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刘向《列子书录》之“中书”即“内书”,“中”字不借指朝廷 |
范文 | 雪苗青 摘要:《列子》伪造论的一个论据是误解刘向《列子书录》里“中书”的含义,其实,“中书”即“内书”,“中”字指禁中、皇家,并不借指朝廷。 关键词:刘向;《列子书录》;中书;内书;中 中图分类号:B223,B9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70-01 一、《列子》和《列子书录》伪造论的一个论据 《列子》是杰出的古代文学作品和道家哲学作品,其真伪问题长期争论不休。 《中国哲学史》所刊《(列子)考辨述评与(列子)伪书新证》,推进了《列子》伪书论(认为这个先秦作品是魏晋学者伪造的)和《列子书录》伪造论(认为这个西汉刘向作品也是魏晋学者伪造的),其一个论据是:刘向《列子书录》的用语“中外书”是一个伪造痕迹,因为“中外书”不能称“内外书”(即“中书”不能称“内书”),《晏子叙录》等、《汉书》等汉魏四部史书未称中书为内书,批评唐代颜师古的释文“中者天子之书也”。 《列子》和《列子书录》伪造论的一这论据,至今没有受到学界的批评。 二、其实,“中书”即“内书”,中指禁中、皇家:这是古代常识 刘向、劉歆父子为西汉皇室校书,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言“刘向为孝成皇帝典校书籍二十余年”,同时参考了其他藏家的书,因此,谈论校书对象时,皇室图书为内书,参考书籍为外书,二者的统称是“内外书”。——皇家话语及其接受者之言所涉朝廷权力性范围(含文化权力),皇家是本位,自然为“内”,内官、内臣等称呼里,“内,,于旨皇家。皇家校书官属内朝官,谈藏书主体时必取皇家立场。 刘向《列子书录》的用语“中外书”是否错了? 其实,皇家校书事境里,“中”“内”皆指皇家,“中”书即“内”书。 “中”是简称禁中,指皇家。中国历代皇宫分为外宫、内宫,内宫为皇家生活区,特称禁中,简称中。皇朝时期官名含“中”者,一般指服务皇帝、可来往禁中,如“侍中”、“中常侍”、“中使”、“中谒者”、“给事中”、“中尚书”(汉武始置,简称“中书”)。刘向曾授官郎中、给事中,刘歆曾授官侍中,皆服务于皇室,熟悉相关话语里“中”字之所指。 一定语境里的大体相同指称可以换用。皇朝时期,广义朝廷分为外朝、内朝,内朝也叫中朝,《汉书·傅常陈段传》云:“孟康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又如,宦官也称内官、内臣、中官、中涓等;隋代因文帝父名忠,讳“中”字,中书(省、令、侍郎、舍人等)改称内书,唐又改称中书,即:隋唐时期中书、内书的称呼在流行场面换用过。 中书本指皇家书,板块包括诏书和皇家藏书,汉武后期以宦官中谒者典掌尚书事,尚书(主管诏书和图籍)改称中书谒者,也称中书令。西晋设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其名显示其直属皇帝,使传统意义的丞相权力进一步依附于皇权;元朝的政务也采用中书省制度;明朝废中书省之名。 唐代颜师古之语“中(书)者天子之书也”,是反映古代常识。 皇家校书者小群体里,“中”(藏)书有时称“内”(藏)书,不为奇怪。以《晏子叙录》等主流说法否定支流说法的存在可能,逻辑上非法。 三、余论:官方话语谈朝廷事情时,“中”可借指朝廷么? 官方话语谈朝廷事情时,偶尔以“内”称朝廷,但“中”只指皇家。 可是,古汉语字典云,“中”可借指朝廷,其证句为《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用事于中”、韩愈《祭董相公文》“公来自中,天子所倚”。 其释不妥。 谈赵高是言其恐怖统治,恐怖不在于一般的用事于朝廷,而是宦官丞相用事于禁中、操控宦官等皇家内臣;《史记·李斯列传》云秦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加“中”字示可出入皇宫的内宫(禁中)。 韩愈语句乃耀其恩公董晋之骄史,董晋做地方官员之前,为唐德宗两大宫内顾问之一,常捧诏书宣令,是天子所倚,“中”指禁中、皇家——在韩愈眼里,来自朝廷并不稀罕,来自禁中(皇帝身边)就不同了。 附言:笔者论文“《列子书录》和《列子》之辨疑”篇幅太长,有的内容单列为小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