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博物馆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范文

    陈晓文

    摘要:人们对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干预行为具有现时性,是承接过去信息,向未来传递信息的中间一步,具有必要性。本文从文物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文物保护的形式及修复的模式。

    关键词:文物;文物保护;文物修复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180-0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的地下、水下和地面丰富的文物资源,反映了我国绚丽多彩的文化和文明。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对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突出民族个性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地域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

    一、文物的特点

    (一)珍贵性与稀缺性

    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信息的关键载体,是十分珍贵的。文物是历史的遗留,尽管数量很多,但因种别很多,具体种类的文物总数其实是十分有限的,有些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其珍贵性与稀缺性使之具备很高的价值且不可取代。所以,在文物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各种技术的使用,尤其是和文物实体有关的技术选择需非常谨慎。

    (二)繁杂性

    文物的繁杂性来源于各个方面:其一,文物包含了人类每个历史阶段的各种自然和社会实践,其时代不同、质地不同;其二,就算是时代、质地、作用均相同,因为其经历与环境不同,也具有种类与程度不同的问题;其三,因为文物当时的保存条件与环境存在差异,问题的延展速度也存在较大差别。文物的繁杂性促使文物保护与修复任务所遇到的问题也非常复杂,采用的技术也存在着复杂多样性,所以,文物保护和修复活动的技术体系很大,采用的技术存在很强的针对性,但通用性差。

    二、文物的保护

    (一)抢救性维护

    在紧急状况下的“临时”抢救,该种行为对文物而言是救命的,可是对文物工作人员而言却是极其无奈的。因为,该种形式存在突发性与独特性,结果通常是文物已遭受或多或少的损坏。而且,对文物保护人员的要求较高,可以充分展现文物保护人员的操作水准及职业涵养,并且其也是文物结构整体应急水平与协调作用的展现。

    (二)预防性维护

    是指尽可能少地对文物实体进行干预,关键是按照实际状况,创建一个较为合适的工作环境,以期实现持续保护的目标。预防性维护属于间接干预行为,就算是间接干预,也依旧需要坚持最少干预的宗旨。

    预防性维护含义的提出是在1930年罗马组织的有关艺术品维护的国际研讨会上。20世纪70年代,国际文物维护研究和培训机构在11个国家的多个展览馆推行预防性维护的观念,在展览馆中预防性维护措施可在最大程度上散发实质性的效果,文物变劣是一个渐进、自然的过程,该过程能够通过使用先进的措施干预减缓,博物馆展示的文物所在的环境人为干预性很大,地表文物环境可控性就很低。

    (三)现场维护

    文物保护任务在文物保护场地实施的情况,通常是由于文物无法移动或难以移动,或是保护任务比较简单,像文物出土场所、展示场所,古建筑与石窟寺维护等。考古场合需要有文物保护操作者,而考古场地文物保护主要是指考古开发现场采用的各种保护方法,它的目的是可以较好地维护考古出土物品。展示场所文物保护通常是突发性情况所造成的。现场文物维护较多的是对古建筑和石窟寺的维护,但无法规避的要进行实验室的测试研究。

    (四)实验室维护

    实验室维护的狭义概念是指把文物运送到实验室中给予保护,但广义上指的是所有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检查、调查、研究、保护计划建立等内容。由于保护学科自身的交叉性质,促使所有的保护任务均要求进行实验室检测,使之成为保护任务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若将保护比作为文物治病,则实验室的研究就是在找病源、检查病情和找出治疗措施,对症下药。所以,实验室工作便是文物病害资料的采集过程,结合研究、调查结论建立保护计划,展开风险评价与建立具体操作流程。

    三、文物的修复

    (一)考古修复

    考古修复是指对考古出土物品实施修复。针对出土物品特别是陶器实行器件粘合、补填、加固等方面的修復,考古修复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后期的考古学探究服务。像文物的分类、型号、定式,属于考古专家根据科学的考古方式,把考古信息标准的公布和研究考古信息必经阶段,有的文物若不加强修复,是不能应用于研究的。考古专家通过科学标准的方式与语言,把考古信息客观准确的报告出来,随后考古出土器物所面对的便是存储与展览。

    (二)展览馆的修复

    展览馆修复属于展览馆的关键职能。而展览馆的两个重要职能分别为收藏与传播,收藏的关键在于保存物件,传播的关键在于使用万物,而展览馆的主要作用是和社会价值相关联的,像收集、保存、研究、教学、娱乐等。所以,从它的收藏功能来看,博物馆需要全面落实好保存器物的工作,保存好器物就应当加强保护与修复。就其传播功能来说,展览馆要使用文物,这就无法避免会出现文物损坏等情况,同样需要进行保护与修复。

    展览馆的作用与社会效益息息相关,要达到展览馆社会价值的最佳,则需要展览馆具有最优秀、最科学的保存器物措施,以及最有效地使用器物水平,如此就需要展览馆具备一支培训有素、专业能力强的保护与修复队伍。

    (三)商业修复

    其是以商业经营为驱动力,主要目的是修复至“真假难分”,不坚持可辨别等所有修复宗旨,是复制器物的造假现象。但不得否认的是,在利益的诱惑下,商业修复于技术方面的发展态势还是非常先进的,有的技术器物保护修复操作者应当学习参考。商业修复侧重于只要修复的位置看不出来便是“好”,就相当于修复的价值已充分展现出来了。该种行为与现代修复观念完全不一样,但是却与传统修复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四)传统修复

    以复原器物的完整性为核心,修复人员往往习惯对艺术品的瑕疵进行掩盖与再造,表示传统修复的显著特征是恢复原貌,像我国古书画复原环节的挑刮画心、填色、接笔等。填色、接笔这类步骤是允许的,其是客观存在的,是具体操作中的关键步骤。中国文化一脉相承,尽管如今西学东渐,可是其本身文化依旧有各自内在演进的过程。文化的持续性与延续性促使有的物品补全是可行的,不管是在外形、结构或者是精神层面上。部分旧学内涵深厚、艺术修养极高的修复者,其补全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坚持了艺术品创作者的思想,可是补全却违反了现代修复的宗旨。

    (五)现代恢复

    根据西方修复观念与修复原则的复原,在技术方面与自然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坚持的原则为较少干预原理、零干预宗旨、可辨别原则与可在处理宗旨和真实性原则。这类原则支持修复人员进行添加、除掉、重制等情况。传统修复的重制是绝不允许的。

    通过文化相对论可知,所有的文化均具备其独创性与充分的价值,在分析各民族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摒弃以西方文化为主的“本族文化中心主义”思想。就像上述讲到的一样,文物属于文化载体,无论是何种文化群体,其思维模式、审美理念与认同均存在差异,其对待本身文化载体的行为也存在差别,不能够一致化,而需要求同存异。

    四、结语

    总之,文物本身不仅仅是物质文化实体,同时也是承载精神文化的实体。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文物保护与修复,大力发展文物事业。通过本文的详细研究,相信在未来,我国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会更加完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