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听不见的音乐 |
范文 | 徐平 摘要:怎样打破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找准它们的结合点,它们巧妙地引进课堂,成了我们音乐教师所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总结了在教学中摸索的经验,以供同仁们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学;跨学科音乐培养 音乐是门集和了文学,历史,地理,美术,政治等等知识的综合学科,如今,国际上许多先进国家在其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基础的同时,开始实行“百科全书式”的通识教育。他们提出“教育应打破学科问的封闭,为文理科双向渗透,为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留下一片结合的空间”。“科学与文学接轨,文科与理科互相渗透”这是当代教育的新趋势,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方法。 一、语文与音乐的结合 诗、舞、乐三位一体,它们之间有着根本的联系。文学中的意境可以在音乐中得到升华,而音乐中的妙处也可以借用文学的手段来得到渲染。我们甚至可以说音乐就是音符化的文学,文学就是语言化的音乐。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好坏直接影响着其音乐欣赏水平和感受能力。如果我们的学生有着较好的文学修养,那么他们对音乐的领悟会更快,理解会更深。我们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文学语言,使同学们在徜徉音乐的同时用能沐浴到文学的阳光,这势必会给我们音乐课锦上添花。比如:我在介绍法国作曲家圣一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杜鹃》时就用上“蝉噪林愈近,鸟鸣山更幽”的诗句。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之后,再让学生听上一段高尔基《海燕》的配乐朗诵等等。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确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历史与音乐的结合 音乐是流淌的历史,音乐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也记述了不同时代、地域的日常生活与人文背景。林清财在《喜马拉雅族歌谣分布与族群迁徙》一书中说到“歌谣不仅是个人生命历程的阐述,更是一群人共同生活下集体经验之交集,在族群发展的过程中留下最佳的历史缩影。歌谣本身既述着个人的过去,也蕴含一个生命共同经验积累,同时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民族历史诗篇。” 其实,有的音乐作品不仅仅是历史的缩影,甚至直接就是历史的再现。如:描绘俄法战争的《1812序曲》、描绘楚汉之争的《十面埋伏》等等。正因为如此,许多音乐作品,如果事先不去了解创作背景及历史,就不能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真正内容。也就是说,从表象上看,我们是在引导同学们聆听音乐,而事实上,我们是在带领学生用另一种方式去回顾历史。比如:在欣赏美国的爵士乐时,如果我们不讲到美国的农奴制,讲到黑人被凌辱,被奴役的屈辱史,那么学生就很难体会到爵士乐中所蕴含的那份狂放、自由与忧郁。在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不提到那艰难困苦的八年抗战史,学生们就无法领略乐曲所表现的中华民族那种不可战胜的斗争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三、思想品德与音乐的结合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有着很强的社会功能。音乐能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人的内心世界,这种作用一旦导入人的意志行为和社会情感的轨道,将最终导致人的人格、情操的改变。 综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代的统治者都很注意音乐的社会作用。例如在我国解放初期,面临着百废待兴的格局,文艺工作者们在党做出了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明决策后,创作一大批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的优秀作品。如《社会主义好》、《唱支山歌给党昕》等等。这些作品都极大鼓舞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初期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我们的课本中,有许多作品都在表达着人们对党,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如:赞美祖国的《长江之歌》、歌颂母爱的《妈妈的背篓》、庆祝香港回归的《1997天、地、人》等等。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政治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还能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中迅速的升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道德情操。 四、地理与音乐 不同的地域环境及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音乐、语言、习俗、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在音乐中,大到世界区域的亚、非、欧音乐,小到我国各具特色山歌、小调,它们的产生与形成都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音乐正是产生这种音乐的地理环境、习俗、文化的缩影。从音乐中我们可以研究许多与地理相关的东西。比如:我們可以敲着大桶鼓走近茫茫的大草原去领略非洲人那原始的音乐风情;可以跳着玉米舞来到美洲大陆去感受印第安人庆祝收获的喜悦。我们还可以站在干涸的黄土高坡喊上几句《信天游》,要不就去风光美丽的奥地利去畅游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总之,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我想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各学科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音乐也会以它神奇的特点,与其它学科有着越来越深的渗透。这也就给新世纪的音乐教室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及学科界限,努力学习研究新的教育知识里理念,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努力从其它学科中找到与自己本学科的结合点,为培养新世纪的全才式人物而不断探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