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创客美术教育浅析 |
范文 | 余子洁 彭鑫鹭 摘 要: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阶段的背景下,传统产业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使政府机构、企业组织和高等教育机构均十分重视对创新型人才、质量型人才大量培养。在传统“工匠精神”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助力下,创客运动日益成为改变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变革性力量。美术作为国内义务教育阶段有极强可塑性、创造性的课程之一,国内美术教育行业积极的将传统美术教育与"创客"相结合,希望能结合美术学科的可塑性,吸收已有的创客教育运行经驗,促使已经从起步阶段走向规范、快速发展的创客教育早日形成系统科学的教育模式。而目前国内美术教育与“创客”结合的情况如何,即将从事美术教育行业的我们又应该如何从“创客”的思维出发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又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注意和思考的? 关键词:创客;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228-01 21世纪后各类科学技术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通过各类科学技术使创意变为实现,使创新逐渐从单一门科走向跨门科整合的创新模式。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内美术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的文化义务教育上,已有的传统美术教育市场也相对饱和,传统美术教学课程逐渐趋向模式化,而这种模式化并不利于未来社会培养创新型技术性人才。同时,在国际“创客“浪潮推动下,国内创客空间经过一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已有较为成熟的形态。因此,教育部门及时加以引导,以深圳为试点印发《深圳市中小学创客教育课程建设指南》(试行),意图结合深圳的强大优势进行创客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制作,开展深圳试点公立学校,并向全国开展创客教育课程进行的基础准备,希望通过美术与创客的结合,从小开始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们与现代技术的接触,为新一代的发展打下埋下更多可能性。 目前现有的创客美术教育是培养有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以3D打印机数台、定格动画、软陶、衍纸等具有新鲜感、容易上手的内容为主,常与当地科技馆形成馆企合作,吸收年轻的创客团队合作建设创意工坊开设公益课程、多媒体平台。教育部门对于“创客教育课程”的支持,使公办学校愿意为“创客教育”积极提供试点,为此类课程研发机构创造极大的发展空间。较为专业的创客机构会根据自身的设备与市场,结合制作相应的系列课程,并提供配套的服务。 在创客教育的目标上,中西方的现阶段也并不相同,西方学者认为创客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而我国传统美术教育过于依赖课程设计、专业老师,而创客教育是依据社会新需求而生,因此“创客”的融入,使课程以创新创意为出发点,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目前阶段则更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注重创新能力。因此,国内现有的创客美术教育机构根据社会新发展趋势,通过自身所具有的师范技能和专业素养优势,结合中外创客已有成果的学习考察进行实践,希望形成跨学科整合、循序渐进的系统课程,以改变传统填鸭教育的课堂模式,摆脱简单机械的劳动力培养,通过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对于目前国内的教育来说,创客教育的设计范围极广,而想要创客教育有长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育思想,社会整体教育思想的转变才是传统教育转为新型教育的关键要素。教育实践过程中也常会发现社会舆论的夸张化使学校对学生的过度保护、传统稳固的授课模式、家长老师与孩子间的交流方式等等都是是创客教育发展必须思考的关键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是单向交流、交流内容也比较片面,部分媒体对于社会问题的夸张报道,容易引发社会群体加重对学校及教师的负面印象,在社会舆论的压迫下,学校只能极大程度避免学生遇到危险,但也因此减少了学生在创客教育中多样的实践机会,长久以往创客教育无法进行充分的实践及正常发展。 同时,教师对于创客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经验也较少、教学工作也较多加上已有的学校体系及校本课程的主导,对于新兴技术接触较少,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师生关系影响较深,教师教、学生听,学生自由发挥的意识少,与老师的沟通也较少,想要长期的进行恰当引导、进行创客教育,还是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定位重新认识,与学生建立新的互动模式。在孩子成长尤为重要的家庭关系中,家长工作繁忙容易忽视对于孩子心理的关注程度,加上受到传统教育的思想影响,对于日常活动中对于孩子的行为活动也常出现压制的现象,在主流科目上对孩子要求严格、行为控制较多,忽视了孩子自我成长的需要,不利于孩子自我思想的形成,在家庭教育中也并不善于积极引导,使孩子在独立实践中容易缺乏自信。 创新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借助创客教育从培育新一代的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积极发展,不仅仅是创客美术教育急需大量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更多的是处在新时代的教育群体,或者说是社会的每一分子都需要重新对自我进行审视。 参考文献: [1]陈刚,石晋阳.创客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 [2]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2016(04). [3]杨刚.创客教育:我国创新教育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03). [4]郑燕林.美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路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