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民族瑰宝璀璨绚烂 |
范文 | 张丽蓉 吕婧 冷静 夏冬 【摘要】罗念一是全国著名的四川作曲家,一级作曲。他的作品主要有歌曲,器乐曲,声乐套曲,影视音乐,内容以藏族音乐为主,曾广泛流传到全世界。本文对罗念一音乐作品数据库进行介绍,并将建立数据库的起因、目的、意义、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民族;民间;罗念一;民族音乐特色数据库 一、罗念一数据库建立的起因 为了响应国家对弘扬本土音乐文化的号召,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在2013年对四川作曲家作品出版目录进行了收集统计,收集统计以2010年四川音乐家协会所提供的作曲家名单为依据进行,在统计过程中发现了大量四川音乐家创作的,题材多样化的作品,而大部分作品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播和保护,各类图书馆的相关收藏极少。作为西南第一大省的四川,是少数民族重要聚集区,对具备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作品更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次的收集工作,发现了一批四川多产作曲家,而罗念一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将毕生心血奉献于音乐创作,不仅高产而且成绩斐然。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达700多首,除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少部分外,不少优秀作品还漂洋过海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大一部分音乐作品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在社会中找到,使一些朗朗上口的优美乐曲没能得到更广泛地传播。现今罗念一先生已是八十三岁的高龄,他一生的心血都凝聚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因此作为四川的代表性作曲家,优秀民族民间音乐创作的著名代表,其作品兼具双重意义,保护和传承他的音乐作品就迫在眉睫。增加高校图书馆的收藏,无疑是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方式,而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音乐专业院校——四川音乐学院,其图书馆更肩负着保护传承民族音乐瑰宝的重要责任和使命,而建立相关音乐数据库,则能较完整地保存其作品,更利于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 二、罗念一作品及生平 罗念一是四川省泸州市合川县人,1933年3月出生,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并随军进入西藏,并在西藏工作46年。他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总政治部评其为国家“一级作曲”技术职称。1992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曾在拉萨、成都、北京举办过个人作品音乐会。除了家喻户晓的作品《洗衣歌》,他还创作了大量旋律优美,动人心魄的音乐作品,例如《美丽的西藏》,《姑娘达瓦卓玛》等等,电视剧《西藏风云》的主题歌曲《托起吉祥的云彩》《雪山连北京》也广为流传,他的作品孕育了浓郁的西藏风情,热爱音乐热爱西藏人民的罗念一前后共谱写了700多首音乐作品,收集整理出几近湮灭的上千首西藏民歌资料,他创作的部分代表作品还有《农奴》《山高水长》《格萨尔王》等。他的名字以“著名作曲家”载入《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音乐词典》。他创办了“格桑拉女子合唱团”,弘扬藏族音乐,他自己的座右铭是:“西藏,是歌舞的海洋,是我的音乐的大学,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艺术上,是藏族阿妈甘甜的乳汁抚育我成长,在阿妈面前,我永远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 他所创作的西藏题材的音乐以其雄浑粗犷、悠扬流畅的旋律和强烈的心灵震撼力而感染听众,欣赏他所创作的音乐常常使人心潮澎湃,心绪完全被音乐主题所感染。罗念一老先生自己曾说,“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创作的音乐作品是用之前所学的西洋作曲理论,根据西藏音乐的元素,结合当地特色所创作”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虽然都是具有西藏特色,而各不相同,凝聚了浓郁的感情。之前有机会请教罗念一老先生,他是如何为写作音乐进行采风的,罗老说:“我们不是采风,是体验当地生活,我深入西藏不同的地区,和当地藏民一起生活、劳作,常常一个地方一呆最少几个月,甚至半年多,藏族淳朴乡情的濡养下,不仅体会到藏族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不同,方言不同,音乐特点也不一样,虽然都是表述内心的感情,同是藏族音乐,却呈现出不同风格。”他在1950年11月在进军西藏途中,百姓热情无私援助进藏部队,罗老有感而发创作了《运输支援忙》,之后他到达西藏被当地淳朴的民风、优美的藏族歌舞所打动,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到藏胞家里去学习、记录乐谱、核对歌词,被当地的德钦阿妈当儿子看待,并给他取了一个意为众人喜爱的勇敢者的藏族名字“项嘎巴登”,在藏族感情的滋养、关怀下他创作了他的成名作《叫我怎能不歌唱》,乐曲优美动听,当时唱红全国,这一年罗念一刚满20岁。