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民国《科学》杂志中的化学名词讨论
范文

    摘要:中国近代化学是从西方引进的,要实现近代化学的本土化,翻译西方化学名词便是我国早期科技工作者首先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创刊于1915年的专斗学》杂志是民国历史上最大的综合性科学期刊,对推动近代科学起了巨大作用,其中对化学名词的讨论对化学学科在中国的构建起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民国;《科学》;化学名词

    中图分类号:K8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075-01

    一、引言

    民国成立后,由于政局动荡,造成了政府对科技事业疏于管理的现象,国内仍然缺乏专门进行科技名词翻译和统一的机构。科学名词不统一的局面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科学社成立后,将统一科学名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且以章程的形式写入社章,“未经翻译之者,则由同人详议而新造,将竭鄙陋之思,藉基正名之业。”①为此,中国科学社在1916年专门设立名词讨论会,由周铭、胡刚复、顾维精、张准、赵元任五人任理事,征求社内外同人对于科学名词命名的意见,②并且颁布《划一科学名词办法管见》,将统一科学名词的办法分为三步。其中,化学名词的命名是科学名词讨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无机”和“有机”概念的讨论

    化学名词主要分为无机化学名词和有机化学名词两大类。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之间虽然没有绝对的界限,但因研究对象的不同,被分为化学学科中两个独立学科。“有机化学”一词自1806年提出后,逐步被国际化学界所认同,发展到19世纪中叶,“无机”和“有机”两个词语已经是化学界最通用和常见的词语。《科学》杂志曾在名词讨论中对“无机”和“有机”两个名词进行探讨,认为两个名词已不再适用于化学界。作者通过举例——无机元素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办法来合成有机物质,来论证有机与无机之间无根本判别。③论证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作者旨在说明无机与有机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但由于两个领域的研究对象有所不同,并且两个名词在当时早已被化学界所熟用,作者的观点并未形成广泛讨论,但却不失为有益思考。

    三、无机化学名词的讨论

    关于无机化学名词的讨论,任鸿隽在《无机化学命名商榷》(5/4)④中将当时教育部、理科研究会、医学会、医药学会、科学社对化学元素的译名进行对比,针对元素以及无机化合物译名混乱的局面,号召“学者各出其所见而折衷于一是,不必固执已说,斤斤然不相让也,”⑤要求统一元素的名称。尽管科学社所发布的元素译名并不是最权威的,但其要求众采百家的态度却是非常肯定的。陆贯一的《原质之新译名》(16/12)对元素的命名规则已有相当系统的介绍,其在科学审查会的基础上所拟定的五条原则,几乎囊括了所有元素的命名,有很大价值。吴承洛的《无机化学命名法评议》(12/10)罗列了当时较为流行的十本关于无机化学命名的著作,认为“元素”一词比“原质”一词更为合理,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吴氏在其论文中最大的贡献是总结了各种无机名词的命名方法,不仅仅有元素译名,还囊括了异形元素、金属化学物、氯化物、酸酐、氧基、酸类、碱类等的命名,可称为无机化学名词的字典。陆氏和吴氏对无机化学名词的讨论以“来件”的形式刊登在《科学》杂志上,反映出《科学》杂志对化学名词的开放态度,为我国无机化学名词命名作出突出贡献。

    四、有機化学名词的讨论

    相对于无机化学名词命名来说,有机化学名词的命名要复杂的多,直到今天,对有机物的命名规则仍在不断补充和改进。20世纪初期,即使当时化学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西方国家,在有机化学名词的命名尚未达成统一。⑥由于国内科学家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导致在民国时期关于中文有机化学命名法的提议不下15种,而且各种命名方法差距很大。《科学》杂志有陶烈的《有机物质命名法》(4/10)、梁国常的《有机化学命名刍议》(1/7)、吴承洛的《有机化学命名法评议》(11/4)、?恂立的《有机化学名词之商榷》(15/3).曾昭抡的《国际有机化学名词改良委员会报告书》(15/10)等。其中吴承洛和?恂立的命名具有总结归纳的性质,而且较其他命名法则更为合理,特别是吴氏命名的烷族、烯族、炔族、卤族元素替代物等被现今所沿用。其余的命名法存在一些缺陷,如梁国常建议使用造字的方法进行命名,但其所造之字多为堆砌,字形很怪,故影响力不大。

    五、结语

    尽管《科学》杂志对化学名词的讨论存在一些小问题,但却为之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化学译名审查委员会的化学译名工作提供了相当的借鉴作用,其所做的贡献非常值得肯定。

    注释:

    ①《例言》,《科学》,1915(01):2.

    ②名词讨论:名词讨论会缘起[J].科学,1916(07):823.

    ③郑景芳.名词讨论:有机无机二名词不适用于今日之化学界[J].科学,1918(02):200.

    ④(5/4)表示第5卷第4期,后同.

    ⑤任鸿隽.无机化学命名商榷[J].科学,1920(04):347.

    ⑥陶烈.有机物质命名法[J].科学,1919(10):956.

    作者简介:兰栋琪(1995-),男,山西新绛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