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观察 |
范文 | 郭鲁萍
临床脑血管疾病中,脑梗塞属于一种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类型,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因为大脑动脉供血不足,继而导致大脑急性缺氧缺血,继而导致大脑出现短痉挛,同时可能导致产生休克、脑出血等临床症状。在发生脑梗塞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具有重要作用,而护理措施的实施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本研究于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则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予以了探究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院就诊的脑梗塞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63.28±1.23)岁。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64.15±1.67)岁;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临床资料(年齡、性别)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护理干预,包含监测各项生命体征、饮食指导、用药护理、预防并发症等。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早期康复锻炼。在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且肌肉能力一定程度恢复后,可通过跟换衣服、自主洗漱、自主大小便等自主日常生活活动与被动活动,其中被动活动包含了四肢屈伸、手指与脚趾关节活动、体位转换等。(2)体位护理。定期翻身,切忌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维持血液循环处于畅通状态,1天2次身体按摩,促进肌肉力量恢复,1次20到30min。(3)康复训练。课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音节练习提升患者的语言能力,同时认识并说出不同的食物和颜色,从而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在患者认知能力不断加强后,可通过负重训练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采用SF-36评分实施评价,评分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越高则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1]。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9.0软件统计,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等计量资料()表示,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表1。 3 讨论 脑梗塞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缺血性卒中,诱发因素可分为多种,具体主要指局部组织发生供血障碍,该疾病不可能导致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而且可能导致脑组织病变坏死,继而导致神经功能缺损[2]。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分析原因: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属于一种由康复医学发展而来的护理措施,主要通过系统性康复锻炼促使患者肢体、认知功能恢复,继而对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予以改善,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其优点可体现为成本低、不需要用药、安全性高等[3]。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经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能力,且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王妍.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2):123+129. 朱小群.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7):134. 郝兴双.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3):142-14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