就创作了有关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经典诗句。通过将荷花形象设计运用在晋商民居门环上,表达了民居主人翁对于洁身自好高尚品德的追求。王家大院门饰门环上的荷花纹饰生动而饱满,有着优雅美观的特点,能够凸显出主人家的精致品味。
门钉最早的说法出自于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涿弋”言论中,即见一寸、长两寸,将其钉入到门板一寸左右。门钉在门上最早的作用是为了预防敌人使用火烧计策攻城,因此通过在“逐弋”上涂上泥土,有效发挥出其防火作用。在古代建筑中门钉制作材料通常為铜制的,这样更为质感而威严。在古代皇宫中各个城门上的门钉都是使用铜进行制作而成的,数字上采取“九”这个吉祥数字,并以横竖各九个进行有序排列,最终形成了一扇门为九九八十一个门钉的文化寓意[3],意味着皇帝的至高无上。门钉在晋商民居门饰上的使用不仅能够反映出其社会等级低位,还可以起到加固门板作用,促使其美观而实用。如下图来所示,为晋商民居门饰上的门钉装饰。 (三)门墩 门墩又被称作为门枕石,其通常被设置在门框与地接触的两侧,石匠会在门墩上雕刻上不同造型图案,以此赋予其不同文化内涵。从晋商民居门饰上的门墩雕刻内容可以看出民居主人翁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有的门墩是为了体现出精神品质、有的门墩则是为了期盼美好幸福生活。在晋商民居大院中我们可以到各种造型形态的门墩,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抱鼓形。如下图3所示为王家大院抱鼓形门墩,其上面利用石雕手法刻画出了生动的龙形象,表达了主人家希望风调雨顺的生活愿望。 晋商民居门墩设计应用的题材是极为生动而丰富的,被世人所熟知的当属狮子滚绣球形态的门墩造型。狮子在古人眼中有着辟邪驱魔、镇宅消灾的作用,因此常常被用作为守门的瑞兽,以此来表明主人家的社会地位与身份,或者表现个人文化素养。在晋商王家大院的“敦厚宅”和“凝瑞宅”中都采用了狮子滚绣球形态的门墩。该门墩狮子滚绣球形象逼真,绣球的做法为多层镂空,内装小球可转动,充分体现出了古代石匠的高超手艺。在王家大院红门堡中,有一处名为松竹院的院落,该院子门前的门墩形态为“御狮者”,其所蕴含的文化寓意是张骞通往西域成功打开了古代丝绸之路实现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文化交流。该门墩造型形象充分表现出了古代淳朴憨厚、聪明能干的汉胡商人跑马走帮的经商来往景象,同时也体现出了汉胡人民之间的世代友好精神。在古代民间社会中五福指的是福、禄、寿、喜、财,晋商民居大院中就存着大量表现关于福寿内容的门墩,比如在王家大院中抱鼓石形态的门墩上面刻着各种寿字图文和狮子、龙等瑞兽。除此之外,在晋商民居门墩上还会有着关于不同艺术形式的图案内容,像绘画艺术形式的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图案、像音乐艺术形式的古琴、箫等图案,这些都是不同时代文人雅士的必有之物,能够起到陶冶情操、教化他人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体现出民居主人家的风雅情趣。 三、晋商民居门饰的文化内涵 (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晋商民居大院的建筑装饰设计应用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其繁缛豪华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出古代晋商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晋商民居门饰设计中,能工巧匠们会综合采用石雕、木雕以及砖雕等精湛高超手艺。这些不同材料的雕刻装饰常常出现在宅院大门或者门前的装饰物上,比如常见的门楣、门环、门钉以及门墩等,工匠会根据民居住宅主人的要求和现场环境合理采用不同的设计材料和操作工艺,最终促使这些门饰构建与整个院落建筑主体相得益彰,彰显出主人家的富丽堂皇和文化品位。在清朝时期,我国山西地区的商业经济极为活跃,山西以“诚信”为晋商之德创造出了大量经济财富,促使山西一跃成为了全国首富,在当时全国几乎所有财富都集中在这个狭小的地带。因此,当地晋商居民在富裕物质基础条件下开始建设出了各种极富特色的华丽民居院落,以此来彰显出自身的经济财富实力地位。就比如,在晋商民居门饰的材料运用上,不仅会考虑到大门木材的质地及纹理,还会重视该木材是否具备一定的珍贵性[4],像人们眼中珍贵的南山柏、花梨木等都被晋商富豪用在大门装饰设计中。山西晋中王家大院就因其考究的平面布局和精美装饰手段,成为民居建筑中的典范,称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的门楣装饰艺术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清代北方居民的建筑风格,为了凸显出大院的繁华宏伟气势,在大门装饰设计上极为讲究选材用料。比如,以晋商大院门楣为例,它们多数会采用红木、花梨、楠木等珍贵木材进行雕刻设计门楣,在门楣木雕上甚至不涂上油漆,而是选择利用桐油进行替代,这样不仅能够向外人展示大门门楣材质的高贵性,还可以全面展示出原有材质的自然粗狂之美。 (二)多元的社会文化 晋商民居大门装饰内容极为丰富,这些门饰将建筑衬托得更加的精致文雅和富丽堂皇,同时也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多元的社会文化。山西在我国是属于一个文人城邦都市,其不仅有着浓郁厚重的文化气息,还埋藏了深厚的财富。山西当地居民用自身双手创造出了民间特色艺术,并且融入了自己的丰富情感和个性才华,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地域习俗,造就了山西晋商院落建筑深层次文化内涵。晋商民居院落对于建筑装饰设计的工艺与材质都极为讲究,丰富的题材内容充分表现出了晋商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景。在晋商民居门饰设计中,有着表现古代文人墨客雅趣的“岁寒三友”,有着表现繁荣富贵的“紫气东来”,还有体现礼制教化的“二十四孝”[5]。不同的门饰设计题材内容反映了当地居民对于不同社会文化观念的追求与崇尚。同时晋商在经济交往过程中还融合了异地多种文化思想,这些文化思想同样被融入了当地民居门饰装修设计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晋商居民门饰是晋商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记录着不同时代社会背景下晋商文化发展的不同方面。晋商民居门的形式与装饰风格是多种多样,但大多都有着美观实用的特点,并且还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研究价值。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利用好晋商民居的文化价值,开拓创新,科学有效将晋商文明中门饰的多元文化传承保护下来,在呈现晋商民居院落原有面貌的同时,将传统工艺融入到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 参考文献: [1]苏燕.中国传统民居门的结构及其装饰艺术[J].大众文艺,2019(13):126-127. [2]王照伟,李汉平.晋商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考究[J].学术论坛,2018(1):28-29. [3]于志永.浅谈晋商大院木雕门窗装饰艺术[J].科学之友,2018(5):123-124. [4] 季忠伟.中国宅第门饰艺术中的铺首装饰[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6)147-148. [5]王金平,靳松.晋商大院的空间与艺术特征初探[J].山西建筑,2018(22):3-4. 作者信息:董博芳(1983-),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晋中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