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艺术的本质 |
范文 | 赵辰宁 摘 要:关于艺术的本质,本文从艺术的起源出发,论证了“艺术游戏源”的欠缺。同时,文章从“艺术生产论”的角度,探究艺术的本质,认为艺术源于对现实的再现和模仿,又具有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审美理想与艺术作品的融合产物。 关键词:艺术本质;艺术生产理论;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019-01 一、艺术的起源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在思考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考虑艺术的发生起源。 最流行的学说把艺术溯源到游戏,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笔者认为,这种理论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物质所需的前提下,才会有过剩的精力来从事“游戏”,即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但是,艺术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未能揭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它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的共有本能,笔者认为有失偏颇,因为只有人类社会才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 其实马克思最早明确提出艺术生产这个概念,是在1857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把艺术看做是生产的特殊形式。他说:“宗教、家庭、国家、道德、科学、艺术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并且受到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所以艺术生产说到底,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审美性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二、艺术的本质 那何为艺术的本质,换言之就是艺术是什么?朱熹提出“文以载道”,意思是“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的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地,文学就是传播儒家“道”的工具和手段。不难看出,朱熹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把“道”看作是艺术的本质。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艺术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实践生产,简单的用客观唯心主义的说法来解释艺术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这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主观精神学说,认为艺术史“自我意识的表现”。显然,这种理论过分强调了艺术创作主体对艺术的作用,同样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与之相对,荆浩在《笔法记》中主张“度物象而取其真”。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他认为艺术源于对现实的再现和模仿,而非主关臆想的“理念”,但是,一味强调客观事物对于艺术的作用而忽略创作者和欣赏者的主观作用,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笔者认为也是片面的。 变现说活着情感说的代表科林伍德,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这一点,在其《造型艺术原理》中也得到了体现,认为造型艺术是一种无意识的主题的情感表现,而他所谓的造型艺术就是“自我表现”。同样的,虽然强调了创作主体对于艺术的作用,但是,简单的单纯的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情感的流露,显然这样的结论也是片面的。 到了20世紀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一书中,从艺术的本质对艺术进行了定义,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虽然此观点为塞尚以来的后印象派,以及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等现代派艺术的出现作了极力的辩护。他对现代艺术有着深厚的影响。 苏轼在《琴诗》言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之所以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不光要靠琴,还要靠人指头的运动,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正如朱光潜提出的“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它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虽然从属于意识形态,但是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即审美的意识形态。 笔者认为,艺术美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我想这就是艺术的本质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