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高校技能课程加入思政内容的思考 |
范文 | 张颖 摘要: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教师纷纷尝试将思政内容纳入课堂。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如何做好课程思政?如何更好地实现思政与课程的结合而不是生搬硬套?这都需要教师们不断进行课堂的改革。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712.3;U4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263-01 一、课程思政在实际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不理解,定位不准确。什么是课程思政,它和思政课程有什么区别?这个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是国家在军队以及国家教育系统中所进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注重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并达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而我们部分专业课教师则由于对课程思政的不理解,抵触思政的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中,那是狭隘的,是封闭的,是不可取的。 2.对自身课程内容研究不透彻,并没有与思想政治课有结合。对于课程思政很多专业课老师认为没办法融合,但更多的还是对所担任的课程内容研究的还不够透彻,并且没有与思政课的教师有沟通,没有主动的思考问题,而是被动的等待问题的解决,故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缺少经验和实际案例。很多专业课都是以讲授专业技能、知识为主,在没有提出课程思政的时候,教师们授课内容专业性很强,且没有“顾左右而言其他”。所以授课中缺乏一定经验,在同专业的授课教师中,也缺少优秀的实际案例。教师们在缺乏经验和实际案例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探索难度会比较大,也会存在比较着急和盲目。 4.缺少与学生的直接沟通,过多依赖辅导员。高校中各个岗位分工明确,也间接造成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较少,存在上完课就走的情況,即课上课下的“分离”。但由于学生群体本身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师生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课堂效果自然也不会好,更别提课程思政了。 那如何做到在各类课程中与思想政治课同行呢?以艺术学院的舞蹈课为例进行了思考。众所周知,舞蹈是“流动”的艺术,以技能教授为主,如何在技能课教学中进行思政的教学呢? 二、高校技能课教学中思政教学的策略 1.从技能课内容中穿插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每一种艺术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任何一种形式的舞蹈背后,都是强大的文化支撑,不了解背后文化,就不会通过肢体完美的展现。舞蹈中的一招一式,它们如何而来?受哪些方面的影响等等,都与孕育舞蹈产生的地方文化息息相关。心里面有了,肢体上才会表现出来,也向学生展现了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2.从讲课方式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课程性质,让学生反客为主。。上课前会将课堂内容提前1-2周发布,课堂内容大部分为老师录制的舞蹈视频。学生自主分成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跟着视频学习,且要在正式上课前,解决基本的问题,例如大致的节奏、动作等;课堂上,老师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纠正,针对性解决问题;课后通过讨论、录制视频等,深入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氛围也较之前活跃很多。 3.理论联系实际,时刻联系当时、当下。关注当时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将正在发生的事引入课堂,适当选用与专业课、课程内容相结合的舞蹈,利用课前5分钟,或利用课中5-10分钟,学习流行舞段或视频播放,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较为轻松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 4.注重师德师风,与学生亦师亦友。你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那样的人。作为教师,身上的责任更重,而作为专业课教师,比辅导员更了解他们的专业,是从专业上、思想上最为接近的人。所以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不仅教授专业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做事。课堂上,严格要求,课下,要噓寒问暖,时刻关心,真正做到和他们亦师亦友。 三、结语 综上,每一位思政教师都要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成为正常的“人”,即具有幸福感的人等等,都是思政教学的良好效果。所以,不能固化,思政教学的内容,教师也不能固化地抵触思政教学,要善于找到专业课和思政课的连接点,巧妙地融合和转化。 参考文献: [1]王禾玲,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J].现代企业,201809), [2]张俊玲.将“课程思政”理念基因式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