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我爱你,中国》流行唱法的把握
范文

    张欣

    [摘 要]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的歌曲《我爱你, 中国》是美声女高音的经典之作。之所以流传至今,和它那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分割的。在艺术形式和风格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我爱你,中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美声唱法,流行、摇滚、民族、京剧等各种唱法都对这首作品进行了全新的演绎,赋予了它新的活力。

    [关键词]演唱风格;技术处理;爱国情怀

    自从七十年代《海外赤子》这部影片的播出,其中的插曲《我爱你,中国》这首歌立刻传遍大江南北。由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女士首唱,她优美抒情的嗓音和真挚的情感使这首歌成为了美声女高音的代表作。这首作品的成功在于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巧妙的创作技法,以及将美声唱法与中国音乐风格和语言特点完美的结合,使之成为了中国美声作品中屹立不倒的丰碑。

    一、 作品简介

    (一)歌曲背景

    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海外赤子》上映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华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海外赤子》这部反映海外侨胞悲欢离合的影片真切的展示了侨胞们心系祖国的赤子之心,更激发了每一个炎黄子孙对祖国的崇爱之情。与影片中女主人公有着相似经历的马来西亚归侨,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女士首唱的影片插曲《我爱你,中国》也迅速传遍中国大地。这首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宏伟的气势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它不仅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更展现了我国海外儿女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朴实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以及高难度的演唱技巧成为了专业艺术院校里的“美声” 歌曲的必唱曲目,在1980年就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1983年获第一届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

    (二)词曲特点

    《我爱你,中国》的歌词采用我国传统词律“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一咏三叹,字句凝练。并运用了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春华秋实、南海北国、森林山川、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满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尽管歌词质朴无华,却让人难掩激动之情,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能让人体验到一派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爱之情。歌曲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由引子、主题部分、主题再现三部分构成。全曲建立在F大调上,将民族和西洋的创作技法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具有鲜明的特色,音乐色彩丰富多样,旋律婉转又深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

    二、流行性唱法的把握

    《我爱你,中国》这首传唱度极高的作品,在音乐越来越多样性的今天,不仅仅局限于美声唱法的演绎,很多流行歌手、摇滚歌手甚至京剧演员都给这首作品赋予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也让这首歌曲历久弥新。笔者接下来谈一下流行歌手演绎这首作品的特点与把握:

    (一)咬字与吐字

    在演唱过程中,咬字问题不容忽视,这关乎作品的色彩和音乐形象。美声唱法中,要求在保持良好的呼吸状态上每一个字都要咬到位,并在韵母上延长;而流行唱法则无需如此严格的要求,咬字吐字更加口语化,位置更靠前,听起来更亲切一些。比如,歌词的第一个字“百”的起音,美声演唱者必须要在开头部分做好充足的气息和状态的准备,唱出丰满的“百”字,在保持韵母不变的前提下,将接下来的“灵”字慢慢地吐出来。流行演唱则处理的方式更多更自由一些,比如在流行歌手谭晶演唱的《我爱你,中国》中,她对第一个字“百”的处理则是加了一个语气词“嗨”,听起来就像“百嗨灵鸟”有很强的流行性和时代感。在流行歌手平安的演唱中,他是将“百”后面加了一个“哎”字,听起来比谭晶的更有力度,声音更集中一些。藏族歌手索朗旺姆演唱的“百”字是在韵母上加上了几个甩腔,然后再连到“灵”字。又如一些摇滚歌手在演唱这首歌时,很多字不靠嘴巴咬,多用喉咙的力量从内向外迸发出来,更显沧桑感。总之,在咬字和吐字的处理上,美声唱法更讲究腔体的保持和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不因字的改变而影响句子的流畅性。而在流行唱法中,由于处理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句子不一定有很强的连贯性,但有着极强的个性与时代感。

    (二)音色的处理

    在演唱《我爱你,中国》时,要准确表现出对祖国的大爱,音色处理上要特别的明亮、清澈。在美声唱法中,对声音的统一要求更加严格,音色要圆润、明亮、通透,每个字的音符要控制得非常好,豪迈之中展现出歌者的柔情与深情。比如叶佩英演唱的版本,她将头腔的共鸣和气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用透亮轻盈的音色将百灵鸟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刻画出来。而流行唱法中,音色主要是接近说话的自然音色,声音位置比较靠前,对是否进入腔体产生共鸣没有过多要求。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美声唱出来的百灵鸟由于运用头腔共鸣较多,发音位置较高和强有力的气息支持,听起来就像一只飞在远处高空的鸟儿一边歌唱一边在云中穿梭;而流行版本演唱出来的百灵鸟因为多用口腔共鸣,声音位置较靠前,气息支持没有美声唱法那么深,所以听起来就像是一只飞在眼前的鸟儿在歌唱,似乎伸手就可抓住。这也正是流行唱法更易被大众接受的特点之一。

    (三)气息的控制

    气息是声音的强大后盾,是声音的动力,始终牵制着声音。关于气息,曾有记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稾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因此,想要更好的控制声音必须要学会先控制好我们的气息。在美声唱法的角度,《我爱你,中国》这首作品音调与情绪的起伏虽不是那么大,但是却要求我们音色统一,字正腔圆,每一字一句都要在腔体里,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将长音、重音、高音、强音等控制得恰到好处。而流行唱法对气息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它多根据情绪的需要灵活的使用,弱的地方可以如说话一般,强的地方如呐喊一般。气息的位置可以根据歌曲的需要或浅或深。例如平安演唱的版本,在唱“我爱你家乡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时,稍弱较浅的气息和口语化的语言使情感更加细腻,从而更容易打动人心,在唱高潮部分“我的母亲,我的祖国”时,他用较深的气息来支撑高音,使情绪更加激动,更加充沛。在谭晶演唱的版本中,前半段抒情部分则是用较浅的胸式呼吸将歌词完全口语化展现,高潮部分是加深气息的位置和量度,用上喉部的力量将声音从口腔迸发出来。不同的情绪有着不同程度的气息支撑和声音位置的调整,这正是流行唱法极具个性的特色所在。

    三、結语

    艺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无论是美声还是流行唱法,如何将一首广为人知的歌曲,重新表现出自我个性的独特见解,以一种全新面目塑造出新的艺术形象,是我们不断追求的境界。《我爱你,中国》是爱国歌曲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之一,尽管歌词质朴无华,却有动人心魄的激情。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给这首传唱度极高的《我爱你,中国》注入新的血液,让它能够更好的融入新的时代,展现出新的艺术光芒,让这首作品所弘扬的精神不断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林童.从歌曲《我爱你,中国》看我国美声歌曲的发展[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2).

    [2] 毋潇斐.歌曲《我爱你中国》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唱风格[J].当代音乐,2017(12).

    [3] 胡晓娟.声乐基础与技巧的结合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7).

    [4] 徐元勇.通俗歌曲演唱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9: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