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有效性教学探微
范文

    李 敏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有效性教学是建立在对有效性教学含义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同时结合新课程特有的要求,从其三维培养目标的角度考虑才能切实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 古诗词 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一、有效性教学释义

    “有效”一词是直接从英语“effective”翻译过来的。所谓“有效”是指一件物品或是一项活动具有预期所要达到的积极的或是肯定的结果的程度。“效”有大有小,获得“效”所付出的代价也有大有小。当付出的代价小而获得的效大时,我们就说其有效。相反,当付出的代价大而获得的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效时,我们就说“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有人认为教学活动无所谓“无效”,只要教学事件发生,就有效,只不过有时候教学的“效”不是积极的、肯定的,而是消极的、否定的。“有效”跟“无效”都只是相对的,“无效”并不意味着真的没有效果,而是效果不是我们所期待的而已。一般而言,我们都不使用“无效”,而是使用了“低效”的概念。

    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无数的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股研究的潮流,许多的学者(如古德、布罗菲等人)对如何提高教学全过程的效率作出了系统研究,在80年代达到顶峰。但是,在各种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都没有涉及到“effective teaching”这一术语最早由谁提出。由于有效性教学研究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切入点,因此,在有“effective teaching”词条的英文教育词典中,无一例外的将之等同于“teaching effectiveness ”,如:胡森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罗宾?巴罗等主编的《教育概念批判词典》、丹尼斯?劳顿等主编的《教育词典》、蒂尔德?普朗普等主编的《国际教育技术百科全书》都是如此。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所谓有效教学,不是简单的指教师课堂上的行为或者是我们看到的教师课堂上的行为。而是指整个教学活动,包括有效的教学管理、组织和教学的过程。指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更有效益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正常化的别名,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去获取最大的教学效果。”而陈德厚从学习与教学的关系出发来研究有效教学,从而引出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认为有效性教学的基本观念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重点:第一,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这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第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三,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条件,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有效性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分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古诗词的教学要求,我们可以知道在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方面还是着重于对古诗词的诵读和背诵,这是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其次是在读记基础上的对内容的把握和对其中内涵的领悟。总起来说,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古诗词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审美能力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教学的首要问题,无论多么优秀的学生,基础不牢,终将如大厦倾于一隅。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就是能够充满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这些佳作。 “书读百变,其意自现”。古诗词的教学还是离不开传统的诵读和背诵。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和背诵,才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古诗词的内涵与意蕴,不断触发联想,逐渐进入“意会”的境界。将作者的生活时代背景、身世等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文中“读到自己”,“读出生活”,逐渐将作者的人格魅力转化为自己的人格动力。

    我们并不是提倡关上书本,合上眼睛的一遍又一遍的死记硬背。因为最终这样得来的知识也就是只有干枯的几个字、几句话而已。我们要求学生多读、多背,是在理解古诗词的意思、能稍微体验其中的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这样,学生的读和背才有意义,才能不断加深体会和领悟,充分领会古诗词中的内涵,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记住所学得的知识,并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和体会这种情感。

    (二)在过程中体验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只随着考试的指挥棒走,片面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人价值,忽视了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正如古诗词本身只有寥寥数语而意蕴深远,对古诗词的教学,重点也不在于教给学生这几个字、几句话,让学生能够背下了这些内容,了解其中的意义。其重心其实在于整个教学的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自己帮助自己或是在相互之间的帮助下学习,获得知识,体会古诗词中的意蕴,从而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提升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因此过程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结果本身更为重要。

    古诗词的美,在于作者投注在诗词中的情感。情感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也就越富有艺术魅力。从智力和认知水平来看,小学生达不到成人的高度;从积累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来看,小学生也没有成人丰富。因此,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敏锐而深刻的认识世界。但是,对外界事物,小学生仍会通过自己的眼睛来看,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实现对世界的关注,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这些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义,让他们自己学会体验,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古诗词是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也是传承民族灵魂的精髓。其具有内在的意象,即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事物在语言文字上的融合和表现。诗词中的这种意象是作者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符合作者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同时,这些意象又是经过作者思想感情的点染,渗入了作者自己的人格和情趣。这些都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广阔空间,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对陶冶人的心理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极大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满想象,充分感受到诗词的美,与作者心灵相通,体悟作者的对大自然、对社会、对人的情感,从而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操,培养他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热爱和关注的兴趣,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等。同时,流传至今的古诗词,多是语言精炼而韵味深长,千百年来为世人所传诵的佳句。多读这样的经典,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纯正的文学趣味。因此,充分重视并且关注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既是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就成了衡量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标准。

    三、结语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小学课本中选入的古诗词更是这些艺术结晶中的核心部分。通过教学活动,使得这些文化精华一代一代的得以传承,同时引导学生能够感受、鉴赏古诗词的美,甚至培养他们具有创造这种美的能力。这是我们期待的古诗词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育,尤其是对古诗词教学的新要求,决定了它不能单纯的把内涵定格于传授知识上,它还负有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等任务。这些高标准与严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技术与艺术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它预示着古诗词教学并非易事。稍不注意,古诗词教学就成为了“满堂灌”,就成了文言文翻译。当然,我们也无法找到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有效性教学,但是,它却依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2]曹琼.有效性教学研究.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李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

    [4]陈德厚.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