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舞蹈作品的形式美
范文

    单宁宁

    摘 要:我们说舞蹈的内容美是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不过,舞蹈作品中美的内容只有和与之相匹配的美的形式融为一体之后,才能成为观众具体可感知的、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舞蹈作品中美的形式,也只有准确恰当地表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它才能被称作是美的。

    关键词:舞蹈作品;形式美;内容美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108-01

    舞蹈形式美历来为舞蹈家们所重视,这是由舞蹈艺术特性所决定的。我们知道舞蹈艺术是通过直观的、可具体感知的、动态的,美化的人体语言来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如果这些动态形象不新颖,不生动,无变化,无美感,平淡无奇甚至晦涩丑陋、那也就失去了这门艺术独立存在的价值。所以有人说舞蹈的第一要素是美——形体的、动作的、节奏的、情调的美。

    我国老一辈舞蹈家贾作光根据他几十年来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的切身体会,总结出舞蹈艺术美的十个字:“稳、准、敏、洁,轻、柔、健、韵、美,情”。他还说:“舞蹈美首先接触的是舞蹈形态、色彩、感情、音乐等诉诸人们的审美感情的,因此舞蹈形式——身体线条,肌肉能力及技巧显得十分重要,道理就在这里。舞蹈技巧概括凝练地表现了人们的技术能力的艺术创造,是锯蹈揭示美的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舞蹈艺术如果失去了动作、技巧,缺少表达感情的舞蹈美的形式和手段。就等于没有舞蹈艺术。”其次,舞蹈艺术十分重视形式美的另一个原因,是由观众的审美要求所决定的。干百年来。人们在对众多艺术品种的欣赏品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不同艺术品不同侧重的审美要求的欣赏心理,如果说人们对于小说、戏剧等更多地注意它们的内容的话,那么作为动态的、视觉的表演艺术的舞蹈来说,观众对形式美的要求就更加强烈。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审美经验,例如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去欣赏世界芭蕾名作《天鹅湖》,并不是仅仅为了欣赏,甚至很少想到要去接受它那“纯真的爱情最终战胜了邪恶”的思想教育,人们争相观赏,完全是被舞剧的艺术魅力所吸引,正是那些美丽动人的舞蹈形象,丰富多彩的性格舞蹈,旋律优美的音乐,以及富丽堂皇的舞美设计和各种艺术因素完整和谐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艺术美感,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不同国籍、各种肤色的观众涌入劇场,如醉如痴地倾倒在舞蹈美的面前。所以,舞蹈式美不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其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是惊人的。所以,舞蹈的形式决不该仅仅被认为是舞蹈内容的载体和物化形态,而且也应当被看作是使舞蹈作品切入审美者的心灵,唤起他们审美情感的必不可少的导引和媒介。因此,对于舞蹈形式美的探求应当是舞蹈理论和舞蹈美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们说舞蹈的形式美是一种直观可感的动态美。因此,创造舞蹈的形式美,除了必须具备作为物质材料的人体外,还要使人体按照艺术规律活动起来,创造出美的感邮态。

    1.动作: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动作是构成舞蹈最基本的元素。一部舞蹈作品,就是在一定的时空中,通过人体各部位连续的、有节奏、有韵律的动作来完成的。从形式上,它就是相同动作的重复、发展、丰富和变化,不同动作的交替呈现和衔接配合。就是舞蹈中的动作一般都不是单一部位单一的动,而是两个以上部位复合的动。这样人体几十个部位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以不同的速度、幅度和力堂,并赋予各种不同的情感,进行有规律符合目的运动,就会产生和变化出无穷无尽的舞蹈动作,组成丰富多彩、变幻多端的舞蹈形态。

    2.姿态造型:舞蹈艺术是动态艺术,但不是只动不停的艺术。舞蹈的动态美是在动静结合中呈现的。静止造型常常是一组动态过程的起点或终端,是“动”的凝聚又是“情”的延伸,造型是构成舞蹈形式美的又一不可缺少的元素。舞蹈语言中如果没有相对静止的造型,而只是无休止的“动”的话,那就像一个人说话时没有呼吸、没有停顿一样,不仅不能正确地传情达意,而且必然既不动听、又无美感。舞蹈艺术正是在动静相宜中发挥其艺术表现力,显示其美感的,而且富有典型意义和生动特征的姿态、造型,有时往往比动作过程更打动人心,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丝路花雨》中的“反弹琵琶”的舞蹈姿态,就是有力的例证。

    3.技巧:舞中有技,技艺结合是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之一。舞蹈中的技巧,就是具有高难度的动作过程、高难度的姿态造型与高难度的动作过程与高难度姿态造型的组合。舞蹈技巧一般可分两类:一类是轻、捷、巧、险的翻、转、腾、跃等动作过程和超稳定的造型控制;一类是准确地把握和体现特定的舞蹈风格韵律和妙肖的模仿以及生动的创造舞蹈形象的能力。难度的技巧、奇绝独特的风格之所以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给人以较强的审美感受,是由于它们所具备的个别性、变化性、独创性都能成为一种强化的刺激信息,作用于欣赏者的审美心理,使欣赏者对舞蹈形象能保持强烈而持久的印象。

    古往今来许多舞蹈家和学者都十分重视舞蹈的形式美,如相传为战国中期的公孙尼子所撰的《乐记》中指出:“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乐略第一》中说:“籤与歌相应.歌主声,舞主形”。明代音乐家朱载堉在《乐律全书,书律》中也强调“乐舞之妙,在乎进退屈伸,离合变态,若非变态,则舞不神。不神,而欲感动鬼神难矣。”事实上,这也是历史上许多形式优美、技艺超绝的舞蹈,如《盘鼓舞》、《霓裳羽衣舞》、《胡旋舞》以及散落民间的生动精妙的舞蹈形式得以流传久远、历久不衰的最重要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高杨.浅谈舞蹈艺术形式美——舞蹈创作教学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3(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