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张萱的《捣练图》分析 |
范文 | 付贵荣 摘要:本文阐释了张萱《捣练图》本身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以及男性審美观照下的女性美。 关键词:《捣练图》;女性;图像学 《捣练图》长145.3厘米,宽37厘米,呈横卷式,以分段式叙事,将捣练的场景逐一呈现。全卷共12人,按照制丝生产顺序分为捣练、织线、熨烫三个过程。展卷即见捣练女子背影,绿衣红鞋,发髻高盘,酥手执杵,立于石砧旁;接着围在石杵边另有三女子,正对观者的女子,面部珠圆玉润,低眉俯首,两腿弯曲,全身力道集于双臂,捣练姿态如若起舞,衣着垂顺伏贴于身体;侧面女子,以同样姿态捣练,但眼神似乎并未注意石杵,而是注视对面和身边捣练的同伴,另有一妇女挽袖准备参与捣练之中。此四人呈现了捣练的第一过程,砧石上放置着一匹折叠成若干层的帛料,两侧紧扎,她们正用长杵击打这帛料。捣练之后是织线缝衣,只见一妇人背身侧面坐于碧毯之上,手中织线似乎从中间放置的线轴之上抻出,她聚精会神于指尖,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另一妇人跨坐于凳上,由于缝纫需要,她一脚踏地,一脚踩凳,将丝帛放于腿间,眼神亦集中于丝线之上。织线是细致的工序,线在图中并不能清晰可见,却可从织线的动作中找出丝帛走线的痕迹。这一过程与前面捣练的过程形成动静对比。捣练有砧杵敲击之声,织线则凝神静气;捣练动作好似起舞,力度可现,织线则动作细致,力道甚微。将织线与下一步工序连接起来的是蹲在火炉旁、畏热回首的扇火女童。她一边看着理线之人,一边为下一工序扇火,起到巧妙的过渡作用。三妇人和一女童抻开整块丝帛白练,构成了四人熨烫、一人观练的场景,这是在熨去捣练时产生的皱褶。中间正面熨烫妇女表情认真专注,仪容端丽,侧面两位抻练妇女身体微向后倾,将白练拉平。另有一位仰身观练的女孩,似能透过白练看到同伴,动作俏皮讨喜。这一熨烫过程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精炼之后的织物特质,劳作妇女温厚从容的情态跃然卷上。 张萱所绘的《捣练图》这个题材并不是唐代才有的,汉魏六朝的“捣衣诗”就带动了捣衣图绘画的出现,早在唐代张萱之前数百年,根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载,东晋南朝画家张墨、陆探微、刘填都画过捣衣图或捣练图。张萱曾以李白“金井梧桐秋叶黄”之乐府而绘《长门怨》,多以宫廷生活题材和乐府诗句作为创作来源,《捣练图》也极有可能是听闻李太白之诗句《子夜吴歌》所得灵感而挥毫,将捣练声声落在卷本之上。 关于张萱其人的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只能从一些零星的记载中猜测他的生平。《历代名画记》卷九载:“杨宁、杨异、张萱三人,并善画人物”;《新唐书艺文志》载:“杨异、张萱并开元馆画直”。画直为宫廷画师,官职相当于六品以下,称“直学士”。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称他“尝画贵公子、鞍马、屏幛、宫苑、仕女,名冠一时”。张萱善画仕女和婴儿,画仕女尤喜以朱色晕染耳根,画婴儿既得童稚形貌,又有活泼神采。画贵族游乐生活场景,不仅以人物生动和富有韵律的组合见长,还能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注意环境和色彩对画面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他的人物画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其妇女形象代表着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是周昉仕女画的先导,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的画风。 画师除服务于宫廷所需,绘出皇廷真实生活、记录四时景象之外,个人的创作也必然会反映社会时代风貌。盛唐时期,女性在宫廷画师笔下一直是重要的题材,这与唐玄宗统治下宫廷富丽堂皇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开元年间皇室贵戚奢华骄纵的生活。张萱的代表作《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无不印证了唐代社会崇尚浩大壮阔、雍容富丽的审美风尚,这与当时社会繁荣、国力强盛不无关系。 以雍容丰腴为美是盛唐独有的审美风尚,《捣练图》中“曲眉丰颊”的仕女形象是其典型代表。唐代元和以后,艺术风尚变化较大,以初唐、盛唐时期的发掘物、壁画、陶瓷雕塑为参照,仕女画造型及风格延续自隋朝、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秀骨清像,如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宫女的形象依然消瘦。随后出现的敦煌壁画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圆润女性,初露盛唐端倪。进入盛唐,侍女的形象呈现较大改观,线条的运用则从传统的周密中脱胎出来,加以提炼,简劲而流动。敷色艳丽而不冗杂,鲜明而不单调,又采用朱色晕染耳根,妆容精致,甚至用金箔片等材料剪成小花贴在面部的“花钿”都能如实描绘。 张萱的《捣练图》不但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人生的真实形象记录。画家将时代的审美经由艺术加工呈于画面,我们可由此切入窥见盛唐气象。 就像张萱的《捣练图》这样的仕女画,基本上是封建男权控制的产物。封建男权的介入将仕女画变成了男人的艺术,其文化内涵是男性审美观照下的女性美的表现形式,体现了封建社会男性对女性没的要求,仕女画在塑造女性美的同时,把女性当作艺术品来制作,使之彻底成为男人的艺术,这个其中既蕴含着对女性美的渴望,又夹杂着压抑女性、弱化女性的礼教思想,但不可否认其中所触及的女性美的真谛。 指导老师:殷晓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