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元散曲中“玩世 |
范文 | 孙琪 摘 要:元代散曲是中国曲学史上的一股清流,取得了不可匹敌的巨大成就。生活的环境会改变文人的心态,从而对其创作心态与创作风格产生影响。我们知道,元代是一个无比复杂的朝代,社会政治的黑暗使文人的内心遭受巨大的打击,又加上科举的废除,一条入仕的必经之路被斩断,文人们原本就敏感脆弱的神经已几近崩溃,这样的客观条件促使了元代文人产生了玩世避世的思想。 关键词:元散曲;玩世思想;避世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006-02 避世思想是散曲文学精神的基调,散曲中的“避世”思想是儒家、道家相结合的“避世”观。在儒家的观念中,“避世”不是“无为”,而是“君子”免受“小人”之害的防范措施,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在精神涵养上的准备。另外,儒家的人生价值必须在群体中显现,因此,其人生哲学中便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避世”。而在道家的观念中,避世是真正超尘出世,无为而已。 “避世”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士人非常崇尚的一种普遍的心态,最重要的是在于避世隐遁,追求清静闲适的生活, 以达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清静,逃避现实的繁杂与世俗。在大自然的山林泉石、江河湖泊中获得精神上的陶冶。隐逸是避世思想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隐逸文化源远流长,隐逸的目的在于保证士大夫们拥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理想、人格价值、生活内容和审美情趣等,早期的士隐有相互对立的意味,而到了西汉,有了东方朔对士隐的变通。《史记·滑稽列传》载: “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这是一种“避世于朝廷间”的隐逸方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的士大夫们在志存高远的同时又想避世山林。初盛唐的隐逸文化也继续着这种形势,众多入仕者在为官的同时也对山林心有所属,亦官亦隐是他们不断歌咏的,也是最合乎他们理想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唐时期,随着集权制度的日渐专制,社会日趋混乱,使士人们在险恶的仕途与保持独立人格理想及安闲适意的生活之间作更多的思考,白居易的“中隐”更巧妙地平衡了集权制度与士大夫之间的矛盾,为维系士大夫相对独立的人格创造了可能。进入隐逸圈子的人,历代都有“隐士”,“逸士”、“高人”、“处士”、“居士”、“ 幽人”等称呼, 可以总称为“隐士”、“隐逸”。 对于玩世哲学,是散曲文学精神的主导风范。俗话说,嬉笑怒骂皆文章,我理解的玩世思想是文章中所表现的幽默因素,以一种诙谐、玩笑的方式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所感。其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言辞表现一些譬喻,我觉得这种方式是很高尚的。我觉得元代的谐谑散曲是玩世哲学的最佳体现。 在元代,单纯为诙谐而诙谐的谐谑散曲,只有《胖妓》、《胖夫妻》等少数几支。大部分的谐谑散曲一般都寄寓作者某种特定的思想倾向。这也是玩世哲学的意义所在。玩世思想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主要有自嘲、嘲戏他人、嘲戏社会。 第一种是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达作者对人生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印象最深的就是关汉卿著名的套数【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其〔黄钟尾〕曲云: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作者故意肆意的渲染自己半生里的“攀花折柳”的风流浪漫生活,夸耀自己种种为“正人君子”所不齿的技艺和自己眠花卧柳不务正业的快活,自称作“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锦阵花营都帅头”,并宣称宁死也不愿改变这样的生活。在表面上的玩世不恭自暴自弃中,透露出一种与社会的不合作和与不平等命运奋争对抗的桀骜不驯。同时也体现出元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人道德规范的叛逆精神。 第二种玩世哲学是表现在嘲戏他人的散曲中,嘲戏的对象很多,小从牛皮大王、骗子、丹客,大到贪官、皇帝,无所不包。马致远【般涉调·耍孩儿】 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人般看承爱惜。逐霄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但有些污秽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有那等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七煞〕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气忿忿懒把鞍来备。我沉吟了半晌语不语,不晓事颓人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马休骑。” 〔六煞〕不骑啊,西棚下凉处栓。骑时节拣地皮平处骑。将青青嫩草频频的喂。歇时节肚带松松放,怕坐的困尻包儿款款移,勤觑着鞍和辔,牢踏着宝镫,前口儿休提。 〔五煞〕饥时节喂些草,渴时节饮些水,着皮肤休使粗毡屈。三山骨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有口话你明明记:饱时休走,饮时休驰。 〔四煞〕抛麦时教乾处抛,尿绰时教净处尿,栓时节拣个牢固桩橛上系。路途上休要踏砖块,过水处不要践起泥。这马知人义,似云长赤兔,如益德乌骓。 〔三煞〕有汗时休去檐下栓,渲时节休教浸着颓⑾,软煮料草铡底细。上坡时款把身来耸,下坡时休教走得疾。休道人忒寒碎,休教鞭颩着马眼,休教鞭擦损毛衣。 〔二煞〕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马儿行嘱咐叮咛记: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则叹的一声长吁气。衰衰怨怨,切切悲悲。 〔一煞〕早晨间借与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门专等来家内,柔肠寸寸因他断,侧耳频频听你嘶。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 〔尾〕没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恰才说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这首套曲以诙谐风趣的语言,以生动传神的细节,以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爱马如命、既悭吝又憨厚的人物形象。这人买了匹好马,便惜马如命,百般爱护。偏偏有 “不晓事”的人来借马,这便如同要掏他的心窝一般。他实在是不愿意把马借给他人,但又怕伤了朋友的脸面,于是他内心产生了剧烈的矛盾和钻心的刺痛。这些都通过他长篇大论、没完没了地向借马人叮嘱关于养马、骑马的注意事项表现了出来。马被人借走后,他倚门等待马的归来,以至于“柔肠寸断”,“两泪双垂”,这个细节十分夸张,也很具幽默效果,把人物心态展示得淋漓尽致。读完这篇套曲,真是为这位憨厚的爱马人感到心疼。 第三种是对社会的嘲諷。元代知识分子的失落感和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有时在散曲中毫无顾忌流露出来。如:张鸣善【双调·水仙子】《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由此看见社会的不公平,铺眉苫眼的,裸袖揎拳的、胡言乱语的都位居要职,享受万钟俸禄。五眼鸡,两头蛇,三脚猫都能飞黄腾达,成为当朝宠儿。直言不讳地深刻揭露了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丑恶现实,痛快淋漓的地责骂了目瞽耳聩的当权者。巧妙地运用了传神的形容和精辟的比喻,把意思表达得入木三分、十分形象。 这种不满于现实, 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避世思想,嬉笑怒骂谐谑文字的玩世哲学,都折射出了元代这个特殊朝代的社会现实,体现了时代的声音。 “知人论世”是一个永恒的法则,了解一个文人,一种思想,我们必须要去探讨其所生活的特定环境。玩世避世的思想都是文人们在其所生活的环境当中寻求不到精神的寄托,想通过文学的方式达到内心的一种平衡。 参考文献: [1]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赵义山.元散曲通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王星琦.元明散曲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隋树森.全元散曲[M].北京:中华书局,196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