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声乐演唱中的科学发声与情感运用
范文

    摘要

    声乐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在稳定发声基础上,演唱者运用恰当的感情向听众传达声乐作品的内涵,从而诠释了歌曲的思想感情。本文分别讲述了科学发声与情感表达在声乐艺术演唱中的重要性,分析了科学发声与情感表达的技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声乐演唱;科学发声;情感表达;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1-0110-02

    收稿日期2019-08-02

    作者简介(徐丹(1983—),女,江西师范大学讲师。(南昌330000)

    每当提及音乐演唱,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自然地想到各种动听的声音与优雅的旋律,从而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听觉感受和心理体验。在声乐歌唱过程中,准确的声音与合适的情感表达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声乐演唱者有必要潜心地对“以声传情”“以情带声”进行研究与练习,达到声情并茂的表演。

    一、科学发声是声乐演唱的基础

    (一)呼吸对声音的支持作用

    在民族唱法中有“善歌者必先調其气”的说法,可见,在声乐歌唱过程中,演唱人员的呼吸可对声音的表达起到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因此,如何正确地训练呼吸应列为声乐艺术爱好者学习声乐的重点。第一,总体而言,在歌唱发声中,人们应具有“气托声”的意识,有种保持“叹气”的状态,进而形成一个较好的循环。第二,有效地掌握呼吸的节奏。若吸气过于浅,则会导致喉头难以下去,发声也会显得僵硬,给人一种带有杂质的感觉;若气息过于深,则会因喉头位置太低,导致音色暗淡。因此,为了让音色更加悦耳动听,演唱者首先要调控好呼吸的深浅度。关于呼吸的方式,可用胸腔、背部肌肉、横膈膜共同控制的呼吸,这样,可形成较好的呼吸体系,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呼吸练习,即可达到声乐演唱的要求。

    (二)共鸣腔体的联合

    在声乐演唱中,有三大重要的共鸣腔体,即口腔、胸腔、头腔。第一,胸腔主要用于解放人的喉咙,当完成平稳的低音时,就可体会胸腔的共鸣。第二,口腔共鸣,在发声的时候,必须确保口腔上、下自然打开,稍有种“笑肌提起、表情上提、下颚放下、上颚上提”的感觉。第三,头腔,人们可以感受到的共鸣,通常是在演唱高音区时。然而,对于声乐专业学员,尤其初学者,他们在唱高音的时候,极易存在声音上飘,音准问题等。所以,为了确保低音的通畅性与稳定性,可对头腔加以注意。而为了确保高音的发声质量,可加强胸腔练习。2

    (三)歌唱语言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演唱者语言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在发声中非常关键。在我国,提倡“字正腔圆”,在意大利等国家,语言中要求元音发声清晰,并要处理好清辅音、浊辅音,法语的鼻音很重。可见,不管是演唱中国音乐作品,或是演唱外国作品,演唱者必须充分地掌握不同地区语言的运用规律,以便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总之,科学发声是有效演唱的基础,也是学习者需要长期练习达到的演唱技术。

    二、精准的情感表现是声乐演唱之魂

    (一)真实的情感表达

    古人云:“乐者发于声,声者发于情。”因此,为了完整地演唱一曲音乐,先要拥有真实的情感体验。3例如:在演唱与大海相关的歌时,歌唱人员就有必要联想到大海容纳百川,以便准确地输出音乐情感。有的实景可借助人的想象力。但是,若为了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时,演唱者应从何处寻找想象体验?我想,应源于生活。杰出的歌唱家之所以在演唱时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不单是自身技巧的完善,丰厚的情感体验也功不可没。然而,对于声乐初学者,既要充分地了解作品背景,具有分析歌曲内涵的能力,又应经常欣赏各类优秀的曲目,增强情感的认知能力,捕捉情感,并学会运用它。

    (二)准确的情感表达

    声乐歌唱中表达的准确的思想情感往往离不开演唱者对作品的综合分析。在声乐训练中,应有效地调动人类的情绪。4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曾有在良好情绪下歌唱顺畅的经历。而当情绪低落时,则经常会有很多思想传达不到位的地方。可见,对情绪的有效调控,使之持续积极的状态非常重要。在稳定情绪下,若以正确的声音与发声状态演唱,并产生了自我的感觉得到满足以后,会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情绪,保持这样的情绪,便可促使声音更为顺畅,即为积极调控情绪的良好循环。此外,声乐演唱也是内部器官、外部形体与情绪感情有机结合的一个活动。当然,在演唱不同的歌曲时,演唱者也应根据歌唱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进行情绪的调节,运用合适的情绪配合呼吸、发声,有利于与听众产生思想共鸣。

