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范文

    杨连彬

    林业工程是我国经济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的作用,特别是抗旱技术的引入,更是极大地提升了林业生产效率。因此,本文以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类型为开篇,重点分析抗旱林栽植措施,旨在辅助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探索该项技术,提升林业建设水平。

    我国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相较突出。因此,为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针对林业工程的重视度与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

    一、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类型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中,提升含水量的重要技术大致可分为蓄水保墒技术、高效集水技术等。蓄水保墒技术可以分为土内蓄水保墒与地表覆盖保墒,前者是指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持水能力。通常在深度疏松土地的基础上,将绿肥、有机肥、土壤改良剂施入树穴中。而针对土壤含水量相对偏高的植树地区可采取地表覆盖保墒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土壤水分随蒸发流失,具体实施措施包含:首先在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整为近漏斗形,树盘表面覆盖附近的枯枝落叶、农作物秸秆、草皮石块等;其次把地膜铺在地表下2cm-5cm处并覆盖枯枝落叶来延长其使用寿命;最后在铺盖地膜的区域喷洒聚丙烯酸等化学试剂,可提升土壤10%以上含水量。

    高效集水技术就是在抗旱林地上游修建集水场、贮水池等,其修建面积需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降水量、需水量、径流系数进行规划,同时注意集水面进行硬化防渗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水分浪费。而针对半干旱、干旱地区通常可以使用集水整地技术,以确保将降水径流引入树木的根系地带。具体就是在林地整地期间,将预设计中的集水坡面、集水面铲平并压实,再用防渗材料处理,可有效提高降雨的利用率,减少地表蒸发产生的水分浪费,保证抗旱林的水资源供给,大大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而目前,在整地与苗木处理阶段还可使用保水剂来增强幼树成活率。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在短时间内可快速吸收超越其自身重量上百至上千倍的纯水,已被吸收的水分不能用普通的物理方法排出,但可以由林木根系吸收,并且不会产生倒流现象。通过使用保水剂提高树木根系吸水力可达每立方厘米17kg-18kg,通常每株树苗可施用5g-30g保水剂,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抗旱造林技术之一。一来,可将回填土与保水剂按1000:1的比例搅拌均匀,填入种植坑后压实并进行彻底灌溉,或是将保水剂直接浸入栽种区域土壤中;二来,还可对苗木进行保水剂蘸根后直接进行栽种。总体可提高苗木成活率70%以上,大大减少补植、重植的次数。

    二、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具体措施

    1、种植前管理

    挑选树种是抗旱林栽植前的重要工作,更直接关乎抗旱造林是否可以发挥自身功效。因此,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为基础,以抗旱林不同目的为选择树种的原则,尽可能挑选根系发达、根性深、蒸腾量小的小型树种,而针对干旱阳坡、土层薄等“先天”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先利用灌木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后期再进行乔木或其他树种的栽种。

    需要注意的是,在抗旱林栽植前务必要保证苗木的良好状态,因此,可采用容器苗加强苗木的保护措施与完整性。并且,在种植开始前应进行深入的整地、松土工作,以保证土壤的肥水能力,同时需保留足够日光照射市场,用以消灭土壤中可能存留的病虫害等。

    在种植前管理中,造林密度与结构也是需重点管理的方面。造林密度是林分形成合理空间排布结构的基础,也决定了单株苗木生长发育所能汲取营养、水分空间的大小。因此,抗旱林通常要选择稀植方式,或选择对水分需求不同的树种进行混交栽植,可以起到调节植株距离、保证混交林木光照充足等作用。

    2、栽植管理

    在进行栽植时,针对不同的栽植季节需要注意不同的事项。如在春季栽植时,应以先栽植阳坡后栽植阴坡,先栽植小苗后栽植大苗为原则;在夏季雨期栽植则需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一般可选在透雨后连阴天、降雨前、小雨天进行栽植;秋季栽植则要控制在落叶后冻土前进行,此时气温下降蒸发量随之下降,有利于苗木的吸水扎根,早春生芽快。

    针对抗旱能力强但难生根的树种可酌情使用ABT生根粉,就是在进行苗木栽植、插杆育苗、封山育林等栽植管理工作时,利用ABT生根是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逆能力。通常每颗可处理插条、苗木3000-6000株以上。而为了减少植株生长过程中的水分与养分消耗,可进行截干,通常适宜于刺槐、杜仲、紫穗槐、石榴、侧柏等。以侧柏为例,依据其生长特性截干时可期初其苗冠的一半;而对于经济木,如桃、苹果等可根据定干高度进行短截;针对刺槐、枣树等阔叶林树种则可以在稍高于地面处平茬截干。

    3、幼树抚育管理

    在最初的栽植工作结束后,就需要对幼树记性重点抚育、保护等工作,且针对经济林、高质用材林等,需要对苗木进行细致的修枝工作。

    通常在栽植过后苗木都需要经历一段缓苗期,就是让苗木在地下生根、加快地上部分生长至成林的一个阶段时期。在此期间,需要进行人工重点看护,对幼林进行定期松土除草、修整植树带、管理幼林,尽量在造林三年內保证除草次数在6-9次,有效避免杂草过多,消耗过多水分,避免幼树发育不良的情况。同时,在造林后第二年春季普查幼树生长成活情况,并及时进行补植工作。

    总而言之,在我国当前的林业工程建设体系中,抗旱造林以其可有效克服干旱环境的特点独具优势,是实现林业工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的重要方案之一。因此,加大抗旱造林任务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更正相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抗旱造林技术水平等,是推进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作者单位:262514山东省青州市东夏镇人民政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