之后,其父亲在当地被错杀(之后被平反),受其影响而被审查,直到1956年才再次重返西藏,恢复原职。而他为电影《农奴》创作的《阿哥,你何须说》感情真挚感人,至今网络上仍有不少人在寻找他的作品。而为电视剧《格萨尔王》所创作的插曲《难忘那雪山》旋律悠扬,犹如清澈的小溪涤荡着人们心灵。 罗念一的辛苦努力不仅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而且得到多位人大副委员长的认可,例如帕巴拉·格列朗本曾为他的书题词。1982年,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为他的书籍题词:“罗念一同志是受西藏人民欢迎的作曲家。他在西藏工作的三十多年中,创作了许多富有西藏民族特色,为人民所喜爱的歌曲,对西藏民族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为此我衷心地感谢他,并希望他继续创作出更多很好的藏族歌曲。”罗老作品音乐会先后在拉萨、成都、北京举办,他的作品也得到历任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李焕之、傅庚辰的充分肯定。 三、罗念一数据库资源结构 罗念一老先生先后赠送给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乐谱书籍和十三张作品光碟,其中涵盖了他创作发表的部分作品。在这些音乐作品中,形式体裁多样,而与作品配套的书籍,因为不是正式出版物,在社会上极难见到,而其音像资料,虽然曾正式出版,但因没有再版,也很难在市场上找到,而这些凝聚着罗老一生心血的作品,罗老无私赠送给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并授权我们将其中少部分作品上传到网络上,方便更多的读者欣赏使用。由于作品版权在网络上不能得到较好保护,故罗老虽希望方便更多人欣赏、学习、传承,但也只能上传很少一部分作品。所以,对其凝聚心血的众多作品,图书馆不仅要方便更多的读者使用,更要很好保存将其发扬光大。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在得到罗老的赞成的情况下,我们创建了罗念一音乐作品的特色数据库,方便保存,也有利于师生的学习、欣赏、使用,同时版权又得到较好的保护,保护其音乐作品不会被恶意下载,对于有需要作品伴奏等资料的读者可直接联系罗老。这样既保护了作者的版权著作权,又满足了作者想方便更多人利用的美好愿望,使真正有需要的人能真正参考、利用。 此数据库共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音像资料,第二部分为电子版书籍,第三部分为期刊文章。我们将全部音像资料转换格式上传到我们特色数据库中,而书籍和文章则采用扫描电子版的方式是上传。其中音像资料部分的资料主要有:第一辑为《美丽的西藏》歌曲十六首,第二辑为《洗衣歌》歌曲十五首,第三辑为《雪域之恋》朗诵诗歌十二首,第四辑为《纳木湖情歌》十三首,第五辑《汉之茶》十首;第六辑《啊,蓝色的雅鲁藏布江》是器乐专辑,作品共计十四首,全部为器乐曲;第七辑《美丽的头巾》作品共计十三首;第八辑《哦,四姑娘》作品十三首;第九辑《南来的赤水河》作品十五首;第十辑《守卫珠穆朗玛的战士》歌曲包括合唱、独唱曲共十八首;第十一辑《美丽的折多河》作品十三首;十二辑《山谷里飘起洁白的云》作品十三首;十三辑《雪域姑娘》作品十四首;这些作品的乐谱、词曲都集中在罗念一音乐作品专辑歌曲《姑娘达瓦卓玛》,从这本书中,罗念一老先生把即将出版第十四辑《央拉当了毛纺工》中十首作品的乐谱已编录在此书中,其中包括罗念一词曲的《海的思念》;舞蹈《米林珞巴的春天》主题歌《春到琼林丹嘎》等。之所以将罗老相关的文章也都收录在数据库中,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全面了解他,了解他的音乐,他的作品能漂洋过海享誉全球,这个他的特殊经历,他的特殊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创作方法分不开,因此,我们将所有与他相关的文章,他自己撰写的和别人撰写他的相关内容都收集在数据库中。使更多读者可以从中受益,了解这样的如此璀璨绚烂民族音乐瑰宝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 四、罗念一数据库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一)保护传承民族民间音乐 对罗念一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不仅是对四川著名作曲家作品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保护和传承,这一数据库兼具双重意义,尤其是独具西藏特色的民族歌曲在很多高校图书馆都保存的比较少,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也不例外。用数据库的形式保存这些宝贵的民族音乐资料,所占用的体积小,检索便捷,而且可以声像并茂方便长久的保存使用。而罗念一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他可谓是难得的高产音乐家,曾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传唱。其作品主要用西洋作曲手法写作,形式多样化,具备器乐曲、独唱、合唱、诗朗诵等多种形式,而音乐具备浓郁的藏族风情,既有地方特色又包含了浓厚的感情,以图书馆数据库的方式保存进行保护传承,更有利于四川作曲家音乐的保护,传承民族精神的同时保护民族瑰宝。 作为专业音乐院校图书馆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这里不仅有大量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同时具备相关的硬件设施,能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传承发挥其主要的作用。 (二)教育及服务大众功能 音乐自古至今都有教育功用,孔子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罗老创作的音乐作品缺少了现在社会的浮躁,更多的是浓郁纯粹的民族情怀和真挚感情,欣赏音乐的同时净化心灵。《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因此音乐是人内心的真实感觉和表现。而罗老的作品,恰好能生动体现这一点,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又具有藏族淳朴浓厚的民族情感,罗老自己曾说过:“我的创作,不是西方曲式的套用,而是利用西方作曲技术为我的创作服务”.罗老坎坷的经历和他多年融入藏民的生活、对不同地区民歌的采集,对藏族人民的热爱,已使藏族地区的音乐融入心中,真情实感的流露加上现代作曲技法的帮助,才创作出这些动人心弦的作品来。 另一方面罗念一音乐作品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方便广大师生,音乐爱好者的学习。在新世纪,网络学习由于其方便简洁收到广大师生的推崇,因此我们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基本教育设施的作用,充分发挥其“知识的宝库”、"学校的第二课堂",的作用,承担培养人才的重任。 通过建立罗念一特色数据库,将他的作品汇集起来,快速、准确、高效地为高效教学科研服务,促进科教事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还建立了羌族民族民间音乐特色数据库、本院师生音乐作品数据库等相关音像资料库,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对比利用,更方便读者对音像资料的需求。读者通过对这些数据库的应用,可以看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色、形成、兴盛、衰败以及如何传承引起思考。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建立罗念一音乐作品特色数据库,发现有两个问题需要改进,为以后再建立特色数据库提供经验教训。一方面、由于资金和后台平台的缺乏,只能建立较小规模的数据库,如果有软件系统和后台的支撑可以建立较完整的数据库,为之后不断补充建立四川作曲家作品数据库做好准备工作。如果有更强大后台的支撑,对读者检索所需资料不仅节约时间,检索效率高,而且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如果有了后台平台支撑,可以将更多优秀的四川作曲家作品建成特色数据库,将更多富有民族民间音乐特色的优秀作品建成特色数据库,例如四川的彝族音乐作品、四川白马藏族等等。而不会因为硬件所限,很多保护传承的工作不能开展。后期,将向图书馆建议向学校提出申请,购买数据平台,为扩充和建立其他民族民间音乐特色数据库做准备。 另一方面,作为高校的图书馆所建立的数据库受益人群有限,因为高校图书馆是严格限制了外网IP的访问权限,因此,大量优秀资料不能让更多人进行共享,虽然目前四川音乐学院已经开通了校外访问,但这也仅限于本院师生,造成大量优秀资源只能为很少数人服务,一定程度上有资源浪费之嫌,而社会上有需求的人很多并不知道来音乐学院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音乐院校之间也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真正使用这部分特色资源的人群也就限制在了音乐学院中的作曲系和个别有研究需要的师生,只有少众群体因此受益,千辛万苦创建的特色数据库,除了具备保护传承民族音乐的功效,更应该具备实用价值,若非如此,确实非常可惜。之后将利用图书馆的官方网页进行宣传,并建议相关领导将校外读者合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制定相关策略,使有需要的人能充分利用特色数据库。图书馆充分承担起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民间音乐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罗念一.姑娘达瓦卓玛罗念一音乐作品专辑歌曲[M].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2004 [3]杨勇建.四川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22. [4]徐大平.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选题若干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2012(2). [5]陶朱问.罗念一和“汉藏和声”[J]中国西藏,1999(3). [6]邱振刚江永强邓凤藏汉和声第一人——方著名作曲家罗念一[P].中国艺术报,2007:054. 作者简介:张丽蓉(1960—),女,汉,大学本科,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音乐图书出版研究、音乐文献学。吕婧(1978—),女,汉,硕士学历,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音乐文献学。冷静(1983—),女,汉,硕士学历,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音乐文献、读者服务。夏冬(1982—),男,汉,硕士学历,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多媒体数字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