    三、声乐演唱中声音表达与情感表达的技巧

    为了达到科学声音与准确的情感表达的艺术效果,一般会要求歌唱者在学习的时候就要严格地参加发声、情感表达的练习。具体在演唱一首歌时,第一,要依据作品的曲谱,对歌曲认真地演唱,确保音准,这也是正确表达音乐旋律的基础。第二,演唱者要结合自己的发声技巧,完整地演唱歌曲。在此期间,可加强自我审视,例如,碰到歌唱不舒服时,或音高受阻的部分,可做相应的标记,然后由浅显的练声曲训练,有针对性地练习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先练声,再练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会将一些科学发声的理论知识传授于同学。当参加音乐演唱艺术的工作后,自己在课堂上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通过长期教学的总结,得出声乐学习的学生不能将练声曲中教师讲述的理念有效地运用于歌曲中,这就难以发挥练声曲在声乐学习中的功能。所以,在歌唱练习、课堂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可尝试将练声曲的练习与歌曲演唱的次序对换,先进行歌曲的演唱,再带着演唱中的问题,有侧重点地进行旋律练习活动。这样实践后,歌唱者在声乐歌唱的时候,便会更好地掌握怎样通过练声曲的方式解决声音偏差的问题,这种调整让大部分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可更好地表达声音体验。第三,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情感表达还需不断地积累生活中的各类情感。在声乐教学的时候,教师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授,可是,语言能够表达出来的内容通常是极为有限的,如同教师不可能通过语言方式为一个未吃过梨子的学生描述梨子的味道,学生必须亲口尝一尝方可知道其味道。同样,歌唱的情感表达亦如此,由于相关内容的学习多依赖于课外学习自己的积累,所以,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多多鼓励学生经常阅读中外著作,以丰富自身的内涵及艺术修养,或者充分地利用节假日外出旅行,零距离接触自然界,通过多彩的各地风土人情,不断地开阔音乐眼界,促进个人心中的正能量得到充分、更好的表达。此外,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若发现某些学生存在胆怯、紧张的心理时,可以选择先停止正常的教学,先帮助学生调整好情绪,并与其共同探讨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及时解决。在此期间,教师于无形的教学中为学生带来一种安全感,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经过有效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的状态得到放松,然后再进行教学,不论是科学声音,还是情感的精准表达,均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科学发声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某位民族声乐的教育家指出:应从声、情、味、字、养、表、象这几个层面,对一位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加以衡量。声就是歌唱过程中的科学发声,情指的是歌唱中的情感表达,字是咬字、吐字情况,味指歌唱的韵味、风格,表为表演,养是指歌唱者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象是指演唱者的仪表、形象、气质、风度。唯有科学的发声、真挚的情感表达,以及美妙的声音,才会达到愉悦人心的效果。例如:在民族声乐学习过程中,离不开严格的发音技巧的练习,歌唱者一定要用小腹,对呼吸、低喉位演唱进行协调。这是一个枯燥、长期的学习过程,需要掌握诸多的技巧,单纯以教师的语言是难以完整地表述清楚的,更多地要求学生在学习、演唱过程中,拥有极强的领悟力,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强化的演唱练习。既要从音乐角度加強训练,又有必要拓展到医学领域中人体咽喉的研究等知识的了解。情感表达在声乐歌唱过程中,也可说是在理性之上的感性,例如:在演唱某些歌剧片段时,演唱者应自己先投入剧中人物的角色状态,这是一个理性的思考阶段,当进入角色后,再由自身塑造的人物艺术形象进行思维情感的表达,这样,在演唱的时候,才会运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自身经历的情感影射到声乐作品中。

    结语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科学发声与真挚的情感表达均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结合方可完整地展现声乐作品的艺术美感。各民族的音乐特征不尽相同,因此,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不同区域民歌的时候,一定要精准地掌握发声的技巧,从呼吸、语言、发声、神情、姿势等入手,并贴切地表达作品的内在情感,对歌唱技巧、情感表达二者进行有机的整合,用其悦耳的歌声为人们带来生活的美好诉求。

    注释:

    1(#胡彩花.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科学发声方法的一点体会J.戏剧之家,2016(08):163.

    2付慧萍.怎样将科学发声方法与声乐技巧用于演唱实践中J.黄河之声,2009(06):120—121.

    3张爽.浅谈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J.戏剧之家,2017(07):55—56.

    4李红云.情为歌之魂——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飞天,2010(12):126—127.

    5张晓俊.声乐演唱应重视情感表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39—40.

    (责任编辑:张洪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